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果节

2017-12-06 03:22曲杰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僧人队伍村民

曲杰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

“果”意为“转圈”,“望果节”

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

是西藏农区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白日”意为吉祥福德山之意。以此为名的白日村地处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松赞干布陵墓向南走约2千米处,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白日寺脚下,平均海拔3690米左右。8月的白日村,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日村望果节就要开始了。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果”意为“转圈”,“望果节”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西藏农区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根据《苯教历算法》中的记载,西藏农区最初的“望果”活动只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祷丰收的仪式。这个风俗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吐蕃赞普布德贡杰时期。传说,藏王布德贡杰向本教教主寻求保佑作物丰收的办法时,教主指示,让农民们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以舞蹈娱神,上天即会赐予丰收。从此,每年收获之前,本教僧侣便作为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神杖“达达”与羊右腿,率领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肩背插各色小旗、手捧盛满青稞麦粒的小木盆的盛装妇女,排成长队,围绕农田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事游行活动。在8世纪前,望果节的形式还比较简单,至8世纪下半叶宁玛派的兴起,让“望果”活动加入宗教色彩,逐渐增加赛马、射箭、歌舞、藏戏等活动,形成具有一整套祭祀仪式的欢乐活动。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为预祝丰收,包括“绕田游行”和“庆典”两部分内容的“望果节”,才被列入藏族农区的正式节日。

现年78岁的白日村洛桑顿珠老人介绍说,白日村的望果节一般没有固定的日子,时间长短不一,古代白日村望果节的日期由当地负责驱赶冰雹的密咒师(“阿巴”)择定。现在的时间择定是青稞快成熟时,由村长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白日寺邀请一位僧人,以组为单位,按照藏历择吉日而定。2017年卦算后确定藏历6月17日早上8点为仪式的开场时间。用洛桑老人的话说,甲重重尕布(意为大雁)南飞前必须过完望果节,不然来年不吉利。

“望果”节是村里人相聚欢庆的重要日子,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每户都会按照惯例派出家庭代表参与转游田间的盛大活动。要参与 “望果”队伍,必须身穿盛装,大家穿上氆氇长袍外褂,以示庆祝丰收,同时也有愉悦地方神灵之意。

在吉日的当天早晨8时许,白日村里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男人们带着藏刀,扛着从白日寺请来的金质佛像,年轻的姑娘们则手提花伞、身背厚厚的经书,聚集到组委会空地中央的桑烟台边。

活动由白日寺一名德高望重的僧人主持,他左手捧香壶,右手端盛有青稞酒的酒杯,口诵经文,将酒洒向三界。随后6名武士打扮的男子,分别手持长刀、号角,随着法号的奏鸣跳神,口中发出呐喊声:

“吾…哈哈哈…吾…哈哈哈…”

9点整,队伍出发,寂静的村庄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鲜艳的“拉桑达觉”(类似于经幡,平时只能用到宗教活动)在空中飘扬。现年70岁村民罗君老人带领妇女们唱起了“扎西颂”,这是“顶鲁”长调的一种类型,歌词内容大意为:

祝颂神灵赐给我美好的一天,

祝福人间幸福的一天,

神灵、喇嘛、龙王一切诸胜,

祝福祝颂吉祥如意……

此时,现年40多岁的一组组长桑杰罗布领唱起了“白谐”的开场白,“白谐”是古代藏族战士出征前和胜利归来时的歌舞,因此唱“白谐”时必须把男人的气势拿出来。桑杰罗布指着自己的战袍唱道:

我帽子上插的这面盔旗,

不是一面盔旗,

而是一座雪山。

能把雪山戴在头上的,

除我之外能有谁?

我手中所持的这把剑。

不是一把劍,

而是一条江河。

能把江河掌握在手中的,

除我之外能有谁?

我身上所穿的这身盔甲,

不是一套盔甲,

而是一座堡垒。

能把堡垒披在身上的,

除我之外能有谁?

转田的队伍绕煨桑台右转三圈,随着海螺声,转田活动和一年一度的望果节开始了。

罗君老人讲,过去转田的时候,“望果”队伍最前面是一男一女两小孩和冰雹咒师,小孩在队伍前头可以招来运气。现在老咒师“阿巴”都不在了,又没有新的“阿巴”接任,所以“望果”队伍前面只有僧人。请哪个寺庙的僧人要看山神作为佛教保护神在哪个寺庙得到供奉,用罗君老人的话说是“山神信哪个派,我们就请哪个寺庙的僧人”。

白日村附近有三座寺庙,一、二、四组的村民过“望果”一般请白日寺僧人;三组的村民则请县城里的格鲁派寺庙日吾德钦的僧人,松赞干布陵墓顶上的松赞拉康较少参与“望果”活动。而以前是僧人背寺庙里珍藏的经书,现在变成女人来背了。

僧人手拿茶壶、青稞酒壶、糌粑、酥油以及摇铃等,身后是属相相合的四位女性组成的桑炉组。整列队伍中一共要捧三个桑炉,男性和女性的队列中各有一个,两者中间也有一个。转田中,要不停地加入柏枝、糌粑等,务必使桑烟不中断。

桑炉组后是一位必须是父母都健在的德高望重的中年人,他的主要任务是肩扛从白日寺请来的一尊释迦牟尼金铜佛像。佛像上面有专人打着布幔。队伍后面的男性村民依古制都要佩戴头盔,披挂红色绶带,腰佩长刀。据罗君老人介绍:“这种头盔上面有5个小经幡(五色旗),相传和格萨尔时期的着装有关,也就是古代武士将军的打扮头盔。现在望果节的时候有的人也不戴头盔、穿盔甲这些东西了。他们只会穿上简单的藏装。一手拿长刀,一手拿五彩经幡。”男性村民除了拿经幡,有的举着佛像唐卡,有的吹海螺。endprint

男性村民之后是女性村民,她们都身着盛装,背着用彩带和木板包裹着的经书,手拿用各色彩帶缠绕过的青稞穗。

转田的路线与各组的地方神灵管辖区域直接有关,白日的各组分布在琼结河谷的一条小山沟里,罗君老人所在的一组就有“龙王”“域拉(土地神)”“拉赞(地方保护神)”等共计8个点,每到一处,先祭祀娱神,给山神献上酥油茶、青稞酒,祈求保护不要下冰雹,保佑庄稼丰收,于此同时,年轻姑娘在供奉点要唱“顶鲁”长调,把自己的山神敬奉得开开心心之后,队伍才开始沿着山沟向外走,男性队伍要唱“白谐”,歌词内容大意为:

欧啦叭热索……给嘿!

欧啦叭热索索,

快乐吉祥的地方,

快乐吉祥,

加雷摸莫索……

般……嘉……罗!

欧啦叭热索……

祈求三界之统帅……

吉桑博官,嘿……

加雷摸莫索……顶

般……嘉……罗!

这个仪式由请来的僧人操作,用村民的话说是“僧人念经给山神教育,要他们不要降冰雹,保护庄稼丰收。”僧人念完经,转田开始,僧人不再念经,而男性村民要唱“白谐”,主要内容是关于域拉(土地神)的起源、演变的历史等。当地的村民分布在不同的山沟里,每条沟都是一条冰雹经过的路线,所以每到一条沟唱的歌都不一样。

一般来说,先得围绕全村田园转上一圈,转到每块农田前都要煨桑烧香,一路桑烟缭绕。转田队伍经过时,田间劳作的人或者忙着其他事的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计,面对转田队伍高喊:“恰古修……央古修……”意思为把好的运势、福分、财富都招回来,罗君老人讲,这个仪式必须是村口或村与村的交界处,看准方向才能喊此口号。

转田过程共喊三次这样的口号,分别是:

第一次:白日寺脚下,向南方向喊:“恰古修……央古修……”

第二次:农田边界,向东方向喊:“恰古修……央古修……”

第三次:与仲堆村交界,向南方向喊:“恰古修……央古修……”

这时已经是中午2点多,过来送午饭的村民在一个叫“扎兄”的草坝上等他们,午饭丰盛至极。

转田队伍每到一个乡神或山神的祭祀点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一路祝福,一路欢歌。时近黄昏,转田的队伍回到了村边,还要绕村子转一圈。这时候,我看到远处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一位老阿妈此时正一手端着糌粑,一手拿着“达达”,朝着转田队伍的方向不停地摇动着,表示招财引福。按习俗,凡是转田队伍经过的人家,都要有一人在屋顶上迎接,其意也是迎接福气。

最后,队伍回到村委会院内,开始举行宗教仪式。完后,大家席地而坐,共同享用“百家餐”,不一会儿,醉酒的歌声汇聚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连林间的小鸟也被惊得全飞离了树梢,鼓乐齐鸣,糌粑飞扬。

第二天村民聚在各自组委会,还要唱歌、打牛角、过林卡,这才算结束。“今年雨水特别充足,青稞长得不错,相信会有一个好收成。”桑杰罗布说。

笔者好奇地问桑杰罗布,过去白日村望果节一直是这么的隆重吗?他说:“不是”。1986年由老支书索朗多杰等人的带领下,白日村望果节得以慢慢恢复;1990年开始,西藏大学教授白日·洛桑扎西为传承故乡的文化,看到家乡的传统歌舞面临无人继承的境地,专门邀请当时唯一能够传唱“白谐”的已故岗足老人(时年86岁),以现场录音和记录的形式收集了25首濒临失传的“白谐”、“甲江”和“卓唐”三种类型的白日民间歌舞歌词,并整理成文本后交给组委,建议组委组织村中年轻人劳作过后学习传统的歌舞“白谐”,并个人掏出3000元作为学习组的误工费,他的老母亲罗君老人带领村里年轻的姑娘在自家的院子里传授“顶鲁”长调,在组委的全力配合下,如今村里精通歌词的男女老少已达50人左右。

2017年县文广局把“白日村望果节”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它能得到更多专家的关注。endprint

猜你喜欢
僧人队伍村民
必然的结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白云深处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当老鼠变成虎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