◎指尖上的历史
只有演技当不好皇帝
◎指尖上的历史
图/冯 乾
东晋末期,连年战乱,元兴元年(402年),江州刺史桓玄在几方的角逐中占了优势,出任丞相,控制朝政。刚开始,百姓对桓玄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新官上任三把火,肯定会有新气象。但是,很快他们就失望了:除了生活骄奢之外,作秀成了桓玄主政的特色。
他先是谎称自汉末淤塞的临平湖忽然淤泥散开,湖水变清,乃是天下太平之兆。过了一阵子,他又说江州降下了甘露,让百官庆贺,并逼迫晋安帝下诏说:“这样的祥瑞与朕没有什么关系,都是丞相的功劳啊。天下太平,老百姓都颂扬他,朕都找不到词来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除了假托祥瑞,桓玄还假装北伐。一天,桓玄上疏,请求晋安帝让他带兵北伐中原,兴复晋室,还于旧都。大臣们纷纷称赞他有英雄气概。可是过了几天,晋安帝给桓玄下诏:“国家现在还不安定,离不开您,不许北伐。”桓玄对别人叹息:“我有一腔热血,可是圣命难违。”大家听了都暗自发笑。
原本繁华富裕的东南沿海,经过孙恩之乱与卢循之乱(两次起义共历时11年),饿殍遍地,人口减半,目之所及尽是断墙荒草。桓玄宣称:老百姓生活很贫困,朝廷高层与天下共甘苦,应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但朝廷高层指谁呢?当然是晋安帝。因此,皇宫的费用大幅度削减,晋安帝吃了上顿没下顿,成为正面的典型。但桓玄自己则穷奢极欲。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逼晋安帝禅位给自己,改国号楚,史称桓楚。
篡位后,桓玄继续作秀。因为历史上发生禅让事件时,都有隐士出山,唯独自己接受禅让时没有,于是桓玄派人找来西晋隐士黄甫谧的后人黄甫希之,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归隐”山林,再征他出来做官,又令他辞官不做,然后下诏旌表,称他为高士。
当皇帝就要认认真真工作,桓玄也清楚这一点,不过他是认认真真挑错别字。他对奏事的官员特别苛刻,如果发现奏章里有一个字或者词语错误,必加严惩。桓玄对小事如此细致,对大事却一点也不抓,致使重要的奏章堆积如山。
尽管桓玄不干正事,官员们也必须天天把马拴在家门口,一接到桓玄召见的命令就策马狂奔,因为稍微迟到就要挨骂或者丢官。但是当他们气喘吁吁地来到桓玄面前,往往什么正经事都没有。
不干正事的桓玄还热衷于模仿以前的明君。他亲临讼庭审理案子,却不分罪行轻重,将罪犯一律释放。他出行时,碰到拦路的人,时常给点衣食,以示恩惠。他曾意图赈灾,发出公示说:“逃荒的人赶紧回家去吧,政府拨的粮食一定让你们吃饱。”实际情况是:下拨的粮食非常少,又经过各级官僚层层克扣,到底层基本没有了。老百姓在外面采菱角充饥,听到消息后满怀希望回去,发现根本没有粮食,一个个倒毙在家门口。不仅是穷人,就是土豪也穿着绫罗绸缎、抱着珠宝玉器饿死在家里。
这样的皇帝怎能得到臣民们的信任和支持?桓玄在当了三个月皇帝后,北府军将领刘裕带着一千多人仅用两个月就击垮了他的十万大军。桓玄被杀后,他的头颅被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挂在朱雀桥上,百姓看见后都十分欣喜。
编 辑 / 灯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