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017-12-05 06:57王波
东方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王波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是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探讨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理论联系实际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为基础,注重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随着集成数字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EDA、FPGA、DSP、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等一批核心技,形成一个以“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影响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模式的影响,多年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使用教材上,基本沿用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这种学科型课程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它的特点是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進行课程的改革。

一、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性和学科性过重

很长时间里,我们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武汉大学的做法。办学初期,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都来自武汉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都借鉴了武汉大学的教学模式。此后,虽然也作了一些改革,但是力度始终不够。例如,我们使用的教材,与武汉大学的教材相差无几,教学内容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理论的深度要求也过高,总之,理论偏多偏深。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应当结合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介绍得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

(三)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数字电子技术》有关的基本集成电路类型在不断变化;又例如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集成电路的符号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克服理论性过重的倾向

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中继续沿用理论型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行了。加上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是很乐观,如果还是强调课程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所以,从实际出发,改革课程内容,打破学科性、减少理论性势在必行。例如,数字逻辑理论部分,以建立必要的概念为一种尺度,不必在逻辑函数运算和各种化简方法上花大量理论课时。又例如,逻辑门部分,也只需按建立基本概念来处理,不必详细讲解各种逻辑门内部电路的原理。

(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从而消除对电路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人们常说"学以致用",但是,应用是课程的难点之一,只有加强电路应用的实践训练,难点和困难才会克服。例如,实用芯片的选用是难点,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安排课业,让学生自己搭建实际电路,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将为课程改革注入强大的动力。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工具软件,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软件Electronics Workbench等,形成"电子仿真工作平台",丰富《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提高课程的实践姓与应用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计算机规范化管理工作,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料(例如课件、讲义、教案、辅助教学材料、试卷等)的处理、归档、管理和资源共享等。这样,就可以将整个课程组的教师们各自的工作,转变为集体的智慧和可共享的资源,促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交流和改革。

我院教师对《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明确的改革思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发挥实验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授理论知识,再做验证性实验,我们将其颠倒过来,以实验为先导切入理论。首先让学生动手去做,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让实验现象和疑问激起他们的学习研究兴趣,然后再讲授必要的基础知识,最后在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2、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使之满足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就业市场,并与学校各非电类专业教师沟通,探讨不同专业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知识点的需求情况,修订出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计划和大纲。

3、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很差,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理论教学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图解分析为主,数学计算为辅;原理与应用为主,分析与设计为辅。

4、增加实训、课程设计

期末课程结束以后,安排一到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一段集中的时间,用于动手实践。课程设计内容及题目由任课老师拟定,学生自行设计电路,焊接调试。

5、配置实验室

配齐实验所需设备和耗材等,以充分满足实验教学之需。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温思媚.中等职校《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的教改[J].职业,2011(27)

[3]晋春,张佳,李锋.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和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工程认知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