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尼维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0%,而其中萎缩性胃炎约占20%。由于该病的常见性,因此人们一般都不是很重视,常常在“发作时”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胃黏膜受各种因素侵害后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从而使之演变为慢性胃炎进而出现萎缩、肠化等变化。
慢性胃炎通常按照胃黏膜受侵害的程度即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侵害程度轻的被称为“浅表性胃炎”,炎症仅仅累及胃黏膜的表层上皮。侵害程度较严重造成的炎症已经累及黏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有的还伴有局部增生,这种胃炎被称为“萎缩性胃炎”。
胃炎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当胃黏膜受到侵害的初期,人们是会有所感觉的,比如在吃饭后感觉胃部区域的不舒服,或者隐隐地痛,或者嗳气打嗝,这时候,如果患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比如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辛辣之物,调整工作强度、适当放松休息,或者直接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都可以缓解胃炎的早期症状,甚至可以将“胃病”在萌芽状态时就阻止其继续发展。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胃病也要“早诊断,早治疗。”
造成胃黏膜炎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胃酸,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胆汁、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胃黏膜屏障改变等因素。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在研究中发现,只要幽门螺旋杆菌“定居”在胃黏膜上均可以检测到许多炎症细胞,由此推断,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推波助瀾”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