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从平台向供应链延伸

2017-12-07 02:06陈小亮王楚林
互联网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智慧

□ 文/陈小亮 王楚林

智慧物流从平台向供应链延伸

□ 文/陈小亮 王楚林

智慧物流的概念是从IBM “智慧地球”与“智慧供应链”的提出引申而来。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智慧物流作为智慧供应链的一个节点,是一个具有先进、互联、智能等特点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平台,能够实现供应链物流的精细化科学管理。

我国智慧物流显现后发优势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的快递物流已经发展起来,而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货运物流领域,我国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此外,各物流系统与企业间缺少系统化与社会化的连接与协同,没有实现生产制造与流通过程中的智慧供应链物流全场景的打通。因此发展服务于制造业的智慧供应链物流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虽然我国智慧物流的建设起步较晚,然而后发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在物流技术应用领域与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智慧物流行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整体上仍处于智慧建设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慧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2016年,中国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已超过230万亿元,对比2013年增加10%,延续近几年的小幅回升趋势,现代物流技术和流通方式加快普及,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在政策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现代供应链的建设,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物流作为国家振兴行业之一,一方面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增强服务建设;另一方面,要与其他产业互动联通,努力结合,实现智慧化发展。

图1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对比

降本增效 推进智慧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迭代,通过从线上到线下和供应链的结合,商品与流通渠道逐渐多元化,让企业供应链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下,从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全链条效率低、库存积压等问题凸显,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首先,物流企业规模小,布局散,管理乱。其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信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落后甚至缺失。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标准化与国际化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作业流程等相关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信息互通的障碍。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在我国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缺乏必要的货物追踪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智慧物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智能化协同与管理,在相关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为智能物流向供应链延伸及供应链的智能化建设创造条件。这就需要对各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与传递,为生产、销售企业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

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物流总成本长年占GDP的比率高达15%左右。这种物流低效率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低,导致实体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实施智慧供应链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最佳选择,物流业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成熟度分三级:一是单纯以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物流,相应的规模效应可节约5%左右的成本;二是利用第三方资源整合的网络化优势,优化原有物流流程,可节约物流成本的5%~10%;三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对物流流程进行定制化重组,将第三方物流延伸拓展至整个供应链,可节约10%~20%的成本。所以,推进智慧供应链管理是大势所趋,对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成本、降低物流总成本至关重要。

多维度创新技术

智慧物流的技术涉及广泛,其运用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智能物流追溯系统的应用

在智能追溯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和GPS/GIS移动追踪定位技术。根据相关分析,近70%的物流信息化案例中采用了RFID技术作为物流信息感知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终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物流装备,如仓储设备、输送设备、集装单元设备等,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等。

智能车载终端是车联网智能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智能终端,可采集汽车的各类数据,再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来实现对汽车的管理及控制。比如,车载终端通过传感器采集汽车位置、行驶状态、油耗、温湿度等信息,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用户使用习惯,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智慧物流目的是实现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作业,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人工作业,因此目前物流自动化技术设备发展最快,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立体库集成技术、自动输送分拣技术设备、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物流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配送等方面。

以“传化智联”杭州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为例,传化云仓1号智能仓,通过采用云仓自主研发的WMS系统、AGV智能调度系统、流水线自动分拣系统以及PTC 播种系统等当前领先物流自动化技术,轻松实现智能入库上架作业和高效的“货到人”拣货方式。发货和库存准确率高达99.99%。正式运营后,仓库整体入库上架能力可达20000件/日,存储能力可达150万箱,拣选能力可达20000件/日,能充分满足各个行业客户的高个性化、高柔性化的需求。

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

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仓储设施设备的互联网领域。仓储设施互联网一般通过视频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和仓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其中,视频监控联网可以实时了解仓库情况;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感知仓储的温度、湿度等要素;仓储信息化技术是对仓储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涉及到WMS等多种信息技术,所有技术均向互联网方向发展。

例如“传化智联”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信息的共享与协同,打通仓储与配送的信息链接,从而拉近货与市场的距离,达到最低的供应链成本结构。该系统还利用机器人视觉、数字世界3D重构等算法,结合精准室内导航,实现无人自动装卸货。未来2年内,传化网的无人化、智能化仓储将有望落地。传化智联旗下的城际配送调度平台—易货嘀,作为G20杭州峰会的唯一承运商,在2017年数博会上发布了其全新的风豹2.0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城配运营过程全透明化,真正做到货未动、车先行、仓已备的高效城配体系。易货嘀的“小豹货栈”提供的是城市仓配一体解决方案,针对传统仓配领域长期存在的选址困难、库存积压、数据不同步、配送成本高和时效差等难题,为快消品、服装面料、汽车零配件等行业的制造商、品牌商、渠道商及门店提供弹性零散型及合同型的货物存储和托管服务。

图2 智慧物流生态图

挑战与机遇同行

中国社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是当前智慧物流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服务业的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不均衡。数据表明,中国的工业和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年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20%,这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和引擎,物流贯穿了整条供应链,目前,中国的物流、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业务协同无法有效连接,供应链缺乏组织化管理,带来运行效率低、综合成本高等结症。

物流企业规模小、布局散、管理乱。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难以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格局,特别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物流信息标准制定落后甚至缺失。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在编码规范、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障碍。

平台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行业联动。一部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仅仅停留于信息的发布与搓合,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没有形成完善的货物追踪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各系统间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平台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面临种种问题的同时,智慧物流以及平台供应链的发展也迎来了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已经关注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实体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支撑能力。而国内制造业要追赶发达国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好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服务体系就成为了关键。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生产性服务业还是一片“蓝海”。为了加快智慧物流与平台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着重关注和建设的。

图3 传化网供应链体系示意图

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针对我国的智慧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物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应用新技术,建立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智慧供应链,培育一批智慧物流示范企业,从而带动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展。

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与规范的体系建设。智慧物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智能化协同与管理,这就需要在行业与技术方面实现标准化,相关软件与系统也需要在格式与流程等方面采用行业标准,消除不同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障碍。首先,需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编码、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其次,研究推广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在集分运配等业务中的应用标准,推动重点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最后,推动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通信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提升智慧供应链的行业联动效率,挖掘平台资源互补价值。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当与海关、民航、铁路等行业连通起来,形成公、铁、水、航等多式联运,发挥物流跨行业的信息联动优势,为政府行业监管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挑战与机遇同行,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智慧物流以及平台供应链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但仍需加快对物流信息化标准与规范的体系建设。

如果把智慧供应链看作“人”,智能化平台就是“大脑”、数字化运营就是“中枢”、自动化作业就是“四肢”。“大脑”通过整合市场运作、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因素进行全局性的规划与决策;“中枢”负责协同调度,借助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调度各方进行分工协作;“四肢”负责作业执行,依托自主互联的智能设施,实现供应链作业的降本增效。各行业、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部门需在智能化平台(大脑)、数字化运营(中枢)、和自动化作业(四肢)三方面加强研究与应用,推进供应链向智慧化发展。

以“传化智联”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应致力于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融合互联网物流业务与金融业务,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通过物联网各类智能硬件载体,围绕物流应用场景,打造智慧供应链网络运营系统,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以促进供应链物流的转型升级,实现供应链物流的精细化科学管理,使中国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陈小亮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流程管理工程师

王楚林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项目管理专员

责任编辑:高津菁

gaojj@staff.ccidnet.com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智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