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河卓舞

2017-12-06 03:27曲杰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庆尼玛河村

曲杰

在琼结县下水乡有一个比宾顿白面藏戏还古老的传统舞蹈,

那就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 “久河卓舞”。

它是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

被称为西藏的“腰鼓舞”,每逢重大节日,

山南地区农牧民都有跳久河卓舞的习俗。

在琼结县下水乡有一个比宾顿白面藏戏还古老的传统舞蹈,那就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 “久河卓舞”。它是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被称为西藏的“腰鼓舞”,每逢重大节日,山南地区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

久河村距县城4公里处,海拔3600米,曾被称为“命墩”。久河村属于纯农业区,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这一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西藏和平解放前,这一带统称久河沟,是五世达赖时期封给其美丹增祖辈的世袭领地。其美丹增家族自五世达赖执政以来数历辈,皆任宗政府列仲(秘书)。1989年,这里改名为久河村。

“卓舞”又称果卓,藏语本意是圆圈舞,“卓”意为舞,“卓”也称鼓舞,鼓是藏民族古老的一种乐器,是民间传统节日和娱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特别有激励士气,渲染气氛,指挥协调,助舞伴唱的作用。在民间“卓舞”的来历说法颇多,一说是在吐蕃王朝时,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入拉萨时曾出现过这种鼓队;另说是著名高僧唐东杰布曾经组织过这种鼓舞到处表演,借以化缘造桥,普度众生;但更多的说法和历史书籍记载,卓舞起源于达布地区(现今“核桃”之乡的山南加查县境内)。相传公元8世纪中叶,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上兴建佛、法、僧俱全的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因工程浩大,正殿屡塌,疑是魔鬼作乱。于是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七兄弟,夜间燃起篝火,击鼓而舞,诱惑鬼怪离开施工现场,才让桑耶寺大功告成。

桑耶寺竣工之后,公元779年,藏王赤松德赞在桑耶寺主殿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并从西藏各地招来众多的民间卓舞队进行表演,他们表演了大型场面的腰鼓舞。今天我们从桑耶寺的古代壁画中仍能看到当时在桑耶寺大院内搭起帐篷表演卓舞的场面,说明当时已经很盛行跳卓舞。

现年83岁的久河卓舞老艺人洛桑讲:“久河卓舞队曾参加过桑耶寺竣工大典仪式,相传庆祝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卓舞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舞蹈。当时参加盛典的信众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根据各个地方民俗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有不同风格的卓舞,从而逐步流入民间,从此卓舞就在西藏各地盛行开来。”

“旧时,始建于14世纪一世达赖时期的琼结日吾德庆寺有三个谿卡(意为庄园),即琼结久村、琼结强玛、雅砻哈洛岗。当时,每三年日吾德庆选出新的住持即“德巴”时,我们村的卓巴们在该寺的庆贺大典上献艺表演。”不仅如此,桑珠次仁老人还回忆道:“听我爷爷讲过去我们村曾一度为拉加里王宫(今山南曲松县境内)支过艺差。”

11世纪以来,每当拉加里王宫“赤庆”(即大座)新上任时,“久河村卓舞”队就要去支艺差。相传,17世纪时拉加里王宫将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施赠给了琼结日吾德庆寺。琼结县下水乡久村过去有44个差巴户,每户要有一人去支艺差,土地较多的差巴户有时还要一户支2人。桑珠次仁老人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受尽了三大领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永不熄灭,通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发扬,让这些民间歌舞艺术仍然活跃在民间。”

“久河卓舞”动作豪放而大方。是以两种形式来表达:一种是由“阿热”用道白形式;另一种是以鼓手们各自默诵艺诀的形式。大致有6个方面的内容:1,传说是格萨尔王出征凯旋回来,见王后姹姹卓玛不知去向,格萨尔王自编歌词组织卓舞队四处表演寻找王后的故事;2,传说是藏民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利用跳卓舞为民还了债,所谓以“卓”(鼓舞)还“卓”(藏语音意为“小麦”的意思)的故事;3,噶举教高僧汤东杰布组织“卓巴谐玛”到四处表演,借此机会化缘造桥普度众生的故事;4,歌颂绝代佳人琼结达娃卓玛的事迹等;5,每个卓舞队所在地的有关当地民俗和名胜古迹的起源故事;6,久河卓舞更多的表现的则是公元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的故事。

老艺人洛桑说,我13岁时候参加了久河卓舞队。20岁的时候作为舞师的叔叔旺堆年初突然去世,这意味着久河卓舞没有了戏师,作为必须到日吾德庆寺支艺差的久河卓舞由于失去了老戏师,所以不得不向日吾德庆寺报告此事,并说明不能参加每三年的日吾德庆寺院选出新的住持即“德巴”的庆贺大典上献艺表演。然而,日吾德庆寺当时并没有同意他们不能来支艺差的要求,而是要求他们必须马上推选一名新的舞师并报上名来。在这种情况下,戏班推选了当时年仅20岁的洛桑来承担舞师的重任,并把他的名字上报日吾德庆寺。就这样洛桑就此担任久河卓舞的戏师到1987年。

尼玛旺久,1942年出生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二组一个农奴家中,从13岁跟着父亲、爷爷学习卓舞,到19岁当了久河卓舞舞师。在旧西藏,他家三代人到西藏各地跳卓舞乞讨为生,属于最低贱的人之一。如今他被当地政府聘请为“卓舞”老师,传承“卓舞”艺术,培养“卓舞”艺术接班人。

尼玛旺久说久河卓舞的服饰和装饰是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的“仲科且”(意为俗官装),服饰上装饰有铜制的,刻有精美纹案的笔筒、上等布料做的墨水袋和烟丝袋,金、银两种佛龛、上等的佩剑、刻画龙图腾的鼓,羊蹄做的鼓槌等,他还得意洋洋地说,郑重的服饰和装饰是只有我才能配穿(当了卓舞的舞师才有资格佩戴),一般的卓巴是不能随便配穿的。他回忆了自己13岁参加卓舞队以来演出的经历,“第一次参加雪顿节风餐露宿地赶着毛驴、扛着行李和干粮走7天7夜才能到拉萨。由于是支差形式,在拉萨期间,还要马不停蹄地演出七八天时间,然而,由于能参加这个全西藏最隆重的西藏民间文艺演出节目,生活贫瘠的卓舞演员们还是兴致勃勃。”虽然这段历史是陈年往事了,然而当老人说起的时候,铺满皱纹的脸上顿时有了几分生机。

“卓舞把我的人生改变了,它现在几乎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尼玛老人说。千百年来,卓舞只为当地人自娱自乐,“我从来没有想过,跳卓舞也能挣钱,以前家里主要靠种青稞、小麦生活,自从成为卓舞传承人后,不仅有国家的津贴,而且时不时有表演,一个月光这项收入就有一千多元了,家里现在电视机、藏柜、冰箱啥都有了。”尼玛老人腼腆地笑了。

目前,该戏班有20名演员,其中包括81岁高龄的洛桑老人和72岁的尼玛旺久老人,也有年轻的卓舞队演员。

近年来,对久河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战展了挖掘整理,逐一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并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2009年,久河卓舞參加藏历新年晚会,还曾走上央视舞台,出访台湾,观众场场爆满。

2011年久河卓舞《吉祥古韵》成功地进入央视元宵节晚会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久河卓舞也在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里进行录制,向世界展示琼结之舞的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庆尼玛河村
关于1940 年尼玛抄写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 in Crassostrea gigas and binding pro files with GII.4 Norovirus*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