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外汉语教学中亲属称谓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幸薇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本文以词汇中的亲属称谓词汇为主要阐述对象。通过汉语亲属称谓词汇的本体和留学生习得汉语亲属称谓词的研究现状,中外亲属称谓对比,留学生习得称谓的偏误分析这三部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亲属词汇习得的已有成果进行综述,进而作出对已有成果的综述。
亲属称谓词汇;中外对比;偏误分析
亲属称谓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力与义务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汉语亲属称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并运用,我国学者在对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本体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对在中国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各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亲属称谓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十分常用的基本词汇,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纽带。作为汉语重要的一部分亲属称谓也同样经历了演变,胡士云学者就在《汉语亲属称谓研究》(2007①)一书中研究了亲属称谓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从先秦到现代做了比较系统的比较,排比了有代表性的现代方言23个点的说法,对汉语亲属称谓进行了纵横两向的比较研究,联系社会历史文化考察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内部系统及其演变过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名正言顺”,可见对待称谓是及其重视的,《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之后又有孔鲋所作的《小尔雅》和杨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张揖的《广雅》,清代梁章钜的《称谓录》对亲属称谓做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崔希元在《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汉语教学》(1996②)中指出汉语亲属称谓具有层次性。亲属称谓词它的交际功能上看可分为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戏谑称谓,亲昵称谓。从人与人关系的的语言形式出发归纳了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指出称谓是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镜像。
刘校光在《对外汉语教学常用亲属词汇的研究》(2014③)中对汉英亲属称谓进行了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内外结构辈分差异上的不同。2、汉英亲属称谓在男女地位上反映的不同。3、汉英亲属称谓在内外亲属亲疏,长幼关系上的不同。4、在面称和背称上有不同,汉语中有很多有背称和面称的词语,英语中只有少数几个亲属称谓有面称和背称两种表述。
裘燕萍在《汉英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2003④)中认为汉语亲属称谓具有高度的描述性,不论大小,不论长幼都一一详尽描述。陈松岑先生(1989)的研究中指出汉语亲属称谓泛化需要遵循以下准则:以辈分为标准选择称呼,以双方是否熟悉为标准,以交际场合的性质为标准,以听话人的社会特征为标准,从儿称谓标准。而英语中的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就没有汉语亲属称谓那样普遍。
综上所述汉语亲属称谓与英语亲属称谓相比较而言,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复杂,具有层次性,描述性,英语亲属称谓系统简单,具有概括性,一般不通过亲属称谓来表现礼貌原则。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亲属称谓常常泛化到非亲属成员之间。而英语亲属称谓出现泛化的现象并不普遍,大多人喜欢直呼其名。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亲属称谓主要反映的是儒家文化,而英语亲属称谓主要存在人文文化,尊重人的独立性。
根据侯菁钰学者在《英语背景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分析》(2014⑤)中认为,从中介语理论系统出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学习者自身导致的偏误,教师教授导致的偏误,教材编写导致的偏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称谓语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点,亲属称谓语更是容易被忽略,不只是学习者还有教师教材编写者。学习者在亲属称谓词方面出现偏误有个人因素比如母语亲属称谓词负迁移,目的语亲属称谓词泛化,学习者学习方式有问题,比如主动回避,监控出现错误,以及对目的语文化知识不够了解。也有教师和教材因素,没有及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没有对亲属称谓词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或者对一些现在生活交际中不用的词进行筛选。这些都能够引起学习者出现偏误。
[1]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商务印刷馆.2007(1)
[2] 崔希元.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3] 刘校光.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亲属词汇的研究.[J].郑州大学.2014
[4] 裘燕萍.汉英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
[5] 侯菁钰.英语背景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10)
注解:
①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商务印刷馆.2007(1)
② 崔希元.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③ 刘校光.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亲属词汇的研究.[J].郑州大学.2014
④ 裘燕萍.汉英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
⑤ 侯菁钰.英语背景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10)
幸薇,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