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季朗超
北京公交地面客流下降原因与抑制措施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季朗超
北京公交集团是以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为主业的大型公共交通企业。截至2016年底,北京公交集团共有员工99956人,客运车辆21651辆,运营线路1020条。2016年集团公共电汽车行驶里程12.76亿公里,客运量35.27亿人次。近年来,受地铁快速发展、互联网大巴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的影响,北京公交集团客流大幅下降,客运量从2009年的49.66亿人次下降至2016年的35.27亿人次,下降了28.98%,客运市场占比也由2009年的75.32%降到了2016年的47.98%。
(1)轨道交通规模效应改变乘客出行方式。随着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公交车运行速度和正点率逐年下降,地面公交的运行速度慢和出行时间没保证已严重影响到乘客选择地面公交出行,成为制约乘客出行选择的首要问题,而随着交通拥堵加剧,很多乘客从选择地面公交转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近年来,北京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目前已有运营线路18条。特别是从2009年至2016年,轨道交通加速发展,线路长度已达到554公里,增长为2009年的2.43倍,实现了轨道交通线网的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格局初步体现,客流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地铁客运量为36.6亿人次,为2009年的2.57倍。轨道交通成网后的规模效应凸显,给地面公交客运量的冲击最为巨大。
(2)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客流的转移。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中心城区客运量大幅下降。以今年1-5月为例,中心城区客运量同比下降13.82%,而负责郊区运营的八方达公司客运量同比增长0.42%。主要原因在于中心城区受地铁线路开通、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共享单车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动物园、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一批有形市场大规模外迁,产业疏解持续进行,自2016年以来每年疏解约40万人,假设其中有50%的人乘坐地面公交出行,按照每人每天出行3人次计算,公交客运量将有约60万人次受到影响,是地面公交客运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3)共享单车发展对微循环线路冲击巨大。我们对今年微循环线路客运量进行了梳理,微循环线路3-5月客运量同比分别下降15.54%、26.35%和20.50%,常规线路3-5月客运量分别下降12.50%、15.17%和14.35%,微循环线路客运量降幅明显大于常规线路。我们查阅了大量数据,北京市共享单车2月份数量为20万辆,自2月份以来迅猛发展,到现在数量迅速发展到100万辆,每车日均骑行次数约4.5次,日均骑行客运量达450万人次,共享单车的平均骑行距离为2公里,这极大影响了公交短途微循环线路客运量。
(1)“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展公交客运新空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为北京公交集团加强与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拓展津冀公交客运服务,扩大服务半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新布局,改变了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客运市场结构变化,拓展公交服务范围,满足广大乘客出行需求。
(2)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激发政府出台新政策。绿色交通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头戏。2016年,北京绿色出行比例已达到71%,到2020年目标要达到75%,仍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多方施策,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政府将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在促进公交优先和限制小汽车出行方面推出新政,公交企业应发挥自身覆盖面广、线网灵活等优势,在提高绿色出行比例中发挥主体作用。
(3)公共交通客运市场出现新变化。根据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到2021年,北京将建成24条线路、998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地铁出行更加便捷。同时,共享单车、滴滴等互联网出行方式不断涌现、急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大众的出行习惯,对公交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4)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带来新问题。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新能源公交车蓬勃发展,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的总量已经超过了16万辆。北京公交集团大力推进电驱动公交车发展应用,预计到2020年末,电驱动公交车规模将超过11000辆,占公交车总数的50%以上。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充电设施建设、线网重新规划、车辆抢修保养、运营效率保障等方面都给公交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问题。
(1)丰富服务产品。北京公交集团从2013年首创定制公交模式以来,大力发展多样化公交,陆续开通快速直达专线、旅游公交、节假日专线、高铁快巴、节假日一站直达专线、团体定制班车等多样化新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16年底,多样化线路共开行352条次,日运送乘客2.4万余人。我们认为,细分乘客出行市场,丰富多样化服务产品,提供多层次的出行服务供给,是未来一段时间公交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下一步,我们在巩固既有多样化服务线路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发展、横向做大、纵向做强”的思路,继续根据乘客出行特征与数据,扩大和丰富多样化公交服务新品种,以供给侧结构调整驱动需求增长;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定制公交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实施精准化、个性化营销服务,全面提升多样化公交服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乘客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和对服务品质提升的要求。
(2)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实施“城优郊进”战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公交集团与通州、房山等郊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全市地面公交的统筹经营,为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了进一步支撑。最近,我们刚刚进行了八方达公司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统筹调整现有资源布局,城区逐步优化,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郊区,占领郊区客运市场,并以此为依托服务天津、河北地区。二是拓展经营范围。为拓展新兴客运市场,2016年我们积极争取并中标了亦庄现代有轨电车T1线PPP项目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的特许运营权,下一步北京多个郊区将规划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我们还将争取更多的运营权,为巩固地面公交客运市场主体地位以及企业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3)提高吸引力度。合理的线网布局、良好的运营秩序和智能化的调度指挥措施、便捷的乘客服务终端,都能够提高地面公交的吸引力,其中线网优化效果是公交企业最大的效益,直接决定着公交服务质量和效益效率。北京公交集团在集团总部组建线网中心,按照“快、普、支、微、多、夜、郊”线网层级,主动进行面向未来的线网顶层设计。近期,我们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线网调整,要把城区的重复线路、低效运力大量减下来,把减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客流回升的线路上,发展微循环线路、加强与地铁的接驳、开辟直达专线,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同时,我们正在推进大数据系统和线路线网评价体系,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掌握线网优化后客流流向的变化,加强线网优化前后的客流分析和对比,对线路和线网进行精细化评价,精准诊断线路线网存在的问题。
(4)争取政策支持。公交作为公益性企业,离不开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面对客运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公交企业应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赢得理解和支持。一是争取政府正确看待地面公交的发展状况,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优化公交企业绩效考评体系。建议建立财政补贴与公交企业服务评鉴挂钩与奖惩激励机制,逐步淡化客运量指标考核,加强对公交企业“服务满意度”指标考核。二是实施地面公交换乘优惠。免费换乘或优惠换乘已成为国内外很多城市采用的方式,如国内的上海、重庆、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建立了公交线路免费或优惠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北京市和更多的城市实施免费或优惠换乘机制,形成微循环线路、普线、支线与骨干线路的接驳伺喂关系,通过票价优惠积极吸引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固化一批客流。三是研究制订公交运营服务标准。建议政府研究制订有利于提升线路运营服务水平和促进公交优先的运营服务标准,企业按照运营服务标准,确保线路运营服务质量。四是完善公交配套政策支持机制。规范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形成较为完备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公交路权优先问题,加大公交专用道施划力度,加快推进地面公交快速路网建设,让公交快起来;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适应性发展,发挥地面公交柔性的特点,与轨道交通相互补充,促进地下、地上公交协调运转;解决清理路侧停车等影响公交运营效率的问题,吸引更多乘客绿色出行。
(本文系6月29日在广州召开的“城市客运分会专题研讨会”的专题发言,刊发作了相应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