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机电学校 陈华昌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技能型人才成了企业的“香勃勃”。国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职业校院,以粤西某知名中职学校为例,超过2万m2的公共实训中心,宽敞实用大气,国家还每年都再投入近1 000万元资金用于实训中心建设,实训中心规模及硬件设施,在整个粤西地区甚至在广东省都位居前列。现在的中职学校真的是“不差钱”,想要什么都可以!但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职学校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痛点”和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但教师数量增长远不及招生规模增长速度。中职学校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8∶1及以下,但目前生师比普遍高达30∶1以上,湛江某知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生师比高达35∶1,由于汽车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汽修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非常大,现在每个汽修专业教师每周上课课时为24节,导致教师长时间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专业教师根本无时间参加培训进修,更不用说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了,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教师知识结构老化陈旧,跟不上汽车技术及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步伐,严重阻碍汽车类专业的发展。
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虽然国家规定中职教师最低学历要本科以上,但由于专业教师人手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招不到专业教师,只能在本校毕业生中挑一些优秀学生留校任教,其学历水平、教学能力、实操技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要求,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研究生学位比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技术职称为初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中级职称教师少,特别是重点专业具备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更少。粤西某中职学校汽修专业15名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只有1名,高级职称也只有1名,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低,影响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多,占专业教师总数比例的50%以上,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专业教师80%以上是直接从高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历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由于本科生不想修车,也不会修车,因此就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粤西某中职学校有汽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学校面试做汽修教师,一般面试会分理论试讲和专业实操,理论课试讲基本上都能应付,但专业实操面试时安排拆装捷达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这些来面试者居然拆了1 h都拆不出来。但这个任务,中专学生经过实训练习后,一般约10 min就能完成。用没有修过车的教师教人修车,这跟没有医治过病人的医生教授来教人治病是同样的道理。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紧缺,特别是热门专业、新增专业。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能力弱,专业建设发展滞后,给人才培养带来困难,限制了中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应呈合理的比例结构,不要求所有专业都能聚集很强的力量,但必须在骨干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双师型”结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主要因素。当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基本上是讲师资格证加上一本技师资格证书,这样的师资不是“双师型”师资,而是“双证型”师资,这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受编制和待遇的限制,引进、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困难;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训进修都无法保证;由于用人机制和奖金的制约,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多(比如某4S店技术主管,4S店现在都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每周上班时间不少于6天,哪里有时间到学校兼职?)所谓的兼职教师,其实大部分是在兄弟学校聘请过来的代课教师,一周时间过来讲完几节课就完成任务,因此目前中职学校尚未真正形成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外国一家远洋捕捞船队为了防止不喜欢游动的沙丁鱼在长途运输中死亡失去鲜味,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每个水槽中放进一条鲶鱼,原本懒洋洋的沙丁鱼一看见“天敌”在侧游弋,立即感到生存威胁,使出浑身解数游动,拼命逃避鲶鱼的利齿,于是,整个水槽的鱼都被激活了,靠岸时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单位或企业活跃起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内部活力,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
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5年的师资需求,就教师队伍发展规模、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双师型”等要求提出建设目标,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以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中职学校师资来源无非有下面4种情况。
(1)师范类职业高校毕业。这类师资来源最为理想,但也存在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他们只是刚从高校出来的学生,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从高校到学校,没有真正参加企业实践,离成为一个称职的职业学校教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一个职教工作者说的哪样:很多职校教师是假鲁班,培养不出真工匠,假鲁班只会讲木工理论,但自已却没有做过家具,依靠这样的假鲁班怎么可能培养出能做出漂亮家具的学生呢?
(2)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这是职业学校教师招聘的主要渠道,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教师专业培训,只是所读专业与中职学校专业相近或相同,他们也是从高校到学校,没有真正参加社会实践,距离一名合格职业教育教师尚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但这类教师恰恰是当前职校教师的主体。以粤西某校汽车专业为例,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属于这类师资来源,一开始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只是大学读的是汽车类专业,毕业出来就应聘当教师。由于没有激励机制,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长期纸上谈兵,技能水平无法提高,虽然评上了中级职称,也经过考核获得了汽车维修工技师证,但那仅仅是一个证书而已!我认为这不是真正“双师”型教师。
(3)企业、行业里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被称为兼职教师,职业教育要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无缝对接,就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兼职教师就成了职业教育的必须,教育行政部门也规定,这样的兼职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比例。近几年,我省推出的“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这正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从企业生产一线引进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引进真鲁班,打造真工匠。但有人可能会说这种行家里手,不会讲课,做教师不行。湛江某校前几年从汽车维修企业招聘1名技术主管担任汽修专业课教师,由于该教师之前在汽车4S店担任技术主管,长期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工作,技能水平高,也定期到汽车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回到4S店售后部门进行技术转训,因此其汽车原理讲授能力强,讲解原理通俗易懂,维修技术水平高,不出2年,该人成为了学校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这几年带领该校学生参加省汽车技能大赛,均获得了不错的奖项。他还经常承接外来车辆到学校车间进行维修保养工作,带领年轻教师参加汽车维修工作,在他带领下,有2名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开展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很有底气,很受学生欢迎,还带领年轻教师到当地汽车修理企业参加技术指导工作,在教师队伍中掀起了学技能的好风气,产生了一定的“鲶鱼效应”。
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将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
2016年5月13日,教育部、国资委等7部委正式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 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质量的又一力作。因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到校企合作、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学校应加大从企业招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力度,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弘扬工匠精神,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不是搞什么尖端的科学研究,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发挥其具有丰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据报道:赵西岭曾经是汽修厂的技术工人,一干就将近20年,现在他成了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授汽修课程的专业教师。赵西岭是山东省推出“灵活编制”政策以来的第一批受益者。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力军。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是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师资,这一问题直接加大了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困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5年山东省通过一项名为“灵活编制”的教师招聘制度改革,尝试把一些技术型领域的能工巧匠招进校园,给学生们提供完整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项“灵活编制”新改革,即由职业学校自主引进技能教师,政府从新增教师的编制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来解决这些技能教师的编制问题,不再安排统一考试,取消学历等等的限制。
目前,这一改革措施已在潍坊市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职业学校试行。赵西岭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汽修经验,成为这一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对目前做老师这门职业很是满意。他表示∶“现在的自己不但工作稳定,而且收入也不比在企业少。”
潍坊市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刘玉祥介绍,过去,教师编制一般需要本科学历,教师进编还要有一个标准考试,主要看学历和文化课,赵西岭并没有机会进校当老师。这种人事制度下,考进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只重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并不强。针对这一现状,许多职业学校的实训课只能自筹经费,请行业里有经验的人来学校兼职,然而兼职老师的工资低,老师的流动性很大,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后续学习也有一定影响。
2015年,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要将教育财政经费增量向职业教育倾斜,并落实“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编制员额由学校自主聘用兼职教师;不但要鼓励特色、优势专业发展,限制和取消落后、过剩专业,还要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这一意见的实施使职业教育对具备专业技能师资的需求加大。到2016年底,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有100多位“灵活编制”的技能教师,工资等待遇由政府财政按正式教师标准拨付。山东省政府决定,今后逐步将职业学校教师的20%改为“灵活编制”,各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多种渠道支持更多的能工巧匠走上讲台。
其实,广东省早几年就已经推出“强师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广东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粤教职函〔2014〕93号),政府出资给学校,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能工巧匠进校园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了师资结构,也带动了在编教师的共同成长,即产生了所谓的“鲶鱼效应”。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师资人才紧缺,应大力改革学校用人制度,可采用“灵活编制”,加大力度从企业引进高技能“鲶鱼型”人才以改变学校师资一潭死水的状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