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竹
1944年冬天,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
当时在哥廷根大学任教的季羡林,租住在德国人维克多先生家。维克多在战争中失去了多半截右腿,由于是假肢,行走不太方便。一天季羡林无事,就和维克多一起去砍树。树林前有一块告示牌,上面提示民众一定砍伐做记号的树,违规者将受到处罚。公布告示之前,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树林里,已进行了拉网式地搜索,在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上做了记号,供大家砍伐。
季羡林心想这样的规定能有人执行吗?当时的德国,希特勒在作垂死挣扎。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被抽调到前线去了,在德国既看不到警察,也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帝国即将崩溃,人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季羡林带着质疑,随着维克多走进林子里。他边走邊问维克多:“林子这么大,一块告示牌,有人看不到,会不会砍伐就近的树木?”维克多毫不迟疑地说:“绝对不会,平时居民是不允许砍树的,现在是困难时期,这是特殊政策。”维克多拖着假肢,一瘸一拐地在林子里转着圈地找,发现一棵有记号的树,就像寻到宝贝似的,高兴地停下脚步,挥动斧头。季羡林在林子里听到伐木声,就好奇地循声过去看看,果然是棵记号树。他很关注这件事,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
这件事对季羡林触动很大,后来他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记录了这件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