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斌英, 万 俊, 包志丹, 凌 厉, 王鲁春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柴斌英, 万 俊, 包志丹, 凌 厉, 王鲁春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江阴214400)
目的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DuoPAP组患儿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NCPAP组患儿则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并发症、治疗期间PaO2、PaCO2与OI。结果DuoPAP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48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均低于NCPAP组,体重增长百分比高于NCPAP组;通气后1h与12hPaO2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1h、12h与24hPaCO2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NCPAP组;1h与12hOI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4h内有创呼吸支持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泛指因肺发育不成熟或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而产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并逐渐产生呼吸窘迫或衰竭等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新生儿常见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及时予以呼吸支持[1,2]。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是针对该病最有效的呼吸支持方式,但究其选择的问题上临床上存在争议[3],因此本研究为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将我院10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儿均满足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4],同时排除[5,6]:①合并感染、贫血、先天营养不良或畸形患儿;②合并脑室出血或肺出血患儿;③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等。其中,DuoPAP组患儿男32例,女18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为(32.5±1.2)周,剖宫产38例,顺产12例;NCPAP组患儿男30例,女20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2.8±1.5)周,剖宫产39例,顺产1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与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DuoPAP组患儿给予DuoPAP,初始参数设定为PIP:12~15cmH2O,PEEP:4~6cmH2O,Ti:0.35~0.5s,FIO2:0.3~0.45,Flow:20~30bpm,并根据血气学指标调节参数,调节幅度为PIP:2cmH2O,PEEP:2cmH2O,Ti:0.05s,FIO2:0.05,Flow:5bpm。NCPAP组患儿则给予NCPAP,初始参数设定为PEEP:4~6cmH2O,FIO2:0.3~0.45,Flow:8~10L/min,并根据血气学指标调节参数,调节幅度为PEEP:2cmH2O,FIO2:0.05。
1.3检测方法[7,8]:观察指标包括:无创/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百分比、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支持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氧合指数(OI)。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气胸、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鼻黏膜损伤与气漏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相关临床指标、治疗期间PaO2、PaCO2与OI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检验,有创呼吸支持率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与并发症比较:DuoPAP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48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均低于NCPAP组,体重增长百分比高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内有创呼吸支持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与并发症
2.2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aO2比较:DuoPAP组通气后1h与12hPaO2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aO2
2.3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aCO2比较:DuoPAP组通气后1h、12h与24hPaCO2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aCO2
2.4两组患儿治疗期间OI比较:DuoPAP组通气后1h与12hOI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OI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RDS发病率约为1%,是早产儿与近足月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临床上常见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与生长发育[9]。RDS可在新生儿出生后前2d逐渐加重,表现为呼吸窘迫与进展性呼吸困难,如不能给予有效而及时的治疗,可出现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有研究指出,呼吸支持是针对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虽可明显缓解缺氧状态,但创伤巨大,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减少。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是目前临床上最受环境的通气方式,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可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从而对患儿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儿体格恢复[10]。
NCPAP与DuoPAP是针对该病最有效的呼吸支持方式,其中NCPAP可明显降低插管率与撤机失败率,降低用氧时间并预防BPD,属于临床上主流无创通气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NCPAP可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不再满足于NCPAP的通气效果,寻求更为高效与安全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DuoPAP不同于NCPAP,通过PIP扩张气道,提升潮气量与通气水平,可减少胸腹运动的不协调与气道阻力,并扩张塌陷的气管,刺激呼吸频率与功能残气量,提升中心静脉压力与气体交换效率,从而减少呼吸做功,因此具有更高的通气效率。
为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将我院10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DuoPAP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48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均低于NCPAP组,体重增长百分比高于NCPAP组;通气后1h与12hPaO2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1h、12h与24hPaCO2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NCPAP组;1h与12hOI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24h内有创呼吸支持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CPAP组。可以看出,DuoPAP可降低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与概率,提升恢复效率,有效调节血气学指标,改善缺氧状态,并减少通气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预后。综上所述,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1] Singh N,Hawley K L,Viswanathan K.Efficacy of porcine versus bovine surfactants for preterm newborn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ediatrics,2011,128(6):e1588~e1595.
[2] 淡云,王亚萍.双水平气道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5):957~958.
[3] 钱敏,刘艳林,张玲.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68~1969.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2~840.
[5] 戴立英,张健,王琍琍.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8):732~735.
[6] 吴年冬.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90~93.
[7] Vitali F,Galletti S,Aceti A,et al.Pilot Observational study on haemodynamic changes after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n preterm newborn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Ital Pediatr,2014,40(1):26.
[8] 宋丹,张亚昱,梅花.固尔苏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3):283~285.
[9] 王淑玉,张恩胜,王静,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11):24~27.
[10] 蔡琳,李晓东,田青.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5):361~363.
1006-6233(2017)11-1846-04
江阴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52314)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