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

2017-12-06 19:01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童剑锋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汽车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童剑锋

时下,很多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校里建起“校中厂”。所谓“校中厂”,是由学校与汽车企业合作共建,学校提供场地并管理,汽车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然后将企业内的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学校,构建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使得汽车教学和企业生产充分相结合,以致提升汽车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学校与企业各自事务“缠身”,缺乏长效的沟通和互动,使得“校中厂”的建设和管理出现一些问题,其应有的功能并未完全实现。在此,笔者总结“校中厂”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校中厂”建设意义

“校中厂”是由校企双方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按着双方的职责共建的集生产和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工厂。它集“教学、生产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企业的强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1 “校中厂”对学生的益处

(1)有利于“零距离”对接就业岗位。“校中厂”是将汽车企业内生产一线的真实维修项目引入到学校,然后按教学要求开发成可训练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依照企业的标准对典型项目进行严格的训练,做到规范操作设备,正确维修汽车,从而实现课程零距离对接企业要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标准化训练后,不仅掌握企业工作岗位的内容和要求,而且能规范操作有关设备,为将来进企业就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校中厂”的实训项目都是汽车企业内真实的维修任务,很少有教条化的内容,这对于好动的职校生来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消化书本知识,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要好的多。通过这种“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可很快的将书本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体会,有着很强的满意感和收获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校中厂”里,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车间的运作过程,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清楚汽车维修岗位职责,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意识。同时,通过工作心得体会,学生也明白:只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工作中与同事相互协作,才能保障汽车维修工作顺利完成并且得到企业的尊重。

1.2 “校中厂”对学校的益处

(1)有利于汽车课程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适应现代汽车职教发展的需求,职校汽车专业都在进行汽车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汽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校中厂”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进校,与校内汽车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开发,编写教材,实施一体化教学等,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借助这个平台,学校还可经常选派汽车教师进到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当前汽车的发展动向,学习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有利于学校办学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建设“校中厂”,可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得到增强,而且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学生一毕业即被汽车企业选聘上,因而客观上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同时,学生经过“校中厂”的严格训练后,可“轻车熟路”地走上工作岗位,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真正赢得企业的尊重,大大提高了学校在企业的满意度,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地位。

1.3 “校中厂”对企业的益处

(1)有利于选拔和储备人才。都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只有优秀的人才不断进入企业,企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因此,选拔优秀人才是企业的一项重大事务。“校中厂”则为企业选拔到优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合作企业可以提早进入校园,选拔优秀的学生安排到“校中厂”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联合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为企业的发展状大储备坚强的后备军。

(2)为企业员工自我提升提供便利。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固然很重要,而提升现有老员工的技能水平同样也很重要。只有对员工不断进行“充电”,企业才可避免被淘汰并成为学习型企业。为此,企业可以借助“校中厂”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研究团队和教学资源,定期为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旧观念、旧技术,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以致企业走上创新发展轨道。

2 “校中厂”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中厂只有建设好、管理好,才能发挥它的良好功能。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学校、企业互动性不足等原因,一些职校的汽车“校中厂”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2.1 片面迎合企业,造成“校中厂”规划不尽合理

作为学校,与企业合建“校中厂”,一方面是想提高汽车专业教学质量和汽车师资水平及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与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希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学实力。但是,有些学校却偏偏只重视第二点,忽视第一点,一味追求“校中厂”的“高大上”,把它建成浮夸的“面子”工程。建设中片面地迎合企业的规划设计,将原有不多的汽车实训场地大量改造为“企业用地”,压缩其他汽车教学场地。例如:将原来分门别类的汽车总成实训室全部整改成难以分解的整车实训区,将原来具有多种类型汽车实训区改为统一的某个汽车品牌,可谓为了追求整齐一致的感官效果,排除其他一切“异己”车辆。殊不知,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学习,不单纯是某一知识点的掌握,而应是全面系统的学习。

2.2 校企步调不统一,造成“校中厂”运行效率低

企业和学校毕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企业生产经营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安排上遵循各自的行业规律与特点,因此其合建的“校中厂”在运行中时常出现矛盾冲突。对于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周期性地有规律进行,就“校中厂”的教学活动多是专门为合作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很少进行大众化的汽车教学,所有学生一离校就进入企业实习或就职。但是对于企业,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却是随着市场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真正能够提供的就业实习岗位是不确定的,时多时少。因此当学校教学任务进行到某个节点,需要企业提供实训岗位时,合作企业有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如生产经营萎缩、业务组合变化等)造成以往的实训岗位缺失;当企业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训时,学校的教学又处于不同于该岗位要求的教学任务或环节。因此,企业与学校步调不一,极大地影响到“校中厂”的运行效率。

2.3 “校中厂”实训任务简单且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通常“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数量和实训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决定的,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校中厂”就培养什么人才,学校紧跟着企业的脚步走。然而从企业方面反馈回来的,需求人才最多的岗位多是基础性岗位(如汽车保养、汽车美容等),所以“校中厂”开展的较多的实训任务也就是汽车的维护保养项目,很少涉及汽车综合故障的维修,因此造就学生缺少整体系统性的培训,技能提升有限。另外,“校中厂”的实训任务开发虽然是依照企业的生产一线而来,但是有些学校由于场地限制和资金的有限以及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校中厂”的很多实训项目只是“纸上谈兵”,其工作岗位的实战要求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实训或教学的要求,岗位锻炼相对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目标,显得单一和受限,不利于整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兼顾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2.4 校企互动性不足,师资水平提高有限

“校中厂”建设初期,企业还算热心尽力,不仅捐车捐设备,而且还会派出技术人员来学校出谋划策,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校中厂”的建设,探讨实训任务的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但在校中厂的后期运行中,企业由于要顾及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会逐渐淡出“校中厂”的管理,较少理会“校中厂”的运行情况。而学校方面,由于其它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汽车专业“校中厂”的管理也是有心而力不足,一些汽车设备损坏因没有资金而无法维修,对于过时的技术设备也没有能力去更新。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双方的技术交流也少许多,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导致教师的技能知识更新进度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使学生技能难以更上一层楼。

3 提升“校中厂”产教结合模式的策略

3.1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定位,合理规划“校中厂”

职业院校引进“校中厂”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通过真实企业工作的锻炼,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的汽车维修技能。对此,学校应有着清晰的认识,明确“校中厂”的建设意义,绝不可为追求浮夸的“面子”工程而动摇“校中厂”的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定位。另一方面,建设“校中厂”对一个职业学校来说,也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中长期项目,学校应认真做好合作企业的调研,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校中厂”。在校中厂的建设过程中,做到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包括校中厂的设计,场地布置、引进设备的种类、车辆类型的选择,工作岗位的设置及“校中厂”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各个细节都要全面考虑,使“校中厂”不仅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且更符合职校汽车专业教学要求,实现汽车专业教学综合功能,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2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出技能综合的实训项目

为了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切实提高“校中厂”的实训效果,校企双方必须加强合作,一起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研发操作性强、技术综合的实训项目。在此,学校可先召集汽车企业一线的优秀技工和车间技术人员组成汽修专家团队,对企业当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出典型的汽车维修任务,然后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包括任务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工作流程和方法、要求、重难点、所需学时及学业评价考核等)。然后,合作企业根据所总结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派技术人员对实训车辆进行故障重现设计,制定标准的故障排除方法,并与学校汽车教师共同设计规范的工作页和检查单,同时对于维修过程所需的专用设备,也能给予积极提供。如此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开发出的实训项目既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又符合企业人才标准。

3.3 加强校企互动,提升校企教师综合能力

“校中厂”的运行过程需要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包括企业方的管理技术人员,也包括学校的骨干教师。但是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企业方的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在在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可欠缺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虽然理论水平、教学技能较强,但是他们对于汽车维修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了解与真实的生产过程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学校和企业要加强互动,多些“你来我往”式的交流,互相学习,以弥补各自的缺点和不足。首先,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对汽车教师进行企业内的汽车新技术培训,并经常派出教师进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同时,合作企业也要重视企业教师的培养,挑选技术好、学历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强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教师,并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3.4 保障合作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对“校中厂”建设积极性

“校中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运营方式,注定了企业投资方的利益会受到损失。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他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在“校中厂”项目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利益,他们可能也就不再会关心“校中厂”。因此,学校要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和激励制度弥补企业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首先,学校、企业要吃透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争取主管机关对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必要的补贴;其次,学校应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支持,在“校中厂”项目实施中,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工作,建立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最后,要尽量照顾合作企业自身生产利益,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可允许“校中厂”开展更多的生产活动,如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适当减免占用学校场地、厂房等方面的费用。

3.5 加强“校中厂”的管理,构建“校中厂”效益评价体系

对于“校中厂”管理,学校应指定责任心强并经合作企业培训的老师专门“照顾”“校中厂”,参照企业的“5S”管理,定期保养实训车辆和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与合作企业沟通。同时,企业每当有技术革新时,在确保技术保密的情况下,应对合作学校进行技术升级(如汽车技术参数、专用故障检测诊断仪升级等),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同步。为了在评定“校中厂”综合效益,可建立“五方参与(学校、合作企业、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效益评价体系,从育人效果、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改效果等五个方面建立“校中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进行细化、量化评议,从而将“校中厂”的考核从定性感知向量化评价转变。

总之,“校中厂”汽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解决如何深化校企合作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学校与汽车企业通力合作,克服诸多困难,摸索中不断前进,终将推进“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汽车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汽车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