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2017-12-04 06:20:19董桂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

董桂玉

(福建师范大学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董桂玉

(福建师范大学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脂、颈动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13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彩超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降低,斑块面积缩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同时降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IMT水平,缩小斑块面积,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病;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与冠心病、脑卒中密切相关,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消除可逆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主要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于某师范大学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36例,纳入标准:年龄40~75岁,确诊为高血压病,颈动脉彩超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已出现颈动脉斑块,肝功能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血压、体重指数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 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运动,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每天一次,清晨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 mg,每天一次,每晚睡前口服,共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患者治疗期间每两周随访一次,测量血压并记录,治疗一个月时检测肝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治疗组中一人服药一个月时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两倍以上,故停止使用阿托伐他汀,退出试验。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P>0.05

?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生化指标、颈动脉彩超比较

2.2.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生化指标比较(±s)

注: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组别时间收缩压(m m H g)舒张压(m m H g)T C(m m o l/L)T G(m m o l/L)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 5 2±7 1 3 8±7 1 5 1±5 1 3 0±6 9 6±6 8 8±7 9 4±7 8 0±6 4.7 0±0.3 8 4.6 8±0.5 6 4.7 2±0.4 8 3.7 9±0.4 2 1.4 0±0.3 8 1.3 8±0.5 2 1.4 1±0.2 8 1.1 7±0.6 8 H D L-C(m m o l/L)0.9 7±0.1 5 1.0 2±0.1 6 1.0 2±0.2 5 1.2 4±0.1 7 L D L-C(m m o l/L)3.1 4±0.3 8 3.0 1±0.2 6 3.1 3±0.3 8 2.0 2±0.4 8 h s-C R P(m m o l/L)6.4 1±0.6 7 6.3 8±0.7 2 6.4 3±0.7 6 3.2 1±0.6 4

2.2.2 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彩超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IMT及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IMT及斑块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比较(±s)

表3 两组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比较(±s)

组别I M T(m m)斑块面积(m 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1.5 4±0.5 6 1.5 6±0.5 3 1.5 3±0.5 1 1.1 9±0.2 9 2 6.4±1 0.5 2 8.6±1 1.4 2 6.0±1 0.1 2 2.0±6.7

3 讨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其治疗目的不仅是使血压达标,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止跨膜钙离子内流,使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压目的。该药半衰期长,达35~50 h,起效缓慢,能平稳控制24 h血压,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之一。

阿托伐他汀钙属于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还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改善心室重构、改善血管舒张功能等作用,使血压降低更加明显[1]。另外,阿托伐他汀还能降低血管平滑肌表面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表达和密度,恢复动脉壁弹性,提高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损害[2]。

本研究在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既可以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又降低了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协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还有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降脂以外的肾保护作用[3]。所以,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更有效地发挥降压作用,减轻或延缓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1]李国淼,姜明敏,张宁,等.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5):388-390.

[2]黄铁球,吴清华,吴延庆,等.PCI围术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肾功能的影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39(2):124-126.

[3]吴金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6):111-112.

R544.1

B

1671-1246(2017)23-0144-02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家庭医药(2023年12期)2023-12-18 02:16:19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22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