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建安 艺术家就是在火光中讲故事的人

2017-12-06 02:39蒯乐昊
南方人物周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骷髅人物周刊建安

蒯乐昊

上万个浸蜡镂空剪纸组成的三联画中,隐约可见鸟兽鱼虫、神灵和鬼怪,骷髅和羽人,它们形成的整体如混沌初开的宇宙,是一种奇妙和谐的共生关系

邬建安有一个高光的大额头和一双神经质的大眼睛,很多画画的人有这样的眼睛,因为长期过度凝视而鼓凸出来,一个操练得过于发达的器官。

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艺术万岁”,中国国家馆由邱志杰“领衔”,他选择了邬建安、汤南南、汪天稳和姚惠芬,其中,汪天稳和姚慧芬分别是专攻皮影和苏绣的民间工艺大师。

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划之初,就有人问过邱志杰,为何要把“非遗”带到威尼斯双年展上去?邱志杰说, 他要带去的不是“中国当代艺术”,而是“当代中国艺术”,“不息”是关于“永生”的一种中国方案,是“艺术万岁”的一种解决路径。

何为传统?何为当代?二者关系又如何?这个事先令参展艺术家们踌躇满志的方案,没想到在展览开幕之后遭到了极大的质疑,最简单粗暴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庙会。

担纲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有点像导演春晚,无论如何都会被骂,历届事实亦证明了这一点。但邬建安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仅限于这个层次上的批评,是没有建设性的、不合理和不专业的。

“我理解的评价当代艺术的范畴一般有三个标准,首先是反映了当下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情,第二是在艺术本体和语言上有所创新,第三是探索了艺术概念的边界,厘清或拓宽边缘的位置,或在边缘地带制造一些矛盾、激发一些生长。”三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视为当代艺术。艺术圈最常见的是第二种,在技术、媒材、工艺等方面做出创新,这种创新,虽然也体现了某种创造力,但仍是雕虫小技,智慧含量不高。

邬建安自己的作品很少受到这个意义上的诟病,他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语言,但是剪纸和皮影在他手中获得了新的属性。

白日梦的剪纸小人驱魔降妖

2003年非典来袭,高传染的致死疫情让整个北京都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学校停课,街道上也冷冷清清,邬建安把自己关在公寓里,不敢出门,难得开窗,“生怕那些看不见的跳着黑色舞蹈的妖怪钻进屋来。对于我,周围的空气变得晦暗而又粘稠,每次呼吸都会产生恐怖的联想。人的精神在这种过度敏感的虚幻里,很容易出现奇怪的错觉,有些东西在自闭的房间里变得不真实了,而另一些东西却暂露出信仰的转机。”

一半是自娱,一半是驱魔,他剪了许多小人,把自己围在中间,这些咧着嘴大笑的剪纸小人似乎成为他的分身,帮他抵御可能来袭的危险。

当时他正在央美读硕士,是著名艺术家吕胜中的弟子。非典之后,他把这段时期的剪纸拿给吕胜中看,吕老师说,发挥一下,这就是个作品。邬建安与剪纸的默契从此展开。吕胜中后来评价说,“邬建安使用了剪纸的方式,作品中却没有我的影子,说明他不是一个模仿形式表象的人。我对这批剪纸作品满意的原因之一也是如此。”

在剪纸之外,邬建安还凭借自己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做了大量的媒材尝试,比如牛皮镂刻、夹宣镂刻、不锈钢镂刻、皮影戏等等,这种既繁复恣意,又缜密理性的创作方式,跟他的思维方式是彼此相洽的。

邬建安喜欢动物,从小到大,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不是动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动物。”他曾经天马行空地设想过,要以艺术的手段来改造和美化动物园,比如在虎园内,布置出密林深处古旧禅寺的效果,残忍与慈悲共冶一炉,如金刚狮吼,让人生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禅解虎斗”、“割肉饲鹰,舍身喂虎”等诸多佛学联想,或者在猴山上,给猴子做许多当代艺术里的装置作为大玩具。这个似乎一直像个大男孩的艺术家特别迷恋孙悟空,常常以猴自比,被人称为不安分的美猴王。

民间神话与巫术的编码和解密

邬建安对一切远古神话和神秘学都有着深刻的迷恋,传统民艺在他看来并非过去的已经封存的遗迹,而是一个始终保持活力的谜面。原始人类在耕猎之余,坐在火堆边,把自己领会到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洞壁上火光闪烁不定,影子随之幢幢而动。神话和传说里始终携带着经过编码的信息,等待新的解码。

他能够随时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前一段时间,他们在苗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在民间做了大量的访谈,按照华夏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蚩尤应该是南方苗人的祖先,但是在苗族关于族群宗祖和来源的记录中,无论文字还是口头叙述,却都找不到蚩尤的影子。按照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学者吴晓东的观点,被称为“华夏第一战役”的“涿鹿之战”并没有真实发生过,“黄帝大战蚩尤”是一个在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中经过变形和编码的神话,它来源于太阳(黄帝)照晒盐池里浑浊的卤水(浊卤、涿鹿)使之结晶成池盐(蚩尤、炎)的过程,“描述的是太阳晒炼海盐,它折射了太阳神与海神之间的力量争夺。”邬建安说。

邬建安经常从传说中汲取养料,而他也赋予传说以新的解码方式。比如他的《白蛇传新解》就为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书写了前传,法海与白素貞之间的恩怨不仅有了宿命色彩,还昭示了更大的阴谋。他先后在德国卡塞尔和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展览的《刑天舞》,就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刑天的形象,用以召唤远古的血性。刑天战斗不止,虽然头颅被敌人砍下了,但是他“化乳为目,化脐为口”,尸身跳起来继续厮杀,是残忍的英雄。三千多个不锈钢板镂刻着色的人物,簇拥着伸臂狂舞的刑天,仿佛一个由中国上古延续至今的宣言。邬建安说,“我希望借他的形象,激发出一点热血蒸腾的战斗勇气。”他进而以刑天和其他来自《山海经》的神袛为灵感创作了《大河的诞生》,刑天曾与黄帝并肩征战,共治天下,也因此成为共和的象征。

邬建安身上有某种“巫”性,他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己的“迷信”——笃信星座,崇尚神秘学,对各种预言和先验故事津津乐道。在他看来,所有的文艺创作,都是为了让天地之间那些氤氲不散的非物质部分寻找宿主,艺术家是被挑选出来的代言人。原始人类白天猎杀,晚上在岩壁上画下那些动物生前的形象,动物的怨魂就在画中依附,并且得以安宁。文字和图像,都是灵魂的出口和归宿。仓颉造字,有鬼夜哭,“那是鬼魂们感动得落泪了,因为他们从此有了宿舍”……他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奇谈怪论,并且依着艺术家的敏感、想象和神经质,将之发展成自己的体系,从理论,到视觉。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万物之律

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上,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成为艺术家们再创作的灵感来源。《骷髅幻戏图》是一幅很奇特的画,至今难解,画面上有一具大骷髅玩提线木偶一样提着一只小骷髅,骷髅身后的妇人袒胸奶着一个孩子,而另一个妇人担忧地对她的孩子伸出手去,似乎想要阻拦地上的婴孩向骷髅爬去。这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在古代绘画里,是极其罕见的孤例。

一般认为《骷髅幻戏图》表现了人世间死生的无常,但邬建安觉得,这幅画里,隐含着更深的文化密码,几乎是一个预言。就像心理学家荣格晚年投身神秘学之后,曾经在《红书》里记载他在幻觉状态下预见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一样,《骷髅幻戏图》也可能是李嵩對宋王朝最终覆灭的一种梦境式的预见。“李嵩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他把它用图形的方式记录了下来。”邬建安说,画面上那堵平顶的界墙,很像崖山海战的崖山。两个带着孩子的妇人,暗示了宋朝宗室最后的两位子嗣,戴着文臣官帽的提线骷髅和傀儡小骷髅,隐喻抗元名臣陆秀夫和少帝赵昺。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灭亡,是华夏文明由盛而衰的一次断崖式的陷落。在崖山,南宋余部和北方入侵金兵展开了最后的殊死对决,崖山海战极度惨烈,十万宋兵全军覆没,海面上到处漂浮着尸体,与文天祥齐名的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是坚定的主战派,他率领将士战斗到最后一刻,宁死不肯投降。义无再辱,陆秀夫把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时还只是个八岁孩子的宋怀宗赵昺驼在背上,一起跳海殉国。经此一役,宋朝彻底覆亡。

这些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猜想和假说,是艺术家的任性特权。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他们就用这些昭示着文明几起几落、在断裂中依然绵延传递的意象,来呼应整个国家馆“不息”的命题。

在邬建安的作品里,始终有一种繁复而巨大的体量感,他永远在作品中探讨着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仿佛一颗沙之于整个宇宙。虽然作品中每个个体的面目都很清晰,心思缜密,但是个体的存在又必须为整体服务,或者湮没并臣服于一个更高的规律之下。比如他用大大小小上千个海螺和贝壳拼成的一副巨大的猴骨骷髅,细看每个海螺都经过了抛光和雕刻,都画上了人脸,代表着万物之“灵”。他的《万物》更是如此,上万个浸蜡镂空剪纸组成的三联画中,隐约可见鸟兽鱼虫、神灵和鬼怪,骷髅和羽人,它们形成的整体如混沌初开的宇宙,是一种奇妙和谐的共生关系。他的《五百笔》也是如此,宣纸上剪下的水墨笔画,经过重新布局和拼贴,成为新的巨型作品,它们层层叠叠,彼此呼应又互相独立,仿佛文明的剖面。这成为理解他作品的另外一条线索。

人物周刊: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现状。

邬建安:互相追逐的龟与猿。好像多种状态在角力。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邬建安:那好像越来越遥远了,当然我们也从未真正接近过,只是在故事与教育中频频出现。我父母那个时代好像为未来提前准备了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准备但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邬建安:可能是库布里克和他的《太空漫游2001》

人物周刊:对自己的(未来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邬建安:我们估计是最后一代了,而且会存活超级久,未来都是相对于这轮文明的想象。

人物周刊: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邬建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会展开非常激烈精彩的博弈,而艺术领域可能是这场博弈最前沿的战场。

人物周刊: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个?

邬建安:这三个好像是一个四面体上的三个面向,估计很难分解开。

人物周刊:你珍视自己的哪种品质?最想改进的一个缺点是?

邬建安:哈,自以为是吧。最想改进的可能是愚蠢。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哪方面?

邬建安:处理消极情绪。

人物周刊:为了创造和谐美好的世界,你期待自己充当怎样的角色?

邬建安:旁观者或教育者吧。

人物周刊:现在的你,还有哪些不安和担忧?

邬建安:好像主要是虚弱,从身体到精神都算上。

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和先锋的当代艺术之间,邬建安找到了一种共通的可能性,独特的视觉语言让他在同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在他的作品中,古老的东方智慧和哲思,被赋予了绵延的生命力和全新的讲述方式。

编辑 杨子 rwyzz@126.com

猜你喜欢
骷髅人物周刊建安
《骷髅格》曲学思想考论
智闯骷髅岛
建安区
骷髅行乞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会移步的骷髅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建安颂文沿承与新变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