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真
胡平与项南共事近4年时间。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对胡平有很深的了解。对项南有较多接触。省委召开研究政府工作、经济工作的常委会,笔者可旁听;省直机关大会和全省性会议,笔者都有机会参加,聆听项南精彩的演讲;尤其在随同他们一起出差的时间里,可与项南进行近距离接触;还能从同事、朋友、老乡等方面听到对项南的种种评价。
一、胡平与项南个性上的差异及相辅相成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项南与胡平职位的分工不同,必然造成了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加上迥异的个性,行事风格大不一样。然而,他们各自的“异”却有很大互补性,在工作中取得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奇效。
1、个性是一把双刃剑
所谓个性,就是不同于他人的主要思维、言行特征。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至少都有细微的差异,且每人个性中都不可避免带有优、缺点,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或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的人是不存在的。进一步说,一个人的缺点是其优点的伴生物,两者相伴相随。把话说透了:一个人有多少优点就可能有多少缺点,有什么样的优点就可能有相对应的缺点。有一句名言:真理向前走出一小步就成了谬误。笔者借此发挥:优点向前走出一小步就成了缺点(如有个领导找下属谈话说:你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可见,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两分法”的,就看自己如何把握恰如其分的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优点多于缺点就是比较理想的了,关键是实践中如何自我扬长避短,如何与他人取长补短。
2、胡平与项南个性上的主要差异
思维差异。项南思想活跃、敏捷、超前,且口才极好,作报告口若悬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号召力。尤其具有较强的逆向思维,“上级没有规定不能做的就可以做”,这可扩大能做的边界,把“蛋糕”尽量做大。但偶有被下级曲解,并一级一级的微小走调,到基层就可能变调,出了问题就要自负责任,因为下级可以如此推脱:这件事上级领导没有说不能做啊?胡平则侧重于顺向思维,说话办事有很强的条理性、逻辑性、可行性,善于明确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就令行禁止,能做的就尽力做好,这样不易授人以柄,比较稳妥。但在能做与不能做之间还夹有“可能做”的一缝隙,偶有忽略了。当然,领导人还有一种思维:不要告诉下属什么不能做,而要告诉他什么可以做、怎么做好。
风格差异。项南比较急躁,喜怒于脸面上;颇有鲁迅“深刻片面性”的入木三分,毫不妥协的执着。他常说:改革开放没有什么可怕的,你看,我头上没几根毛,没有什么辫子好抓的!胡平则较为温和与内敛,实际上是柔中有刚。
行为差异。项南善于抓住重点,并直指问题的要害与实质所在;开门见山,对症下药,雷厉风行,少有回旋余地,办事效率较高。但偶有欠周全。胡平善于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循循诱导,积极创造条件,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时解决问题,并乘势而为向前跨出一大步,尽量把事情做好。但偶有节奏较慢。
3、胡平与项南的差异互补
职位与视角的互补。职位决定视角,视角决定思维,也存在着相应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一个由自身职位(岗位)而决定的视角,可以取己之长、补人之短;同时必然伴随一个思维上的死角,自己跨不出去,但别人可以走进来帮助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由此,胡平与项南形成了各自的长、短处,使得工作上可相互取长补短。例如,胡平对经济工作比较熟悉,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项南的强项,等等。
“红白脸”的互补。项南对做错事的批评严厉,不留情面,能较快推进工作,但容易得罪人。胡平善于调解、疏导,且较能“化敌为友”。他们心领神会、配合默契,是天生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好搭档。如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审批权”、争“钱”、争“项目”,项南口气强硬,胡平平和协调,共同为福建争得了许多优惠政策与项目、资金和物资。
工作方法的互补。其一,项南思维超前,有新主意,点子多,常让人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但偶有提出条件尚未完全成熟或不具备实施的事。胡平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工作计划性强,在解决一个重大问题的同时,还顾及其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并认真对应,狠抓落实反馈。但偶有面面俱到。其二,项南强调主观能动性,喜欢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名言。胡平善于挖掘潜力,能下力气“找米下锅”,但不搞“无米之炊”。其三,项南喜欢大满贯,有时能如愿以偿,偶有未能如愿。胡平办事较低调,且有条不紊,并留有余地、守住底线,尽量不让事情走向反面。但偶有较守成。其四,项南干事情善于一竿子插到底,直至水落石出。胡平较为稳重,谨言慎行,做不到的事情不说,做不好的事情尽量不做,有时甚至只做不说。
4、胡平与项南最根本的差异互补
项南善于提出问题,胡平善于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革命性的,石破天惊;解决问题是建设性的,功效显著。提出问题是开创性的另辟蹊跷,扩充新天地;解决问题是巩固性的步步为营,占领新天地。项南视野宽阔,提出问题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能运筹大事;胡平注重实际,稳扎稳打,能与项南殊途同归,共同把福建的许多大事办好。当然,这与他们不同的职位有密切关系。如对经济工作,省委常委会大多是“提出问题”的,而省政府办公会议大多是“解决问题”的。说白了,这是自动行為,否则就会被诟病为“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二、胡平与项南的为官理念
1、反对张扬
1981年1月,项南坐火车来福建上任,而省委办公厅接到的通知是项南的秘书来打前站。这是项南出的点子:不让省领导前去迎接。那天省委领导都在开会,只有接待处过英群处长带了一部低档小轿车去接站,结果人坐不下,行李也运不了,只好来回跑两趟。项南这一小小的举动隐含着不事张扬的风格,在省直机关引起了巨大反响。项南去职离榕那天,主动提出不搞官方欢送,结果,少数人是组织通知,多数人是自发行为。
胡平在福建工作了38年,他离任赴京时,很多老领导、老同事、老部下、老朋友事先都表示要去机场欢送。为了不惊扰大家,我们严格保密。那段时间里,笔者一天要接几十个电话,“离开的具体时间未定”,是重复敷衍的一句话。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只好把离开福州的确切时间变了又变。为此,不少人事后“怪罪”笔者。endprint
项南、胡平带省直机关负责人出差时,都不搞特殊化,与大家同坐一部面包车。胡平个别出差就一部车、四个人(他以及秘书、警卫员、司机)。项南、胡平出差都严禁各地到(地、市、县)交界处迎送。有一年夏天,胡平在闽东进行扶贫调研时,为不让途经的县领导接待,与随行人员一起在公路旁凉快的竹林里席地而坐,以事先备用的粗劣的早餐糕点为午餐。
2、处理好官民关系最重要
官民关系最为敏感。项南、胡平是处理官民关系的典范。
遵循为官之道。古今中外的官场结构均为金字塔型,越往下端,官员人数越多,权力越小;越往顶端,人数越少,权力越大。少数领导多数是官场通则,因为这个少数是社会精英,但权力与责任是相互匹配的,越往顶端,权力越大,责任也越重。项南、胡平恪守“位高权重责也重”的为官之道,并付诸于实践中。
深谙官民关系的精髓。官与民是相对应的,没有民就无所谓官。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荀子关于君民关系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官员,哪怕级别最小的村官都有一定的权力。但官场金字塔的基础是群众,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官的一定要有群众基础。
把握关键所在。如果把官场比作舞台,所有的官员就是角色各异的演员。大家在演戏,谁在看戏?老百姓。他们不仅看戏还要评戏,对主要演员逐一评价,第一主角常常处于考评的漩涡之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领导是不是好官,谁说了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行;上级看中的官员中,大多数确实好,极少数不好(有上任后变质的,也有“带病提拔”的);群众说好的,至少大多数不坏。如何使群众说你好?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更要为他们排忧解难。项南、胡平对此身体力行。
3、官员必须为民谋利
官民肥瘦论自古有之:官肥民必瘦,官瘦民必肥。这个论点在普遍贫穷的过去能够成立,在丰裕的现代社会则有所偏颇。因为官民都是凡人,都要食人间烟火,都有过上好生活的诉求。必须弄清楚的是,官员的收入是否合法。
有四类官员。一是贪官,分为“能吏”与无所作为两种。二是庸官,清廉但也干不成事,未能惠及老百姓。三是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且廉洁自律,项南、胡平当属此列。四是超好官,工作满负荷,顾及不了家庭,身体长期透支,导致重病在身甚至英年早逝,这需要大力表彰,却失去了继续为民谋利的机会,是自己、家庭,也是党和人民的损失与莫大遗憾。
4、严肃批评“官架子”
项南、胡平出差途中经常突然要司机停车,到田间、农舍、工厂、集贸市场、学校等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掌握了第一线实情。
有一次,一位县长到省政府大楼要找胡平,被办公厅一个处长阻止了,他得知后很严肃地批评那位处长说:我是省长,他是县长,有事找我是正常的,怎么能拒之门外呢?
项南秘书杨志栓说:项南刚到福建履职不久,有一天出差,在某某县吃午饭后到了另一个县,正好是午休时间。由于时值酷暑,他的穿戴异常的“土”。项南决定搞微服私访。他不让随行人员陪同,先到县政府值班室,说要找县长,值班员看他象个老农,更象个上访人员,就把他轰走。他又到县委值班室,也是同样结果。他就在大院里等了两个多小时,到了上班时间,又费了不少周折才见到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比较客气地把项南引见给了县长。一瞧是省委书记,惊讶不已。项南如实陈述了遭遇。县长立即报告县委书记并召开机关干部大会,项南对事不对人,在会上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在起初显得心平气和,讲话逐步由浅入深,最后很严肃地警告大家,共产党的干部绝不允许脱离群众,更不能欺负群众。项南这一小小举动迅即传开了,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又使不少干部手里捏着一把汗,心里嘀咕着,如果项南哪一天突然悄悄地出现在自己的地盘,进行微服私访,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5、痛斥弄虚作假
项南、胡平最忌讳弄虚作假。
1982年11月,项南、胡平陪同胡耀邦总书记到某县调研发展农村小水电。参观时,他们发现有的农户把煤炉临时藏起来,因为屋里都储存着没有搬动的煤球,且屋外门口水泥地上还留有自制煤球的痕迹,而电磁灶是崭新的,有的是应付上级领导前来视察的。项南、胡平在总书记面前没有戳穿。1984年4月,胡平再去该县调查,发现不少农户还是“依样画葫芦”,就严厉批评了县领导。
1983年5月,胡平到某贫困地区的行署所在地考察,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到当地农贸市场上微服私访。群众反映,两天来市场上的副食品、海产品、蔬菜都比原来供应量大,价格大为下跌。事后他了解到,在那几天里,当地领导人估计胡平会去察看农贸市场,就拿了錢补贴给商户。胡平了解情况后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
1983年10月,项南、胡平陪同国务院主要领导人到某城市最大的农贸市场考察。按照有关负责人预先布置,农贸市场所有摊位的品种价位都标得很低,但在领导视察的不到10分钟内,所有摊位都不成交,因为没有拿到补贴,商户不做亏本生意。项南、胡平事后批评了有关领导。
1986年4月,胡平到另一贫困地区调研,他本想冒大雨驱车考察一个贫困县,但地委书记坚持不让去,说是通往该县唯一的一条公路发生塌方,过不去,而安排他到行署所在地和附近一个比较富裕的县,察看一些好的典型。次日了解到,通往该贫困县的公路是畅通的。报喜不报忧是直接原因。胡平对该地委书记诙谐而又严肃地说:有好有差、有长有短才是一个全面的整体,你要让我“两眼看”(既看好的又看差的)才能清楚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