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现银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实效性,是一直探讨的话题,也是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从创设情境教学、赏识成功、合作探究、自制微视频等四个方面对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85-02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
有效性之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一点是势在必行的。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形式多样,如通过有关实验、多媒体、做游戏、提疑问等形式入境,可以启发创造思维、加深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如苏教版六年级《登月之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谈话导入:“喜讯: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将在今年组织一次赴月球考查夏令营活动,全国招募100名青少年,有志向着均可报名。登录网站‘我要去月球报名即可。参加条件:(1)要有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对月球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可见以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不但让学生撩开了月球神秘的面纱,而且还使他们对月球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的。创设情境教学,能让科学学习多姿多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效性之二——自制微视频
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子吃,也才其乐融融,趣味无穷。“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微视频”,就如投在学生脑海里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运用微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其求知欲望,既可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其想象,又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为学生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我们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就是上课听不懂,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知识不会或旧知识遗忘了,由此造成头脑中知识序列或者说学习阶梯的中断,结果就只好听“天书”了。而预习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从而起到提高上课效率的积极作用。
《折形状》一节的预期学习结果是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家尝试选择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三角形纸筒作为实验对象,研究谁的承受力最大。笔者在处理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在家将个人探究的过程做成一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在班级科学QQ群内向全班同学展示。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微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而那些课堂上爱动、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更是积极参与进来,在家长的协助下拍摄了质量比较高的“微视频”。我从中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顿时掀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高潮。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己善于展示自己的一面,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课堂的重点解决掉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有效性之三——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因此,发挥小组力量,真刀真枪“搞科学”式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强化了探究式学习的种种优势,其效果更为积极。
在《造房子》一课教学中,内容综合运用了三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造房子”为载体,让学生想象并绘制出房架结构,是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纸房子的框架结构图纸设计奠定基础;让学生动手卷纸棒和小组合作设计纸房子图纸,意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图纸并建造纸房子,发展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获得了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真刀真枪“搞科学”,在广阔的、开放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
有效性之四——即时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发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人格,提高学习效果。在科学教学中,即时赏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赏识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刚才好的发言、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如在在执教《自行车车轮传动的奥秘》一课,“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装置”为本课动手实践目标。一向沉默寡言、不屑于学习的一名学生却向老师上交了自己动手实践的作业,我及时关注了这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赏、鼓励。在这种鼓励下,学生一直在继续重复着老师的赞赏行为,甚至更加努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重要的是看学生“乐不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了“导演”和“教练”引导学生“入景”,使学生产生“入景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愉快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品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总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科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相信我们的科学课堂会越来越生动有趣。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