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新
(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吉林 四平 130700)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伤患者中的效果
郭 新
(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吉林 四平 13070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均为我院脑外伤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n=40)与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居较高水平。
重型颅脑外伤;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效果观察
临床脑外科急危重症领域,重型颅脑外伤较为常见,多由外界突然暴力致头部发生高能量创伤所致,如脑挫裂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致残致死率均居较高水平。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此项改良手术实施价值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具体表现为颅脑中线偏移,有程度不等的受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1~64岁,平均(32.8±3.1)岁;双侧额叶14例,单侧额或颞叶26例;致伤原因:强烈打击伤2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意外伤28例,其它2例。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3~62岁,平均(32.9±3.3)岁;双侧额叶15例,单侧额或颞叶25例。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两组入科后,均行过度通气、脱水等急救处理,手术如下。
(1)对照组
本组病例应用脑外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步骤:依据CT检查获取的图像在术前对血块所处具体位置明确,于额顶部或颞顶部取一骨瓣,形如马蹄状,直径需较血肿略大。还纳骨瓣或对硬膜缝合的标准为脑水肿程度。若病例为严重脑挫伤,手术后极易出现脑水肿,故需行硬膜敞开去骨瓣减压术。
(2)观察组
本组病例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方案,自颧弓上耳廓前1cm区域取一切口中达额部发际,上达顶骨结节。分别在切口内、耳前近颞底处、额突眉弓近中线处、额骨颧突后取钻骨孔,数量以5~6个为佳,达到充分暴露额底的目的,后将蝶骨嵴外1/3咬平,向中颅窝延伸。将硬膜外区域的血肿有效清除,完成止血处理后,硬脑膜打开,充分暴露顶叶、中及前颅窝,再将血肿及坏死组织有效清除。若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有较为严重的脑膨出发生,可行减压处理,并将额极与颞极切除。宜应用减张缝合方式完成整个手术。
依据GOS标准,评估两组预后。良好:术后日常活动恢复正常,评估分值为5分;中残:术后生活可自量,尚具基本生存能力,评估分值计4分;重残:需他人照顾,评估分值计3分;植物状态:评估分值计2分;死亡:评估分值计1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n(%)]
观察组脑积液、脑脊液漏、脑切口疝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针对临床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虽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病情作用。以此项手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规避上述不足,具较佳的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的效果,使脑干受压状况最大程度解除,促脑内氧分压改善,进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临床安全。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单或双侧颞叶、额叶损伤均有较佳的应用成效,可将中颅窝后、颞极、顶叶、额极等充分暴露,将颅内血肿彻底清除,并有效止血,最大程度降低迟发性血肿率。术中视野开阔,为安全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更为彻底的行止血处理,利于对检出的硬脑膜撕裂等及时修补,显著降低了脑脊液漏发生风险[1-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居较高水平。
[1] 楚俊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43):3894-3896.
[2] 马俊杰,马 康,崔中华.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3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21):189-190.
R651.1
B
ISSN.2095-6681.2017.25.177.02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