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17-12-05 09:44王智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校园贷

王智慧

摘要:校园贷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而发生的一种金融分支,它迎合了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但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校园贷出现消极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借款方的特殊性,即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的成人与经济、社会意义上的不独立、不成年二方面的特殊矛盾。对策要有针对性,校园贷问题的对策要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来展开,教育、监管和金融创新是基本途径。

关键词:校园贷;双重效应;成年礼时期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51

校园贷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而发生的一种金融分支,它迎合了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但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现有的对策由于没有抓住校园贷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本文拟从大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来分析,以针对性地给出对策。

1国内外的校园贷

二年前,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了全国二百多所大学将近5万名学生,结果显示,在资金不足时,有8.77% 的人通过贷款渠道获取金钱,在这中间,网络贷款占50%。中国的校园贷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城市。有些学生考入大学,家庭无力负担学生在城市的消费需要,这使学生寻求贷款平台。其实这种状况不独中国特殊现象,外国亦有。

在美国,教育是一种长线投资,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准来提高公民的劳动生产率,学生则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谋求一份体面高薪工作。要实现这种目标,就需要在经济层面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校园贷应运而生。大学生以学校和所学专业的声誉作抵押,通过联邦政府的项目是他们申请校园贷的首要选择,这些贷款对借款者的资信状况审查比较宽,利息也较低,政府提供的特定贷款项目中可能包含免除债务的优惠条件。英国的校园贷是另一番景象,为了保护大学生利益进而控制校园贷的金融风险,十分注意设定合理的贷款条件。不仅建立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和还款的机制,而且还推出繁多的与之配套的措施。贷款者需要按要求更新自己的各种信息。印度的大学生贷款条件严格,金融机构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发放贷款,从20万到220万卢比不等,平均贷款额度为50万卢比。银行可以向共同申请人追偿贷款。借款额度高于40万卢的,要求第三方机构担保,高于75卢比的则要提供房子等抵押。新加坡的校园贷主要指的是政府和商业银行二部门提供的学费贷款。有些款项在学生的学习期间是免息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基本可以完成90%的还款,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贷款范围可以覆盖所有本科生课程。

世界各国均有校园贷,但多数国家却把校园贷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并未完全交给商业银行或民间P2P平台来操作,在优惠和管控方面均有特殊做法。我国校园贷缺失的恰是这方面,需要制定特殊的金融政策来进行调控,以适合大学生的特殊情况。

2我国校园贷的积极与消极效应

近期,我国校园贷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河南某大学生因欠下数十万网络贷款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更把校园贷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有人主张关停校园贷,反对者亦有之。何去何从?需要分析利弊方能做出有根有据的结论。

2.1校园贷的积极反应

这种积极效应亦从大学生、放贷机构和社会全局三方面来找。积极效应才是校园贷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校园贷的主体,用校园贷的负面效应之一叶来遮蔽校园贷这片森林,是不全面、不明智的。第一,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费问题。中国的公办高校学费较低,加上国家各种帮扶政策,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学费问题容易解决,但中国的民办高校则收费很高,对于一些农村学生或城市贫困家庭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四年本科下来高达6-7万元,难以承担,而校园贷则可解燃眉之急消除学生的学费负担这一担忧。第二,校园贷可以是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当代大学生群体生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消费需求就没有受到抑制。到了大學阶段,学生走向独立,城市的高消费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买衣服、买电脑、买图书、旅游等各方面均要开支不小的数目。公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开支远超过学费,少则上万,多则几万每年,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根本无法解决,校园贷则正好满足这一需求。第三,校园贷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需要,支持了创业。当前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就业并非首选。大学生人群,作为年轻的高知识群体,有较多知识储备和其他高级知识分子所欠缺的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但欠缺的是资金,校园贷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第四,校园贷有助于解决商业银行和民间P2P贷款平台的资金流动问题。当前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利率很低,金融机构改变了以前的惜贷境况,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放贷途径,大学生作为优质借贷主体为过剩的资金找到了流向。第五,校园贷有助于搞活宏观金融。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并未能完全承担金融机构的职能,更像一个储蓄机构,一个保管机构,资金的流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企。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一下子改变这种状态,冲击了银行业,校园贷就是P2P贷款的一个重要支流。

2.2校园贷的消极效应

校园贷的消极效应与积极效应一样,也应从大学生、贷款方和社会金融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校园贷对大学生的伤害直接表现为大学生的信用风险。由于校园贷的门槛低,监管不力,学生很容易陷入过度消费甚至高利贷的陷阱。又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最终无法偿还贷款。而有关的信贷平台,在处理大学生的逾期借款时直接将这种行为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这将影响大学生多年的信用记录。同时,校园贷需要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由此,大学生还存在陷入非法活动的风险,尤其是裸条放贷更易极大地伤害了大学生。第二,信贷方的经营风险较高。贷款方为了争夺商机,往往陷入恶性竞争,不惜降低放贷标准,一旦发生借贷人违约,这种成本就要贷款平台负责。如此高的坏账率会把放贷款方拖垮,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第三,对社会金融系统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因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相同,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对违约学生缺乏有效制裁,比较容易出现信用方面的风险。从宏观上看,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特性,还可能引发后果更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endprint

3校园贷问题的原因

校园贷出现上述消极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借款方的特殊性,即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的成人与经济、社会意义上的不独立、不成年二方面的特殊矛盾。一句话,大学生处于准成年人阶段。

按照现行《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大学生多数处于18周岁以上,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此乃一般人对成年人的基本理解,也是校园贷得以开展的法律保障和前提。大学生是合法的借款主体,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但问题在于大学生由于处于求学期,并未真正参与就业,没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不可能像其他成年人一样按期还款,违约风险大增,除非其父母慷慨解囊代为还款。这就是说,大学生的法律上的行为能力是具备的,但实际上的、经济上的行为能力是欠缺的,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持续存在于大学生求学期间,且不可解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说大学生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没有能力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责任。校园贷的后果将由大学生父母、社会来买单,这是一种特殊的代价。

大学生的特殊性从心理学上可用“成年礼时期”来概括。也就是说成年礼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整个大学生求学时期就是这个成年礼时期,大学毕业才真正成年,求学期间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一时期。关于成年礼就是一段时间的理论,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深入研究了成年礼,认为原始先民把生理上成熟的青少年拉到荒郊野外,经历几个月到1-2年不等期的严酷训练与考验,训练结束这些孩子才进入成年。东方国家也有例子,居住在台湾地区的土著民卑南族,它的成年礼不同于一般民族的仢式化的成年礼,而是将本族少年从12岁起进行长达六七年的培训,这一过程统称为所年礼。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族中少年长至12岁时,全族男子举行一场打猎活动,结束后少年有资格进入到“钱戈汁”——对少年进行教育锻炼的专门性场所;第二阶段,在“钱戈汁”同样要祭拜神灵,开始狩猎,这次狩猎更像是少年的一次学习汇报,之后,晋升到“巴拉馆”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巴拉馆”结束后,正式宣布少年成人。

4校园贷问题的对策

对策要有针对性,校园贷问题的对策要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来展开,不外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加强教育是基础。这个教育是宽泛的,主要是要让大学生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自己正处于成年礼时期,还没有完全成年,没有融入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成员。具体而言,首先,要大學生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提高自控能力。现在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喜欢攀比消费,极易受到P2P网贷平台的免首付、门槛低等宣传标语的诱惑,而步入靠贷款来满足其高消费的需要这一陷阱。其次,要进行法律教育。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当大学生还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之前,就要少做违法之事,最好不做,民事违法也是违法,也有强制性,这种法律责任将影响到个人征信记录,甚至更多。再次,要进行金融知识教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借贷要还本还要付息,利息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今天的借与明天的还是对应的,通过借款满足需求,成为明天的亏空,是得不偿失的。

其二,加强监管是重要措施。校园贷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有关机构对校园贷这个行业加强规范和引导。还应该对校园贷开展有效的整合,构建开放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要不断进行信贷审批制度的完善,严厉打击随意降低门槛、冒名贷款、裸名贷款、暴力催款贷等违法乱纪行为。

最后,进行金融创新根本。金融创新是解决校园贷问题的重要路径。这种金融创新即是把校园贷作为一种特殊的贷款种类,可以在无息、低息上考虑,还可以考虑在求学期不让还款,毕业后再催交欠款,仍可以把大学生父母作为共同申请人或保证人的形式进行贷款,另外对大学生放贷要限定额度,大额贷款风险更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Z].

[2](法)列維·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413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贷
校园贷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