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的客家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

2017-12-04 07:53沈振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旅游

沈振萍



基于CSSCI的客家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

沈振萍1,2

(1.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3)

以CSSCI期刊为文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了客家文化研究的现状。得出客家文化研究聚焦在由客家族群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四个关联学术成果研究知识群以及由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构成的一个独立学术成果研究知识群。认为目前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著者群体、著作发表单位及著作发表期刊的集聚性特征明显;跨区域的合作及研究缺乏;客家文化的本体研究学术成果丰富;基于客家文化的特色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多;围绕客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较少。

客家文化;研究热点;共词分析;可视化展现;研究知识群;回顾;反思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对于其发展变迁历程,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同的是客家文化源起于古时汉族人因战火或生存之需南下迁移时所保留下来的唐宋时代的河洛文化以及传统中原文化,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苗瑶畲各族文化,并融合了南方汉族、少数民族以及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原生粤文化(通常认为是粤文化或岭南文化)。当然,不同族群支系的客家人也是有差异的,例如赣南的客家人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受楚、吴文化影响,又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赣南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发展至今已过千年,作为传统古文化代表,客家文化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为了更好地掌握客家文化的研究热点、重点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梳理分析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情况十分有必要,可以为客家文化后续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即基于此目的而展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编制的,是目前国内认可程度较高、较有权威的引文索引,也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载体。

本研究所选取的文献来源是CNKI数据库收录的CSSCI核心期刊,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之前国内公开发表并经CNKI收录的全部CSSCI期刊文献。鉴于国内学者对客家文化提法的多样性,检索时遍历各类常见提法,并对检索结果逐一复核,尽量避免漏检,以便最真实地呈现该领域研究状况。最终通过对上述有效的CNKI检索结果进行题录处理,经过剔除重复及非学术文献(如介绍性短文、短评等)后,得到有效文献250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借助文献计量与社交网络开展研究。文献计量主要从CNKI获取有效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对题录信息及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形成客家文化研究学术成果的关键词共现矩阵。社交网络方法主要对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将该领域的学术成果制作成热点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统计呈现。最后,基于上述文献数据,对客家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汇总与说明,从而凸显目前客家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数据处理过程

(一)文献概况

对250篇客家文化研究的有效文献分别从文章发表时间情况、文章发表的期刊分布情况以及文章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处理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发表时间方面,从图1可以看出,CSSCI期刊上的客家文化研究成果最早发表于1998年,到2008年前基本保持稳步递增态势,其中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最多,达到39篇。2009年有所下降,2009年至今基本保持平稳态势,每年发文量均保持在15篇或15篇以上。截至2017年2月底,已发文3篇,按近年趋势预估,2017年发文数预计会在15篇左右。

图1 客家文化研究CSSCI期刊文章发表时间情况

第二,发表期刊方面,通过文献汇总,统计载文数三篇以上的CSSCI期刊,结果如表1。符合条件的共29种,在所有符合条件的123种CSSCI期刊中占比23.58%。从表1可以看出,在客家文化这一研究领域,《中州学刊》《广西民族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经济地理》这四种期刊载文最多,均达到或超过8篇。另一方面,表1中29种期刊的发文数量累计百分比达到了56.4%,这在123种发表了客家文化研究学术文章的CSSCI期刊中占比过半,可谓是学术成果刊发的主要阵地。

表1 客家文化研究CSSCI期刊载文情况(载文数三篇以上期刊)

第三,著者及发文单位方面,表2、表3分别从两个不同维度进行了汇总统计。从现有客家文化学术文献统计结果可看出,目前在客家文化领域研究方面,高产作者主要有嘉应学院的谢莉教授(5篇),赣南师范学院的周建新教授(4篇),广州体育学院陈琦教授、龚建林(3篇),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的吴福文(3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张冬娘等。高产单位主要有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6篇),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5篇),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4篇),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4篇)等。这些作者和单位无疑位于CSSCI索引收录期刊发表客家文化研究学术成果的第一层次,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注:表2和表3频次阈值均为3)。

表2 高产著者情况(部分,发文频次阈值为3)

表3 高产单位情况(部分,发文频次阈值为3)

第四,文章被引次数方面,如表4所示,按被引次数大于20为阈值,取得被引次数前12位的客家文化研究文献中,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的文章居首,达到180次(《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1])。该文据美国社会学家马康纳的经典理论提出我国民族文化保护及旅游开发的模式,并以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被引频次超过30次,排在前五位的其他几篇文献分别是嘉应学院地理系俞万源等人(2006)从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这一客家文化中心出发,通过对我国20多年的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总结回顾,梳理出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后期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展望[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陆玉麒等人(2003)基于地理空间的福建南平—福州、龙岩—厦门的双核结构,从福建古文化及客家文化角度,提出了福建省区域发展的战略[3]。嘉应学院的俞万源等人(2012)通过对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对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4]。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旅游学院的任婵娟(2008)聚焦客家文化特色旅游中的原生型民族村寨舞台表演,通过对目前旅游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用模型构建思路及相应对策建议[5]。

总体而言,这些高频引用文献为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者们起到了“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学者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基于客家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聚焦较多。当然,要进一步准确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尚需借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对现有文献进行处理,挖掘文献之间更加深层次的内在规律。

表4 被引次数前12 位的客家文化研究文献(被引次数大于20以上)

(二)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

按前述方式形成符合要求的文献数据源后,通过对有效文献的主题关键词进行抽取、清理,删除该领域的领域名称词“客家文化”一个,并对同义词进行合并梳理后,最终得到54个高频主题关键词(词频阈值为≥3),如下表5所示。

表5 前54位高频关键词

这54个高频关键词是在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关键词搜索获得的有效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因此可以代表目前国内在客家文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关键词。通过这些高频关键词再进行深度挖掘,借助共词分析技术来呈现研究热点、态势及相关文献之间更加深层次的关联。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处理后,可以得到一组“54*54”的高频主题关键词共现矩阵。

(三)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展现

按照表5得到客家文化的高频主题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后,为了发现文献间的深层次关联,需要借助社交网络分析的方法,通过生成可视化的热点知识图谱,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相关研究结论。通过对共现矩阵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客家文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图2 客家文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至此,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以客家族群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四个关联学术成果研究知识群以及由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构成的一个独立学术成果研究知识群:第一,以闽台文化、河洛文化、易学文化、潮汕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特质及民族精神、民族复兴,岭南文化、中原汉人等地域文化,客家人的客家精神、族群认同为研究聚焦点的知识群Ⅰ;第二,以客家传统、客家学以及代表性人物罗香林为研究聚焦点的知识群Ⅱ;第三,以客家地区(赣南地区、赣南客家)为出发点,围绕物质文化遗产、移民文化及客家方言为研究聚焦点的知识群Ⅲ;第四,以客家山歌、红色旅游资源等文化融合的地区(如赣南、梅州)旅游开发,发展粤东北等区域,从客家先民、客家民居出发的客家特色的客家武术、体育文化旅游形成的研究聚焦点的知识群Ⅳ;第五,以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为研究聚焦点的独立知识群Ⅴ。

三、总结与思考

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与工具,对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梳理。认为目前客家文化的研究热点主要是聚焦形成了五个知识群。通过对这五个知识群的研究热点总结回顾,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客家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特征及问题。

首先,著者群体、著作发表单位及著作发表期刊的集聚性特征明显。客家文化是有典型区域特征的代表性地方文化体系。客家文化的研究学者及刊载相关学术文献的CSSCI期刊与客家族群的地理分布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大部分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这些地方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机构及研究学者是客家文化的研究主力军。其他区域的研究学者及研究机构虽有取得相关学术成果,但是数量较少。从表1客家文化研究CSSCI期刊载文情况(载文数三篇以上期刊)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特征,除部分专业学术期刊外,其他大部分期刊所在地具有明显上述集聚性特征。

第二,跨区域的合作及研究缺乏。纵观现有文献,跨区域(经济区域,地理区域)的合作及研究较少。大部分的学术研究都局限于客家区域范围内,而区域间的研究是较缺乏的。大部分的学者具有上述第一点集聚性特征,该区域内学者和其他省份、地市的学者的合作研究较少。这对于拓展客家文化的研究视野及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不利。

第三,客家文化的本体研究学术成果丰富。如焦点知识群Ⅰ,包括闽台文化(如陈支平以中州文化及闽台文化作为案例,通过跨地域及历史界限,对黄河文明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13])、河洛文化(如史善刚等人选取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杨祥麟选取河洛文化及台湾文化、安国楼选取河洛文化及客家文化、樊洛平则选取台湾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对客家文化的本体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通过研究提出相应学术论点,为客家文化的源流、沿革、发展及未来提供了学术参考)[14-17]、易学文化、潮汕文化(如林伦伦通过对潮汕文化背景下的粤东社会发展进行反思回顾,对潮汕文化“三题”进行了专门研究[18])等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特质及民族精神、民族复兴,岭南文化(如张国雄对岭南文化的近代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基于客家文化,提出了客家文化、岭南文化与岭南学之间的关联[19])、中原汉人等地域文化,客家人的客家精神、族群认同等。以客家传统、客家学以及代表性人物罗香林[20]为研究聚焦点的知识群Ⅱ。这些研究对于客家文化的追根溯源、探索发展历程及未来态势具有指引性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价值。

第四,基于客家文化的特色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多。客家文化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欲取得更大发展,旅游开发是一个较好的着力点。发展特色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客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高频引用文献中较多的关注旅游开发。有从宏观层面进行政策理论研究的:如马勇等人(2000)从福建全省旅游业出发,探讨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21],这在国内属于较早学术研究。谢莉等人(2009)则选取粤北山区为突破口,开展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22]。杨宏云(2013)则从海洋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另辟蹊径,借助SWOT分析方法探索福建旅游的发展[23]。而张冬娘(2013)则基于客家文献,对特色旅游经济开发进行针对性探讨的研究[24]。也有针对特定区域内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对策的研究:如翁毅等人(2009)在区域合作背景的视域下,对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领域开发现状进行回顾反思,提出发展新对策[25]。特定区域内对象更为具体的研究,如熊桂兰等人(2009)通过对白鹭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进对策[26]。钟先丽(2010)[27]及徐丹等人(2014)[28]聚焦赣南,对苏区民俗文化及古民居旅游开发展开研究,提供了发展思路。当然客家特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为了提升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有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如饶世权等人(2011)从特质文化出发,提出客家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及发展设想[29]。

第五,围绕客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梅州客家山歌、客家灯彩、福建土楼等)保护的研究较少。这方面的研究虽有,但是相较显少。现有文献中,江金波等人(2002)对客家山歌[30]、骆高远(2010)对福建土楼[31]的旅游价值及旅游开发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在旅游本身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多,对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及较少。国内学者谢莉等人(2011)从岭南松口古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为对象开展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32],则属于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客家文化保护研究。虽然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独立知识群Ⅴ,也就是与其他知识群关联性很低。但是实际上,客家文化要得到延续及发展,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何种经济社会形态,其赖以生成的文化体系非常重要,前述的借助客家文化的特色旅游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文化的传承更需引起学术界及全社会的关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基于CNKI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学术成果展开,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对研究史的回顾梳理及对热点问题的揭示,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1] 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2] 俞万源,李海山.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4):710-713.

[3] 陆玉麒,王颖.双核结构模式与福建区域发展战略[J].人文地理,2003(2):1-6.

[4] 俞万源,邱国锋,曾志军,等.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2(7):172-176.

[5] 任婵娟.基于“舞台真实”理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原生型民族村寨为例[J].旅游论坛,2008(1):129-132.

[6] 黄向春.客家界定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1999(3):21-23.

[7] 刘丽川.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3-141.

[8] 陈琦,陈华,龚建林,等.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4):5-9.

[9] 杨振之,陈谨.旅游产品策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5-110.

[10] 龚建林,陈琦.客家文化区域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48-51.

[11] 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45-148.

[12]卢丽刚,周琰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求实,2008(1):61-63.

[13] 陈支平.跨越地域与历史的界限来重新审视黄河文明的文化意义——以中州文化与闽台文化的关联性为例证[J]. 安徽史学,2013(1):11-16.

[14] 史善刚,董延寿.论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J].中国文化研究,2007(1):193-198.

[15] 杨祥麟.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J].中州学刊,2007(3):39-41.

[16] 安国楼.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J].中州学刊,2007(3):156-157.

[17] 樊洛平.从台湾客家族群记忆溯源河洛文化底蕴——以台湾客家文学为观照对象[J].北方论丛,2016(1):55-60.

[18] 林伦伦.“潮汕文化”的自新与粤东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三题[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9-83.

[19] 张国雄.岭南文化的近代演进与“岭南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8-130.

[20] 王可.“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梅州举行[J].学术研究,2007(3):158-158.

[21] 马勇,王春雷.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0(5):103-107.

[22] 谢莉,刘昭云.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6):557-559.

[23] 杨宏云.论海洋文化资源与福建旅游——基于SWOT的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1-76.

[24] 张冬娘.客家文献的开发与旅游经济的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6):93-95.

[25] 翁毅,张灵,张伟强.区域合作背景下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9(8):1397-1401.

[26] 熊桂兰,戚蕙兰.白鹭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考古,2009(6):144-146.

[27] 钟先丽.赣南客家古民居旅游开发探析[J].企业经济,2010(4):111-113.

[28] 徐丹.赣南原中央苏区民俗文化旅游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29-232.

[29] 饶世权,鞠廷英.论特质文化与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J].中国发展,2011(1):33-38.

[30] 江金波,司徒尚纪.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在梅州的整合研究——以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132-141.

[31] 骆高远.“福建土楼”的旅游价值及其保护[J].经济地理,2010(5):849-853.

[32] 谢莉,冯亚芬.岭南松口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98-101.

(责任编辑:郑宗荣)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searches of Hakka Culture Based on CSSCI Periodicals

SHEN Zhenping1.2

The study use CSSCI papers from CNKI database as the literature sources. Through the methods and tools from bibliometric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Hakka culture research. It concludes that the Hakka culture researches focus on two knowledge groups: four associated group of research knowledge extended from Hakka people,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knowledge group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mposed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then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esent studies of the Hakka culture, group characteristics are prominent in scholars group, the research units group, and periodicals group. There are rich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ontological researches of Hakka culture and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ross-regional researches are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few studies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i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kka culture; research focus; co-word analysis; visualized display; research knowledge group; review; reflection

G203

A

1009-8135(2017)06-0053-09

2017-09-22

沈振萍(1986—),男,江西萍乡人,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高级项目经理,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旅游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