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琪 赵萍
“筷子除了是基本的餐具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探寻筷子的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①日本的筷子由中国传入,并在日本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变迁、发展。在探寻其发展过程时,我们能够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内涵。
筷子在传入日本之后,在书写时沿用了中国汉字的“箸”。在日本关于“箸”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古事記》中。日本的护海之神须佐之男被流放至人间,有一天他在出云国的河边休息,发现从上游漂来一双箸,因此判断河流上游有人居住。须佐之男溯流而上,看到一对老夫妇正围绕着一个姑娘哭泣,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这里常年被名为“八歧大蛇”的怪物侵害。八歧大蛇拥有八头八尾,是一条巨大之蛇,即便如此,须佐之男还是坚持与之斗智斗勇,终于用酒将其灌醉,并将其退治。
该神话传说与“一寸法师”“大豆右卫门”“桃太郎”“金太郎”等日本有名的民间故事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因为都体现出了一种“以小博大”的神奇力量,也就是日本人“缩小”意识当中的“极小主义”。“极小主义”即为“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精神。
日语中“箸”在发音时,读作“はし”。从词源角度来探讨“はし”的发音时,存在多种说法,并且尚未形成定论。有学者认为“箸”从外形及功能上来说都仿佛是鸟的嘴巴,因此“はし”来自“鳥のくちばし(鸟嘴)”;也有学者认为“箸”将远处的物体传达至近处,起着如桥梁般的作用,因此来源于“渡すはし(桥)”中的“はし”。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箸”象征着有神灵居住的“はし(柱子)”,因此读作“はし”。
从事日本文化研究的韩国学者李御宁在《“缩小”意识的日本人》一书中对其也进行了观点阐述:“古语中‘愛らしい(可爱的)、‘いとおしい(可爱的)的发音都是‘愛し(はし),这跟日常使用的小而精细的‘箸发音是相同的,这是否纯属巧合呢?”②日本人认为“箸”是可爱、精细的事物,所以读作“はし”。笔者认为其中的关联并非必然,然而也绝非偶然。如今,日本人无论从形状还是材质上都精益求精,对“箸”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得日本箸在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是精致细腻的典范。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人对精致的喜爱与细节的追求。
另外,笔者发现“はし(筷子)”与“くはし”也有相关性。除了其书写形式极为相似之外,其中的含义也有相关之处。古语当中“くはし”表示“うつくし(美)”。在形容胡枝子、紫藤、樱花等花瓣密集的花朵时,都会用“くはし花”来表示,其中“くはし”的含义不仅仅是美丽,还含有精小、细密的意思。这些花都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日本人以精致、细密的事物为美,也就是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外观上来看,筷子在传入日本后也发生了改变。“日本筷子的长短粗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平头身长的中国筷子相比,逐渐形成了头尖身短的独有风格,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日本民族的缩小意识,即凡物以精小为美的审美特点”。③除此之外,日本筷子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考究。他们一般喜好使用“素木”箸,也就是柏、杉等材质的筷子。而这些木材的特点都是纹理细密。当日本人将这类“素木”箸握于手心时,能感受到一种“安心感”。④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喜好精巧、细密的物品,并且内心极为敏感、纤细的日本人“缩小”意识。
“日、韩两国同属于筷子文化圈,并各自发展成了有别于中国的筷子形式,丰富了筷子的形制(中略)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筷子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与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发生了新的联系。”⑤换句话说,各国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了不同的筷子文化。而筷子文化圈内各国在面对有别于本国的筷子文化时,若能够相互理解,那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东亚各国的交流过程中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筷子文化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求索与探寻。
注释:
①エドワード·ワン 『箸はすごい』 柏書房 2016年
②イー·オリョン 『「縮み」志向の日本人』 学生社 1982年
③刘凯 《浅谈日本箸文化——兼与中国筷子文化比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
④向井由紀子 橋本慶子『箸』法政大学出版局 2001年
⑤张裕 《“第三届中国筷子文化研讨会”综述》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