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渔业的兴衰与变化:1946—2016(上)

2017-12-07 05:06陆亚男缪圣赐李励年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4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渔场远洋

陆亚男, 王 茜, 缪圣赐, 李励年, 肖 黎

(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战后日本渔业的兴衰与变化:1946—2016(上)

陆亚男, 王 茜, 缪圣赐, 李励年, 肖 黎

(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日本是传统渔业大国,也是渔业强国,了解日本渔业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总结了二战后从1946年到2016年的渔业总产量变化情况;对日本的海洋捕捞渔业进行了分析,包括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与远洋渔业的情况,并重点对日本的远洋渔业发展历史、作业方式、作业渔场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日本渔业; 发展变化; 海洋捕捞, 远洋渔业

日本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是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和约4 000个岛屿所组成的群岛国家,四面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围绕。日本海岸线总长达26.7×104km,有许多优良港湾,海洋专属经济区水域面积约为451×104km2,约等于国土面积的11倍[1]。日本周边水域主要受到两条海流的影响:一条是起源于鄂霍次克海由北向南沿着日本北部东西两岸流动的亲潮(寒流),一条是起源于南太平洋热带海域由南向北流动沿台湾岛东侧北上流向日本太平洋一侧沿岸继续向北流动的“黑潮”(暖流)。这两股海流给日本周边水域带来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因此,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洋渔业国家,其渔业总产量的98%是来自海洋水域[1]。本文从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内陆渔业几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日本战后渔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对日本渔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对日本这一渔业大国的渔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剖析,为我国渔业发展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日本渔业总产量的变化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内仅存10多艘破旧的渔船可以从事海洋捕捞渔业生产。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解决人民生存所需的粮食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向海洋要粮食的举措,发展沿岸渔业的同时建造渔船,随即发展近海渔业。1953年,驻日美军宣布将“麦克阿瑟线”(驻日美军为了防止日本渔船向外海扩展而在日本周边水域设置的一条防线)撤销后,给日本远洋渔业渔船带来生机,从而由近海逐步向外海发展远洋渔业生产。1960年,日本渔业总产量(捕鲸业除外)只有619.2×104t,1972年,首次突破千万t大关达到1 021×104t,超过秘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1984年,又增至1 281.6×104t,创历史新高。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为1 261.3×104t(占98%),内陆水域渔业产量为20.4×104t(占2%)。然而,自此以后,日本渔业总产量开始逐年直线下降,10年后至1994年下降至810.3×104t, 2004年为578.0×104t,到2014年时又降至479.3×104t,比1984年的最高值减少了63%[2]。

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渔业大国,海洋渔业产量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98%,其中,又以海洋捕捞为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84年,其海洋捕捞总产量达1 150.2×104t, 但到了本世纪,其海洋捕捞产量已急剧下降,2014年仅有374.1×104t,不足高峰期时的1/3,但即便如此,依然达到其渔业总产量的78%,在日本的渔业产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2]。

表1 1973,1984和2014年日本渔业总产量及各渔业产量(单位:104 t)Tab.1 Total marine fishery productionand each fishery productionin 1973, 1984 and 2014 (unit: 104 t)

数据来源:日本农林水产省(部)《渔业、养殖业生产统计年报》

Data source: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of Japan.

2 日本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情况

2.1沿岸捕捞渔业

日本的沿岸渔业系指渔船动力规模在10 t上下的小型渔船(其中有小型底拖网、小型围网、流刺网、敷网、定置网、竿钓鱿钓等船),主要在浅海附近作业,作业时间1~2天的捕捞渔业。沿岸渔业主要以浅海性鱼类和游到沿岸一带产卵、索饵等鱼类为捕捞对象,捕捞鱼种比较杂。此外,还包括在浅海浅滩采集贝类(贻贝、扇贝、牡蛎等)和海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具有地区性作业特点。沿岸渔业的经营者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其产量从1960年189.3×104t缓慢上升,1984年为226.6×104t ,到2014年已减到了109.8×104t。

2.2近海捕捞渔业

日本近海渔业的作业海域主要为本国领海线外的200海里水域内。近海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底栖性鱼类方面有狭鳕(Theragrachalcogramma)、大头鳕(Gadusmacrocephalus)、鲆鲽(Flounder)、远东多线鱼(Pleurogrammusazonus)、真鲷(Pagrosomusmajor)等;中上层鱼类方面有斑点莎瑙鱼(Sardinopssagax)、日本鳀(Engraulis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japonicus)和澳洲鲐(Scomberaustralasicus)、竹荚鱼(Mackerel)、太平洋鲱鱼(Clupeapallasii)、秋刀鱼(Cololabissaira)、鲣鱼(Eleotridae)、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头足类方面有太平洋褶柔鱼(白鱿)(Todarodespacificus)、北太平洋柔鱼(赤鱿)(Ommastrephesbartrami)、章鱼(Octopus)。

近海渔业作业的主要渔船有:近海底拖网(主要为100总t未满的单拖网船)、中型围网船、鲑鳟鱼流网船、秋刀鱼舷提网船、近海鲣鱼竿钓船、近海金枪鱼延绳钓船、近海鱿钓船等。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时有近海底拖网船407艘,中型围网船173艘,秋刀鱼舷提网船220艘,近海鱿钓船197艘。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产量的减少,对各作业鱼种的作业渔船数也进行了调整。2014年的近海底托网作业船数为383艘;中型围网作业船数为148艘;鲣鱼竿钓作业船和金枪鱼延绳钓作业船数为391艘。西北太平洋近海秋刀鱼舷提网作业船与近海鱿钓作业船数没有调整,与2007年持平。

近海渔业在日本海洋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是日本近海渔业生产最佳时期,1982~1990年期间年产量都超过600×104t,其中,1984年创历史最高记录,达695.6×104t。其后日本近海渔业产量转向连续减产,从1991年到1999年产量减少约50%。进入新世纪,近海渔业产量持续减少,2014年为227.4×104t,比最高峰1984年减少了67%,但依然占当年海洋渔业产量的48% 。

近8年来,日本近海主要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除了斑点莎瑙鱼的渔获量没有减少外,其它鱼的渔获量都在减少,尤以太平洋褶柔鱼和鲣鱼为甚(见表2)[3]。2016年太平洋褶柔鱼比2008年减少81.6%,比2015年减少50.1%;鲣鱼渔获量比2008年剧减86.1%,比2015年减少20.8%。与其它鱼类产量下降的趋势相比,斑点莎瑙鱼渔获量的不降反升可能与中上层鱼类中经常出现的鱼种交替现象有关。据称,日本近海的斑点莎瑙鱼资源以50~70年周期反复出现产量的增减。在1965年左右时从产量的最低谷开始转向回升,经23年左右后,到1988年时产量增至最高峰的449×104t后转向逐年减产, 1998年减至10×104t,其后转向回升,据称“2030年是斑点莎瑙鱼下一次丰鱼年”[3]。

表2 2008~2016年日本近海主要中上层渔获量(单位:104 t))Tab.2 Pelagic fishery catch fluctuation ofoffshore Japan from 2008 to 2016 (unit: 104 t)

日本近海渔业的作业渔场都是在本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与远洋渔业相比,开发新渔场的余地较小,然而却不受他国的任何制约,可以按照本国渔业生产的宗旨和计划实施捕捞作业和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例如日本为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近海的秋刀鱼、竹筴鱼、斑点莎脳鱼、日本鲭和澳洲鲐、狭鳕、太平褶柔鱼、盲珠雪蟹实施总容许渔获量管理制度(TAC)。

2.3远洋渔业

1953年“麦克阿瑟线”废除后,日本渔船从近海走向外海,发展远洋渔业,首当其冲的是远洋底拖网船。在日本远洋渔业鼎盛时期时,日本远洋渔业的作业方式主要有:远洋底拖网渔业、远洋金枪鱼围网渔业、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远洋鲣鱼竿钓渔业、远洋鱿鱼渔业、远洋虾拖网渔业、远洋蟹笼渔业、远洋底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犬牙南极鱼)。

日本远洋渔业产量自1953年从零起步,到1960年首次突破百万t大关,达到141×104t。上世纪70年代是日本远洋渔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从产量上看,在296.9×104t~398.8×104t之间变动(其中,1973年的远洋渔业产量增至398.8×104t,创历史最高纪录)。其后日本的远洋渔业产量转向下滑,以每十年百万t左右的数量级下滑,至2014年时,已下滑至36.9×104t,处于日薄西山的地步。

日本远洋渔业产量在这段时期里的减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捕捞强度的日益增强,渔业资源的日益衰弱以及受到1973年和1978年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外,还与联合国为了维护世界海洋秩序于1973年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建立新的国际海洋法,各国逐步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有关[4]。

2.3.1 远洋底拖网船

日本的远洋底拖网船首先进入鄂霍次克海中部和北部开发,主要捕捞狭鳕。其后转向西白令海和东白令海开发,主要捕捞狭鳕、大头鳕、刺黄盖鲽、裸盖鱼(银鳕)、远东多线鱼等。接着向南进入南太平洋在新西兰周边水域作业,主要捕捞南方鳕、长尾鳕、无须鳕、萤乌贼、新西兰竹荚鱼、金眼鲷等;向东南入东南太平洋智利南部西岸外海作业,主要捕捞无须鳕、南方鳕、长尾鳕、小鳞犬牙南极鱼。进入西南大西洋后,在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以东外海作业,主要捕捞巴塔哥尼亚无须鳕、阿根廷红虾、阿根廷滑柔鱼、枪乌贼等。再转入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西南岸外海(即纽芬兰渔场)主要捕捞经济价值较高的北极红虾、马舌鲽、红平鲉等;接着转入加拿大东部外海戴维斯海峡海域作业,然后转入大西洋中东部即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以西外海捕捞头足类的商乌贼(商品名为“门哥”大墨鱼)和章鱼。继而转入大西洋东南部,即非洲西南岸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外海作业,主要捕捞无须鳕和南非竹荚鱼。此外,还有近100艘的虾拖网船(约120总t)在大西洋中西部、南美洲西北岸的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和巴西亚马逊河口一带近海作业,主要捕捞虾类。此外,1973年,日本远洋拖网船首次进入南极水域捕捞南极鳞虾,直到2013年暂停。

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远洋渔业生产鼎盛时期时,日本曾拥有300多艘底拖网渔船分布于世界三大洋有关沿岸国200海里水域内的大陆架渔场作业。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各沿岸国先后分别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并转向致力于发展本国渔业生产后,日本的底拖网渔船逐渐地失去了大陆架的作业渔场,而不得不从沿岸国200海里水域撤出转向集中在有限的公海的海山渔场去作业。其中,一是转向北太平洋中部公海的天皇海山渔场作业,主要捕捞五棘帆鱼,其次捕捞红金眼鲷;二是转向印度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南岸以南公海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作业,主要捕捞红金眼鲷,其次捕捞五棘帆鱼[5]。进入本世纪后,2007年,日本的远洋底拖网渔船的作业船数从过去的300多艘减至37艘,到2014年时进一步减至7艘(为500~600总t的远洋底拖网渔船),主要在公海的海山渔场作业。此外,据日本渔业资料显示,在2011年~2015年的5年间里有日本的远洋底拖网渔船(1 000总t以上,但船数不详)在新西兰周边水域以中上层拖网捕捞新西兰双柔鱼,年产量千t左右,2015年后再无消息。

2.3.2 远洋金枪鱼围网船

早在50年代中期时,日本的远洋金枪鱼围网船已进入中西太平洋作业,主要捕捞鲣鱼。其后,将作业的金枪鱼围网船的船型规定为349总t(相当于国际标准550总t),作业船数固定为34艘,并规定作业围网船所捕的鲣鱼渔获量由本船带回日本国内鱼港卸货,不得从海上转运。其年间总渔获量状况基本上维持在20×104t左右,主要捕捞鲣鱼(用于日本传统加工制品“鲣鱼节”(木鱼花)的加工)、混获型黄鳍金枪鱼和小型大眼金枪鱼捕捞。2016年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日本远洋金枪鱼围网船的总渔获量为19×104t,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总产值为375亿日元,比上一年度增加8.8%。

当前日本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金枪鱼围网船面临的难题是入渔费的居高不下,增加生产成本。同时,目前日本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金枪鱼围网船部分船龄已超过30年,需要更换。此外,目前日本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金枪鱼围网船的船型都比在同一海区作业的外国围网船小,在生产作业上失去了竞争力。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日本开始推进其围网船的本土化,与PNA(瑙鲁协定)成员国基里巴斯合作组建了合营公司,由日本极洋水产公司将1艘目前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金枪鱼围网船以租船形式交付给合营公司使用,并立即投入生产,迈出了日本金枪鱼围网船“本土化”的第一步。

此外,日本也计划重返东印度洋公海发展金枪鱼围网作业,建造了两艘在中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并用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1 000总t)。该两船建造好后,计划每年1~9月在中西太平洋作业,10~11月在东印度洋作业。新渔场的优势在于:属公海渔场没有入渔费的负担;周围没有其他外国围网船的作业,没有剧烈竞争;距离泰国南部可能作为卸货补给港的吉普港较近;所捕的鲣鱼脂肪少,适合于日本的鲣鱼(木鱼花)加工。该渔场虽然鲣鱼资源状况比较好,但纯鲣鱼鱼群的出现比中西太平洋的少,因此,在作业上不稳定的因素多。当前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日本远洋金枪鱼围网单船年间渔获量维持在约6 000 t的水平,而在东印度洋作业的日本金枪鱼网船可能难以维持这个水平。

2.3.3 远洋鲣鱼竿钓船

日本的鲣鱼竿钓渔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渔业,其远洋鲣鱼竿钓是从1965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是在日本以南的中西太平洋作业,随后发展到印度洋中部马尔代夫周边水域和大西洋中东部佛得角(毛里塔尼亚以西外海)。随着渔场的远距离化和作业渔期的周年化,远洋鲣钓船也逐渐大型化。目前,日本拥有499总t(船全长为56.77 m,船宽为9.50 m,型深为4.45 m,船速最大为14.04节,定员为33人,主机马力为2 000匹)大型远洋鲣鱼竿钓船40艘,其中39艘为生产作业船,1艘为商业性调查探捕船[5]。主要作业渔场有两个:一个是在日本以南的中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另一个是在日本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公海水域,主要捕捞对象为鲣鱼和长鳍金枪鱼。近年在西北太平洋公海水域的长鳍金枪鱼渔获量在增大,有时甚至超过鲣鱼而成为日本远洋鲣鱼竿钓的主要捕捞对象。

2.3.4 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以下简称日本延绳钓船)

上世纪60年代时日本研究成功超低温(-60 ℃)冷冻技术后,发展了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日本延绳钓船捕捞对象主要为蓝鳍金枪鱼、麦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兼捕对象有剑旗鱼类和长鳍金枪鱼。金枪鱼类是高度跨洋性洄游鱼类,全世界三大洋都能见到它的踪迹。因此,日本延绳钓船遍布于世界三大洋作业。其中主要的作业渔场和捕捞对象有:在大西洋东北部(包括地中海)主要捕捞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在大西洋中东部(西北非的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以西外海),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兼捕黄鳍金枪鱼和剑旗鱼;在大西洋东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共和国以西外海)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在印度洋中东部,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在印度洋南部南半球高纬度(南纬30~50度)渔场主要捕捞麦氏金枪鱼(即马苏金枪鱼)。在太平洋中西部,该渔场是大型金枪鱼围网船的作业渔场,主要兼捕对象是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在太平洋中东部,该渔场也是大型金枪鱼围网船作业渔场,同时是金枪鱼延绳钓船的作业渔场。在日本延绳钓船作业时将这个渔场分为两个,一个是太平洋中东部西经170度以东赤道南北周边一带的西经渔场,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另一个是太平洋中东部赤道以南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以西外海一带水域,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兼捕剑旗鱼和长鳍金枪鱼。此外,日本延绳钓船在南半球三大洋高纬度(南纬30~50度)主要捕捞麦氏金枪鱼,其中以南印度洋高纬度的麦氏金枪鱼渔获量最高。日本延绳钓船所捕的蓝鳍金枪鱼、麦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均为40kg以上的大型金枪鱼,主要用于刺身原料鱼。

日本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1994年和1998年的总产量以及主要鱼种的产量如表2所示。从表3可见,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日本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两者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93%或94%;数据还显示,从1994到1998年,处于高度开发中的金枪鱼资源出现了衰退的现象。进入本世纪后,日本延绳钓金枪鱼产量显著减少,2014年生产量不详。

上世纪90年代是世界金枪鱼类资源高度开发时期。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和地区的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数为1 461艘,其中,日本的为743艘(占51%)。随着高度开发金枪鱼类的渔获量也随之逐年减少,世界金枪鱼延绳钓船的作业船数也随之减少,到2014年时,日本生产作业船已减至321艘。日本的渔船减船,可得到政府补贴的减船费,每艘金枪鱼延绳钓船的补贴费为2.2亿日元(建造一艘新的船造价约为5亿日元)。

表3 1994年和1998年日本金枪鱼延绳钓船的总产量和鱼种产量Tab.3 Total marine fishery production andfish species production of Japanese tunalongline fishing in 1994 and 1998

2.3.5 远洋鱿钓船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海外捕捞鱿鱼,主要是以远洋流刺网船和远洋拖网船进行,其后在80年代后期才转换为远洋鱿钓船。上世纪的80~90年代是日本远洋鱿钓渔船的生产盛期。其主要作业渔场[6]有以下几个:

(1)新西兰周边水域渔场捕捞新西兰双柔鱼(参看表4);(2)秘鲁西岸外海渔场捕捞茎柔鱼(参看表5);(3)阿根廷巴塔哥尼亚以东外海渔场捕捞阿根廷滑柔鱼(参看表6);(4)阿根廷南端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为阿根廷与英国有争议之地)渔场捕捞阿根廷滑柔鱼(参看表7)。此外,在北美洲最南面的哥斯达黎加以西外海也有一个茎柔鱼的作业渔场,不过日本鱿钓船把这个渔场作为秘鲁茎柔鱼的后备渔场来使用。

进入本世纪后,由于各鱿钓渔场的鱿鱼产量下滑,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2007年以后,除在新西兰渔场作业仍留下2艘留守作业外,在阿根廷渔场、马尔维纳斯群岛渔场、秘鲁渔场作业的日本远洋鱿钓船陆续从渔场中全部撤退。一支拥有近80艘远洋鱿钓船、年近20×104t鱿鱼产量的日本远洋鱿钓船队,就这样走到了面临全军覆没的边缘[6]。其后,日本鱿钓渔业界为了弥补国内鱿鱼供应量的不足,不但从阿根廷直接进口阿根廷滑柔鱼,从秘鲁直接进口秘鲁茎柔鱼,还从中国进口由中国鱿钓船在阿根廷水域捕捞的阿根廷滑柔鱼。此外,日本近几年来也一直在致力于在中国台湾岛以东公海和菲律宾北部以东公海开发利用鸢乌贼。

表4 1993~2000年间日本鱿钓船在新西兰渔场的生产情况Tab.4 Exploratory fishing situation ofJapa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New Zealand fishing ground from 1993 to 2000

表5 1991~2000年间日本鱿钓船在秘鲁渔场的生产情况Tab.5 Exploratory fishing situation ofJapa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Peru fishing ground from 1991 to 2000

注:1998年1999年在秘鲁水域作业的日本鱿钓船国生产欠佳转向哥斯达黎加渔场生产

Note: Japa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 Peru fishing ground had a poor production, so they turned to Costa Rica fishing ground in 1998 and 1999.

表6 1993~2000年间日本鱿钓船在阿根廷渔场的生产情况Tab.6 Exploratory fishing situation ofJapa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Argentina fishing ground from 1993 to 2000

表7 1993~2000年间日本鱿钓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渔场的生产情况Tab.7 Exploratory fishing situation ofJapa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 Malvinas (Falkland ) fishing ground from 1993 to 2000

3 小结

日本远洋渔业从战后大力发展到70、80年代的鼎盛,再到近年来的逐渐衰退,与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的趋势是相似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以及各海洋国加强了对本国海洋经济区渔业资源的保护所致。纵观世界各主要海洋捕捞大国,几乎都存在着相同的趋势。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远洋渔业从零起步发展至今,经历了8、90年代的黄金时代以后,也同样面临着入渔国条件越来越苛刻,入渔费用居高不下、渔船老化等问题。借鉴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的经验,加强新渔场的资源探捕,积极争取公海渔业资源份额,对老化渔船进行赎回拆解等对于推动我国远洋捕捞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1] 王茜,江航,耿瑞,等. 日本开发秋刀鱼资源概况[J].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6,31(1);65-68.

[2] 李励年,周雨思,缪圣赐. 日本渔业概况[J].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27(2);157-165.

[3]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tatistics[R].FAO year books,2014.

[4] MAKINO M.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Japan: its institutional features and case studies [2011] [M]. Fish and Fisheries, 2011.

[5] 缪圣赐.2012年日本更新9种主要渔船的许可作业船数,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27 (3):257.

[6] 2007~2016年日本渔业总产量及各类渔业产量的变迁[N].日刊水产经济新闻,2017-4-27.

VicissitudeandvarietyofJapanesefisheryafterthesecondworldwar(part1)

LU Ya-nan,WANG Qian,MIAO Sheng-ci, LI Li-nian, XIAO Li

(KeyLaboratoryofOceanicandPolarFisheries,MinistryofAgriculture,EastChinaSea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Shanghai200090,China)

As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fishing power countries, Japan has a long history of the fisheries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Japanese fishery can surely give references to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Japanese fishery from 1946 to 2016 has been summarized; total marine fishery production were introduced.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 aquaculture and inland fisheri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ed analysis. In part 1, the paper analyzed total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 in Japan, including coastal fishery, offshore fishery and pelagic fishery. In addition, history of Japanese pelagic fishery, mode of operation, fishing ground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Japanese fishery; development history; marine capture; pelagic fishery

2095-3666(2017)04-0295-07

10.13233/j.cnki.fishis.2017.04.010

2017-09-01

2017-10-2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2016Z01-01, 2014M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13BAD13B01)

陆亚男(1976-),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渔业信息与战略研究。E-mail:luyn@ecsf.ac.cn

S 9-09

A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渔场远洋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沈阳远洋公馆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远洋“军需官”901
远洋渔业发展35周年专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