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张贺君 张芳
《魏故皇子侍郎张珍宝墓铭》与张琛家族史
文 图/张贺君 张芳
一方墓志的发现可以复活历史上已经消失的一段家族史,可以揭露隐藏于家族史中的民族变迁、家国关系、时代更替……
1987年12月,河南荥阳市索河路西段教委家属楼工地出土了一方墓志——《魏故皇子侍郎张珍宝墓铭》,现存荥阳市博物馆。墓志青石质,由盖和志组成。
盖方形,盝顶,光素无字,顶部中间有一铁环。
志方形,左上角残缺一块,志文共13行,每行17至29字不等。志文记述皇子侍郎张琛(珍宝)及其先人的籍贯、官职和生平。志文如下:
魏故皇子侍郎张珍宝墓铭
君讳琛,字珍宝,燉煌酒泉人。晋使持节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敞后。光基海岳,芳兰古今。//曾祖超,凉王世子文尚书郎中、建康太守;祖理,//真君十年,除豫州司马,即居京县;父迴,淯阳戍//主、行汝阴太守。君□□时光,习艺礼门,年十八,州辟后□,//不起对命省举皇子侍郎,不拜而亡。妻陇西彭氏,秦黄门//和玉玄孙。嘉会辛亥亡于室,以大魏天平二年岁次乙卯十一//月甲辰朔六日己酉,葬于荥阳郡东索水之阳。洪波湧注而西北,//清流峻激以趣河。□虽不列名,□四赤悬一方之名,记玄石一刊芳音焉。□//作铭曰:古往今来,贵留遗迹。晈晈双英,夫仪妇节。上灵错□,//奄离明世。人亡邦叹,谁不怀惜。孝子卜厝,三兆同瘗。龙骠既驾,永//□□□。□□□曰,与世苌绝。哀兮痛矣,金摧玉折。
墓志盖,顶边长32、宽31.5厘米,底边长36、宽36厘米,中间厚7厘米,边厚4厘米
张琛,史书无记载,根据志文,字珍宝,祖籍“燉煌酒泉”,年十八被封皇子侍郎,未拜而身亡,时“嘉会辛亥”年,大(东)魏天平二年(535年)葬于荥阳郡东索水之阳。“燉煌酒泉”即北魏敦煌镇酒泉军,位置在今甘肃酒泉市一带。《元和郡县图志》:“后魏太武帝平沮渠氏,以酒泉为军,属敦煌镇。明帝孝昌中,改镇立瓜州,复置酒泉郡。”皇子侍郎,北魏时为第八品的官职。
墓志,边长36厘米
张琛先祖为西晋“使持节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张敞。使持节匈奴中郎将又称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匈奴中郎将,是东汉时专置驻匈奴南单于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北部)的高级专员,其职务以军事为主,多以有威望的大将军为之,西晋改称护匈奴中郎将,此从旧称。西晋时南匈奴主体在并州一带,因此护匈奴中郎将往往兼任并州太守,如《晋书•刘琨传》:“永嘉元年(306年),(琨)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
曾祖张超,为“凉王世子文尚书郎中、建康太守”。张超在凉王世子“文”的府内作尚书郎中的官(尚书郎中即尚书省内的分司长官),兼建康太守。史书记载,张骏置建康郡,属于凉州,如《晋书•地理志》:“张骏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根据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其治所可能在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乡。
祖父张理,“真君十年,除豫州司马,即居京县”。据《水经注》记载:“索水又北迳大栅城东,晋荥阳民张卓、董迈等遭荒,鸠聚流杂保固,名为大栅坞。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此豫州实为北豫州,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其州治移到大栅坞(今荥阳老城)。《宋书》记载,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时任豫州刺史跋仆兰在这里同刘宋军王阳兒作战。因此,张理应是崔白或跋仆兰的司马。司马为军府之官,理军事。张理为豫州司马,安家在京县,证明当时京县属北豫州。京县治所在今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距离荥阳老城不过10公里。
甘肃高台县建康城遗址
墓志出土位置示意
张琛之父张迴,“淯阳戍主、行汝阴太守”。淯阳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南阳市南。《通典•州郡》:“南阳,古申国,汉置宛县。县南三十七里有小长安。又有汉杜衍县,在今县西。又有后汉淯阳县故城,在淯水之阳。”戍主是北魏派驻边境各城的守军统领。汝阴郡,治今安徽阜阳县,地处魏、宋界,为两国交兵相争之地。《魏书•地形志》:“汝阴郡晋武帝置,太和十八年为东郢州,后罢。治社亭城。”太守是郡的长官,北魏时每郡置太守三人,一人为皇族,二人为庶姓,“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者”,张迴是汝阴郡的庶姓长官,以淯阳军事长官的职位兼理汝阴太守。
张琛之妻为陇西彭氏,秦黄门彭和正之玄孙。《资治通鉴•孝武帝太元元年》载:“以(张)天锡晋兴太守陇西彭和正为黄门侍郎。”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即前秦建元十二年,前秦灭前凉,彭和正原为前凉晋兴郡太守,入前秦为官,拜黄门侍郎。志文印证了史书的记载。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张琛葬于荥阳郡东索水之阳。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所在今荥阳市东北的古荥镇,不久废弃。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邑,省州置郡”,荥阳郡移治大栅城(今荥阳老城)。墓志出土于荥阳老城东的索河东北岸,说明当时大栅城确为荥阳郡的郡治。“洪波湧注而西北”,与《水经注》所言索水迳大栅城“又曲而西流”的地形相合。今索河自南而来,在墓志出土地点之西向西北方向流去,与墓志和文献的记载一致,可证此段索河近1500年未曾改道。
志文记张琛“嘉会辛亥亡于室”,然北魏及东魏并无嘉会这一年号。张琛葬于东魏天平二年,天平二年为乙卯年,距此最近的辛亥年是建明二年(531年),当年改元二次,又称普泰元年、中兴元年,《历代建元考》作“普嘉”,云“普嘉,一,诸书皆作普泰”。张琛之葬年与卒年不可能相距太久,而志文也不可能将卒年这么重要的事记错,因此嘉会辛亥就是普泰元年,时年或曾改元嘉会,史书未载。
墓铭拓片
张超为“凉王世子文尚书郎中、建康太守”,十六国时号“凉”的国家有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南凉,这个凉王究竟是哪个凉国的王?张氏先祖与彭氏家族同起于陇西,张琛与彭合正玄孙女结为夫妻,说明两个家族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有理由相信,张超所效力的凉国就是前凉。西晋亡后,自317年起,张氏世守凉州,长期使用晋愍帝的建兴年号,虽名晋臣,实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亡。张氏先祖与前凉王很有可能为同一宗族,因此志文云“光基海岳,芳兰古今”,极力夸赞其家世之盛。
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称世子,是王位的预备接班人,志文称文为凉王世子,从语气来看张文并未继承王位。张超的曾孙与彭和正的玄孙女为夫妻,那么张超所处时代或比彭和正要晚。前凉王世子未继承王位且与张超同时代者何人?凉王张天锡在东晋太和四年(369年)立子张大怀为世子,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废世子大怀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高昌郡公,立嬖子大豫为世子”。前秦淝水之战败后,张天锡逃往东晋,世子张大豫来不及跟随,投奔长水校尉王穆,在河西由焦松、齐肃、张济等人拥立,“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以王穆为长史,传檄郡县,使穆说谕岭西诸郡,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皆起兵应之,有众三万,保据杨坞。”张大豫在位不足一年,公元386年为吕光所灭。张大豫自立为凉王,因此张文也不可能是他。张大豫为凉王时建康太守是李隰,但他有可能在为凉王后立世子、封大臣,张超因此被封为凉王世子尚书郎中、建康太守,只是时间甚短,史书也未记载。因此张文有可能是张大豫之子。
通过《魏故皇子侍郎张珍宝墓铭》亦可一窥北朝对北方汉族势力采取的政策。前秦灭前凉后,为得到陇西汉族势力的支持,施行笼络安抚政策,纳前凉旧僚为官,如彭和正为黄门侍郎,甚至凉王张天锡也“为归义侯,拜北部尚书”。张超是否入仕前秦不得而知,但其子张理在北魏为豫州司马,孙张迴为淯阳戍主、行汝阴太守,曾孙张琛为皇子侍郎,说明北魏对这些亡国大臣及其后人们采取了与前秦相同的政策。
墓志滥觞于秦汉,定型于魏晋。《魏故皇子侍郎张珍宝墓铭》刻于东魏天平二年,体例完整,记录死者姓名、官职、家世、生平、死葬日期、地点,结尾有韵词为铭,对研究墓志发展具有很高价值。志文书法魏书多隶意,为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材料。
志文为荥阳学者张明申先生生前所录,谨以此文向先生致敬!
(作者张贺君为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馆员;作者张芳为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