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和谐之道

2017-12-05 19:12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湛江开发区文明

黄日暖

2015年8月17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局长邱黎明在《湛江日报》发表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基础教育的时代使命》一文,其中写道:

“如果对儿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生态理性的个体,那么,生态文明的理念自然会融汇到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并随着年龄不断成长,其生态理性也伴随着其成长不断得到强化,这将有助于在一个社会中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这就引发一个宏大的教育议事:生态教育不但是均衡教育方针的一种贯彻落实,即基于社会的宏观需要,对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做出相应的微观调整与优化,以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是均衡教育思想本质的深度探究及其社会意义的重新界定。”

当然,对于湛江开发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宏大的教育议事”,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一场宏大的教育叙事”:2015年8月25日,该文发表一周后,《湛江开发区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方案》随即向全区各中小学下发,作为该区“觉民教育”理念核心建构之一的“生态觉民”教育实践活动从此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5年11月12日,“湛江开发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硇洲小学挂牌,这是湛江市首个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15年12月31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区第七小学召开“创建‘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推进会”,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化和课程化。

2016年3月29日,湛江开发区首个“生态文明生活实践示范村”民安街道办山内村举行了“生态文明生活实践示范村”揭牌仪式,该区生态文明教育开始从学校走向农村,从学生走向村民,从校园实践走向现实生活。

2016年4月25日,湛江開发区以“乡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为研究课题申报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课题(省级)立项,该区生态文明教育从实践活动走向研究。

2017年3月,湛江开发区“‘硇洲杯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启动。

2017年 8月,地方性校本教材 《校园生态文学写作教程》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入生态理念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它倡导在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融合共进。

《湛江开发区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方案》在“指导思想”中直截了当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基础。”在教育中引入生态文明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塑造具有生态理性的教师培养出具有长远目光的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以教育的现在时直接导向教育的未来态,推动现代教育基于自然本性与文化内涵的和谐共生式发展:这可谓是湛江开发区极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本质根源。而这,又植根于以邱黎明为代表的湛江开发区教育人的生态意识与教育自觉。一方面,他们深刻理解了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运行轨迹及发展态势。邱黎明说:“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为党政国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应当有所作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局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区‘觉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生态觉民,通过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生态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的方式,培植学生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所处区域的自然、文化以及教育生态有着清晰的认知与切身的忧思。“生态文明不是指简单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还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人没有这种生态文明意识,导致各种关系紧张,造成不和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师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之一写入了《湛江开发区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方案》。此外,湛江开发区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文化资源,但是同样也面临着工业文明社会所带来的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问题,所以,邱黎明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区第七小学的“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的演进过程,算得上是湛江开发区积极引入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缩影。

2002年,区第七小学师生开垦出了一块小型蔬菜地,起初命名为“红领巾蔬菜园”,作为师生劳动实践基地。2012年9月,邱黎明在该校调研中发现了这块蔬菜地,建议学校以“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的高度重新定位。于是,该校以“生态园”为主题进行系统的扩建改造,并划分出板块由六个中队进行实践种植管理:蔬菜种苗由学校和师生共同提供;每个中队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周一至周五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进行田间作业管理并做观察记录,每双周四利用少先队课各中队集体进行田间作业管理,并进行阶段活动小结,周末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打理;各中队每学期要制定一份种植活动实践实施方案;种植的蔬菜不准使用化肥和农药;每月各中队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会,分享劳动成果。从翻地开始,到一起播种、除草、浇水、施肥、立杆、抓虫、授粉、采摘、展示、分享,这一系列的真实体验,让学生们一同共享生命拔节成长的快乐与幸福,生态“觉生”效应明显。

2015年12月31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区第七小学召开了“创建‘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推进会”,指导各校因地制宜创建“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显著推动了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化和课程化。如今,湛江开发区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生态园”。重要的不是生态园的大小,而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校园实践载体,这让湛江开发区的学子们在校园内多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生态体验。

走进自然生态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理应建立在对自然的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或许还有其他,但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走进自然生态。湛江市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伟民正在实践的“自然教育”就是基于此。他说:“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去自然的地方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参与者有所感触、有所思考,在自然与参与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参与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并学会如何去尊重自然,进而自觉地保护自然。”endprint

2014年11月,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观鸟观自然”俱乐部在杨伟民的倡导下正式成立,一项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户外活动就此开始走进自然。区第一中学高三(1)班学生陈如梦在一次观鸟活动中这样写道:

“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在海湾大桥桥底下休息的树麻雀。树麻雀身材小巧,可爱极了。杨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树麻雀的特点,并让我们用心倾听树麻雀的叫声。原来,声音也可以作为识别鸟儿的依据。真是太神奇了……

接着,杨老师带领我们沿途寻觅鸟儿的踪迹,并认识路边的植物,那些花儿的名字以及特点,是我们之前从未关注过的。我们之前因为它们的常见、微小而没用心去欣赏他们,如今,我们学会了用心欣赏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东西。在这一路上,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大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

在杨伟民看来,“观鸟是自然教育的标配”。他在一次带队观鸟活动中这样写道:

“大家静静地观察着……早晨,是鸟儿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可以看到天上飞的白头鹎、白喉红臀鹎、池鹭,水边的黄苇鳽、长尾缝叶莺……一个小小的池塘,吸引着我们的是这些小精灵!望远镜,将我们的眼力放大、变远,将我们的思维扩大、加深,我们从望远镜中看到平时不能看到的景象,我们了解别人没有了解的微小世界,我们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我们的收获是满满的——我们因为喜欢,就会去保护它,去保护属于它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的自然教育理念,我们不需要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我们不需要硬生生的说教,我们需要的是对这些小精灵的欣赏。”

在湛江开发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倡导与支持下,“观鸟观自然”俱乐部所开展的观鸟活动以及与鸟类相关的知识讲座、图片展、知识竞赛等自然教育活动开始走出区第一中学,影响全区甚至湛江市其他区的中小学校,例如,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湛江市培才一中、湛江市霞山实验中学、湛江开发区新民小学……走向区域性的“观鸟观自然”活动,不仅让师生收获良多,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2015年,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社团、广东省创新活动比赛二等奖,为区第一中学成功申报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推广观鸟先进单位、获得湛江爱鸟周活动观鸟技能比赛一等奖;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湛江市爱鸟护鸟先锋队称号……

只有走进自然,才能体验自然,才会亲近自然。2015年11月23日,在对湛江开发区民安街道山内村与英才小学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调研后,邱黎明提出了“五个一”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议:一是打造“一条生态文明教育路”,通过对村内主道路进行净化、美化,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环境支撑;二是上好“一节生态文明主题班会课”,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三是开设“一门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课程”,通过编写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让生态文明教育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四是开发“一块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田”,建议把村前稻田划出一部分作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责任田,实现劳技教育、美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素养;五是种植“一片生态文明教育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强学生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这一建议,得到了区域内许多学校、乡村与社区的积极响应,如今,全区许多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局也在校内外建立了近百个“生态文明生活实践园”“生态文明生活实践示范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以校内外生态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进校内外自然生态的生态文明教育,正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通往大自然心灵的大门。

聚焦生态觉民

硇洲小学,湛江开发区偏远小岛上一所不起眼的普通小学。虽然学校周边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但2015年以前,这里的生态教育基本是空白的。2015年年底,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与帮助下,硇洲小学成立了湛江市首个“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小学生生态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基于乡村生态文明教育的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并撰写出2.5萬字左右的《粤西农村学校的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书稿;2016年1月15日,硇洲小学与区第一小学开展了“名师引领、校际联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研讨活动;学校还计划举办“红树林”“海洋”生态保护绘画大赛,制作“红树林生命周期与生态系统”动漫片,设立生态写作兴趣小组,并着手建设硇洲小学生态教育网站。基于硇洲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积极向上的活力,2016年4月15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该校举行了全区首期“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培训活动。

区第一小学,湛江开发区小学阶段一所响当当的优质小学。学校积极响应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决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构建魅力“生态课堂”;打造“生态德育”特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向田野,感受田园风光,让绿色理念扎根学生的心灵;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论坛,参与生态文学创作活动,促进师生幸福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态课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林文智校长的数学课《植树问题》在2015年广东省特级教师的验收课中获得最高评分,黄引娣的语文课《最大的书》获得全国“优课”奖、湛江市一等奖,谢小花的数学课《滴水实验》获广东省“优课”奖、湛江开发区第一名,赖广玲的科学课《水和水蒸汽》获广东省“优课”奖、湛江市一等奖,邓淑燕的语文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获广东省录像课二等奖。基于区第一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自觉进取的力量,2016年6月3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该校举行了全区第二期“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培训活动,同年7月29日,在该校组织了生态文学校本教材编写培训活动。

一所是曾经的薄弱学校,一所是传统的优质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活动的启迪与推动下,这一对“同觉学校”不约而同聚焦到生态觉民的宗旨上来,从而让薄弱的走向优质,让优质的走向卓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湛江开发区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做样子。在觉民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该区既倡导因地制宜的校内“生态园”,又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觉走进校内外自然生态,在此基础上,聚力课程生态之革新,走向生态文学之建构,生成人文生态之底蕴,凸显了生态觉民之功效,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师生能力素养的提升。endprint

生态文明教育,正在重构着湛江开发区的教育生态,并重塑着区域内学校的教育内涵。湛江开发区第十三小学成立“生态红领巾”团队,并创造性提出了“生态春游”概念,结合“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候”“新农村建设”“科学种植”“生态环境”等主题,让学生在游乐中感受自然、认识农业、了解生态环保、学习“出行礼仪”,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外围墙长期流水不断的特点做成生态墙,遍种花草植物,营造绿意盎然的类自然环境;湛江开发区第三小学着眼于生态园的建设和生态语文的研究,编写出了一门适合学校校情的《让绿色充满校园》生态文明校本课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态语文教学范例;湛江开发区第二小学探究出了一套基于“生态文学创作理论学习——生态文学创作教学策略与方法交流——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生态的资料——在生态创作课引导学生分享与表达”流程的“生态文学创作教学模式”;湛江开发区第四中学组织学生走进校内外“生态园”,引领学生在自然中寻找诗的足迹,让自然生态化作灵动诗韵;湛江开发区觉民中学将校内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分给年级组具体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实地体验活动,先后编印了《吾爱吾岛》《觉爱之篇》《东海岛民俗趣谈》等校本教材以及《水一方》文学月刊,并建成以“斯道觉民……感恩·励志·勤奋”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园,让学生走上从师闻道、自省思道、恩孝筑道、励志寻道、觉悟上道的精神之旅。

采访手记:生态文明教育范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但也正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康庄大道上,却因为它的新颖性而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借鉴的路径可走。因之,湛江开发区的生态文明教育,既具有示范性,也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区域特色教育推进范例加以剖析。

以采访者的视角,盘点两年多以来的湛江开发区生态文明教育进程以及其所取得的点滴成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湛江開发区教育人的高度以及执行力。高度,前文已或隐或现地一再提及,在此只补充一点,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就把生态文明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列为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

高度很重要,但没有执行力,那即便不是空的,也常常是虚的。在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内,有一个执行力极强的群体,他们人数不多,只有4个人,任务却不单一,比如负责执行统筹的江海燕是湛江开发区东海书院研究院的院长,是区教育改革项目“觉民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吴连助是湛江开发区东海书院研究院的副院长,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李家峰是“觉民教育”工作室成员,负责采写、接待;陈红慧是“觉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编辑,负责宣传报道与资料收集等。因为共同的“觉民教育”追求聚合在一起,致力于生态觉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自然也成为了他们的分内事,甚至是重头戏。这个群体的执行力更多的是表现为影响力:他们创建的“觉民教育微信”“湛江开发区生态文明教育交流微信群”时时图文并茂地播报着区内外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资讯;他们设计、执笔撰写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既叙述周详又亮点凸显;他们热情投入、真诚呼吁,以自己的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着大批教师,激发师生校园生态文学的创作欲望;他们积极组织的生态文明教育展示与交流活动,事无巨细又拿捏得当,让不愿动、不想动起来的学校都坐不住了。这就是他们让人为之心动、为之行动的“唤醒”式执行力。他们本身就是生态觉民最积极的践行者。

此外,湛江开发区教育人善于借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也是一个极好的经验。如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子江,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刘海涛、王林发,民安街道党工委书记柯造、山内村党支部书记陈养,等等,他们都为湛江开发区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本文图片由湛江开发区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王思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湛江开发区文明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请文明演绎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漫说文明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