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2017-12-05 15:29:08崔丽倩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崔丽倩

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崔丽倩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十分重要,利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创新。近年来,高校学生的相关问题频频发生,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问题出现的各个因素,探讨和研究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希望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新形势 高校 学生管理 模式创新

一、前言

目前,高校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如果不及时对学生问题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开放性高校的管理要求,其中的缺陷和漏洞逐渐暴露出来,以至于高校对学生管理出现问题,国家教学部已将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到重点工作章程上来,地方高校作为重点改革对象,应积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会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利于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提升学生在思想、学生、生活等方面的正确认识,积极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品格、素质都至关重要[1]。高校学生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使学生在校园期间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才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良好的高校学生管理风气,才能杜绝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高校学生思想管理有待完善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教学工作量虽然较小、中、高的教学工作量有所减少,但高校教学的高质量仍然十分繁重,因此,高校往往忽略对学生思想管理工作,教学目标仍处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专业技能的层面上,十分缺少思想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思想、素质、品格的定位上没有指向标,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不良风气和现象,缺少自我约束力,以至于高校校园恶性、暴力、黄赌毒大学生犯罪现场频繁增加,对学生思想管理的忽略,必然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缺少思想上对待事物的鉴别能力,极易走向生活、工作的误区,甚至发生违法犯罪事件[2]。

(二)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约束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管理”,我国高校管理体系是以学校老师、辅导员管理为主,管理方式上存在“机械性”,往往是老师和辅导员要求的内容,学生才去做,即使高校在对学生管理工作上建立的学生会组织,但也是听从老师和辅导员的安排,从本质上无法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高校忽略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必然阻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要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为出发点,如何使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点。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没有一项规范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规定制度存在着很多空白点,这样就会造成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无章可循,往往学生问题出现后,才进行形式化的处理,如批评、通报、取消学习资格等,等同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对学生约束力十分不足。与此同时,高校在管理制度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相应的策略、经费无法实现,都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老师和辅导员既要进行教学工作,又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两个工作内容的选择上,老师和辅导员会侧重教育工作的开展,忽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幅度大,有的院校出现一个辅导员管理500多学生的现象,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不可能管理到每一位学生,这就造成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很多辅导员管理专业性不强,很多新担任的辅导员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过度依赖学生会,以学生会的反映为工作目标,缺少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无法进行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四)学生入学人数增多,社会环境影响大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基本上实现教育普及工作,全面开展扩招政策,因此,高校的生源数量不断增加,受区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民族文化各不相同,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高校录取分数线针对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学入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差异,造成了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老师的授课进程,极易造成心理落差、心理孤独。

高校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吸引力极强,增加学生管理的难度。

四、创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学生的思想管理为首要任务

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管理应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思想管理策略利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品格修养,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型人才。思想管理要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树立以“民族精神”为支柱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侧重对学生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例如,定期开展思想品德演讲会、辩论会、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提高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与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以思想管理为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对培养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要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观的主动性,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学生“被动管理”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工作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去,分析学生对待各种事物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开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针对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规范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进行,学生管理制度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强化法律的约束力度,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有效完善学生管理体系,保证管理体系高校、畅通、有序。首先,要提高老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开展专业管理能力的培训工作,合理规划辅导员管理幅度,辅导员管理学生人数应在100~200之间,保证辅导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完善学生基层管理组织建设,提高学生会管理能力,开展班级干部管理能力培训工作,增加各个管理层次的交流活动辅助学生会和辅导员管理工作,学生基层管理人员要向辅导员反映学生生活情况,以便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学生管理体系。最后,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体系,要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例如,建立QQ群、微信群、人人网等交流软件,辅导经常在群里与学生进行生活、学习方面的交流,讨论一些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如考研、证书考试、就业取向等,利于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管理方案,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五、结论

总而言之,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动态,不断地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建立高效规章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1]高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9):58~59.

[2]周阳.关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路的几点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19~20.

(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崔丽倩,女,河南荥阳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