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筱君,厦门大学教育硕士,现为厦门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同时也是国家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该走向何方感到迷茫不已,或者是逃避,放弃去思考,或者是一路走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人生各个阶段割裂开来看。殊不知,没有连贯性规划的任性人生,就像随意拼凑生产线上不同型号的零部件,怎么可能完美组合呢?
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慢慢地趋向稳定,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质,为自己制订一套长远、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很多学生寒窗苦读12年,填报志愿时一脸迷茫,盲目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或是遵从父母意志,毫无自我意识,这样不负责任的选择,导致大学时期厌学、逃课等诸多问题涌现。事实上,到大学阶段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显然太晚了,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应该按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专业和大学。
这里所说的职业,不是大多数人概念里的工作,根据舒伯的观点,职业是人生从青春期到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者无酬职位的综合。舒伯并不局限于对职业角色的关注,同样重视非职业角色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贯穿一生的动态过程,重要的是,它能够帮你认清今后前进的方向。设定好终点站,列车就能够争分夺秒、拼命向前。
潮人志
小A(×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翻译,大学毕业五年)
小A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该同学并不喜欢本专业,且理工科功底薄弱,专业成绩不算优异,但是她喜爱英文,且具有不错的基础。一进入大学,她就拿出所有的课余时间来苦读英文。大一刚过,她就以高分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接着,她在大二通过BEC商务英语考试,在大三取得中级口译证书,通过三年的积累以及大四一年的冲刺,她如愿考上了厦门大学的英语翻译研究生。毕业后,她并没有匆匆忙忙地一头扎入就业市场,而是认真总结了自身的优势:首先,自己拥有很强的英文表达能力;其次,在研究生阶段,自己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累积了不少沟通、协调、管理、表达等综合能力。她希望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找到一份既可以展现英文表达能力,又能够经常与人打交道,合适自己且又具有广阔前景的工作。虽然她得到了不少跨国企业的offer,其中包括外资银行、航空公司等,但她仍然坚定自己最初的想法。通过不断的努力,她考入了×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从事外交工作需要的扎实语言功底、良好的沟通能力、干练的执行能力以及端正的形象等,她都具备了,事实也证明小A的选择是正确的,目前她已晋升为部门的副主任,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越走越远。
从小A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小A对自己的职业设计是有效的,但她所做的也无非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不是像更多的人那样“看看有什么工作,先找一个,再去适应也不迟”。
其实,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不难,它和制订一份旅行计划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目标和过程的选择,对风险和意外的心理准备,无一不影响着计划的顺利推动。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评估、成长这六个步骤。
一、觉知与承诺
很多同学对于自己的兴趣、能力甚至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然而,如何与未来的职业发生联系,自己的兴趣、性格到底适合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能力能否达到未来工作的要求,是否需要补充学习某方面的知识等,这些困惑都可以总结为“我要到哪里去”和“我该如何去那里”两个方面。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的一生所起的指引性作用,并且愿意花时间来探索,来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有合理的预期。
二、认识自己
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自内而外”的探索过程。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认识自己,诚实发问:我是谁?我的兴趣是什么?我有哪些人格特质?我最看重什么?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科学规划路径。
三、认识工作世界
工作世界的信息是做好生涯规划的另一个基础部分。这部分将涉及你的专业选择,可以先从宏观、微觀角度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做一个发展趋势分析,了解你所选择与向往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应聘条件要求、薪酬待遇等,还有你和理想职业的现实差距,继续教育的选择等。
四、决策
这部分涉及对前面信息的综合和评估,涉及目标的设立与计划,可能要面对、克服、处理决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职业生涯的信念和障碍。
五、行动和评估
这是将前面对自我与外部信息的探索和思考落到实处的阶段。通过与现实的接触,你可能对自己有了新的发现,由此引发了对职业生涯新的思考,你会迅速地掌握实用技能,如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等技巧。
六、成长
我们这个时代的麻烦就是将来不会是过去那个熟悉的模样,竞争无处不在。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用一辈子来探索。当我们进入工作世界时,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情况可能会随时发生改变,我们也许会继续沿着过去的轨道前进,或者会突然发现过去的规划并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再评估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就至关重要了。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尚未普遍成为一门课程进入课堂前,应该从自我探索开始,慢慢把视角从内部转向外部。
(一)职业生涯探索期:借助MBTI、霍兰德职业测评等专业工具,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形成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系统地收集各行业分析、大学专业介绍、职场动态资料等,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底。
(二)职业生涯试炼期:充分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多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差距,继续投入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等待再次的锻炼机会。endprint
(三)职业生涯准备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进行大学专业的选择,对意向职业需要人才具备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进行充分学习,做好从校园到职场的各项准备。
(四)职业生涯进入期:进入职业角色之后,在现实中检验这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是否达标,在这个阶段,可以不断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无涯,只有好好经营,才能“经赢”。
·《求学》训练营·
带着GPS选专业
可以说,高中生选择专业的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高中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影响着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面对这个选择,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那么,在选择专业时,我们该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起点站的规划呢?《求学》认为,同学们首先要发现自己的兴趣,而和专业与职业选择相关的兴趣主要有学科兴趣和职业兴趣。
学科兴趣主要指目前同学们对高中的各门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的直接兴趣。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直接兴趣”这个概念。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兴趣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大部分同学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往往也会根据自己成绩好的学科来进行填报,比如觉得自己生物学得好,就会报生物科学专业;觉得自己外语好,就会报外语类专业。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填报志愿,但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之后,对原来很感兴趣的学科变得一点都不感兴趣了,甚至觉得索然无味,以致产生退学或者转专业的念头。
而间接兴趣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密切相关,有时候学生对某些具体的学习对象或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感兴趣,但是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会主动要求自己去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例如,就读于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B同学成绩每况愈下,他在高中阶段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习自觉性较高,加上老师引导得法,学得很带劲,所以在化學考试中经常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上大学以后,随着升学压力的消失,这种原来对化学的间接兴趣就消失了,由于自己对化学并没有直接兴趣,所以导致专业学习的极大不适应性。
应该说,直接兴趣比间接兴趣更长久、更稳定,所以,当我们说对某门学科感兴趣时,应该主要看是否对某门学科有直接兴趣。
职业兴趣指我们对某一类型职业所具有的特别的偏好。世界上的职业可以说有千万种,看似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但心理学家已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将这些职业归类的方法,比如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与人打交道,像企业中的公关人员,而如果一个公关人员偏偏喜欢整天在家做学问,那他就很有可能做不好这份工作;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钻研思考,比如科研人员;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感性创造,比如画家等。endprint
求学·文科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