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黑熊连续现身中国长白山山门附近,或为冬眠寻找食物。
在动物界,从昆虫到两栖动物、鸟类和灵长类动物,动物冬眠屡见不鲜。对于动物来说,冬眠似乎是一件躲避严寒最懒却最效的方式。一到冬天,睡鼠钻到地下蜷起来睡,蝙蝠撤退到阁楼或者洞穴去睡,熊睡在它们的洞穴里,大黄蜂也钻进地洞里,刺猬蹲坐在它们的巢中……在沉睡中驱走严寒,迎来暖春。
青蛙是众所周知的冬眠型动物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缓慢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体温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可因环境温度改变而调节体温的动物,称为变温性动物,这些变温动物在冬天寒冷时体温会随之下降,而活动也跟着停止,此时体内对能量的消耗也随着减少,因此在不吃食物的状态下也能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就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而言,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照时间减少或光线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青蛙在河流、湖泊、坑塘岸边或稻田埂等处的土中准备冬眠。选好冬眠地点,蹲在比较松软的土地上,两后肢左右摇摆,一点一点地坐进土里。最后,在蛙的周围形成一个蛙穴,其四壁非常光滑。也算是给自己安置了一个豪华的家。
冬眠的种类分为3种,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自己无法进行调节。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解冻,其体温维持在5℃左右。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谨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
在秋季即将冬眠的动物,会伺机寻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树干和地穴等,并在里面铺上草、秸秆、叶子和毛等作垫。在这么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处,它们会成群地蜷缩着身子,耷拉着眼皮,以这种低耗能的形式度过冬天。它们的体温会降至1到9℃。所有身体机能会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
冬眠动物靠的是它们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别是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这种组织位于肩膀和颈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在外界温度升高动物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这个过程长达数小时。在严冬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此时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所谓局部冬眠,一方面是指它们并非如蛇等动物的冬眠,而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可立即惊醒,应付变故。另外,北极熊只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个冬季。而北极熊的冬眠也最有意思,它们一家只有雌熊才冬眠。一到冬天,雌熊就把自己埋在雪中,一直睡到来年春天才苏醒过来。醒时,已在梦中悄无声息地生下了小熊仔,在冬眠期间,偶尔醒过来舔一舔自己脚掌,算吃过东西了。
冬眠动物在觉醒时慢慢升高自己的体温。荷爾蒙会导致褐色脂肪组织的分解,为体温初步升高提供能量。当体温到达15℃时,肌肉会开始颤抖,进一步暖和身体。在有着重要器官的胸部和头部温度会比起其他身体部位更快的恢复。冬眠的长短随动物而异。欧洲刺猬3到4个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个月。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冬眠是一个长达数月不间断的过程,相反,更常见的冬眠是间歇性的,长的休止状态,低的新陈代谢中插有短暂的觉醒状态。但动物不能经常恢复到醒的状态,因为每次醒来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数太多会导致脂肪贮存过早耗尽,以致在来年春天真正觉醒时无“脂”可用。
在北极极其寒冷的时期,北极熊也是在沉睡中度过的
环境温度的升高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可能都是觉醒信号。冬眠动物在觉醒时慢慢升高自己的体温。荷尔蒙会导致褐色脂肪组织的分解,为体温初步升高提供能量。当体温到达15℃时,冬眠的动物,肌肉开始颤抖,进一步温暖身体。在有着重要器官的胸部和头部温度会比起其他身体部位更快地恢复。
在万物俱寂的时候睡上一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唤醒自己,似乎是自然界最幸福的过冬方式。然而,冬眠带来的并非全部都是益处,研究团队还给我们列出了冬眠的一些缺点。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因此会有被感染的风险。此外,一项研究显示,冬眠似乎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而与冬季对应的夏季,选择睡觉似乎是一奢侈的行为,在众多野生动物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些动物却在洞穴里呼呼大睡,但是“夏眠”却在一些动物身上真实地上演着。
夏眠也叫 “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以蚯蚓为食的箭猪。由于炎热的夏天,蚯蚓不能在较浅的地表层生活,箭猪没有了食物,也只好进入长时间的夏眠。在热带生活的鳄鱼和蛇(如死亡蝮蛇)会在旱季躲在泥潭等地点过夏。在温带生活的勃艮第蜗牛会在缺水的状态下进行夏眠。
黄鼠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也会冬眠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当雨水充沛的时候,它可以用鳃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旱季节,沼泽地带干涸了,非洲肺鱼便钻进烂泥堆里睡眠。由于天气炎热,外面的泥堆早已被烘干,无形中成了一个泥洞,非洲肺鱼用嘴打开一个“小天窗”,然后自己又从皮肤上渗出一种黏液,使泥洞的壁变得坚硬。它通过洞口,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待到雨季来临,便又会重新回到水中生活,享受雨水的滋润。
此外,沙蜥、草原龟、黄鼠等都有夏眠习惯,这种夏眠也多是由于外界自然条件引起的。
无论是冬眠,还是夏眠,用睡觉来应对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被看作是最懒也是最幸福的方式,比起几万公里的迁徙,宅在洞穴里过冬,确实是比较轻松愉快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