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江+赵艺潮
摘 要: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关键词:工作记忆 二语水平 英汉交替传译
一、引言
口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过程,在不同语言形式迅速转换、信息有效传递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机制(张威,2010)。在不同形式的口译活动中,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甚至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Gile,1995)。所以,译员主要靠短时记忆储存源语信息,同时将储存在长时记忆内的知识激活成积极状态并进行提取。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刺激与投射,共同参与到口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译过程的工作记忆(王非、梅德明,2013)。因此,工作记忆对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已成为探究口译加工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译员本身的素质(二语水平)对口译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威,2008)
国内学界近几年在口译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只有少数涉及工作记忆对口译的实证研究,更少关注译员自身的二语水平因素。本文拟调查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记忆系统,由语音环、视觉空间板、中央执行器和情节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容量有限,与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Baddeley,1998)。它既在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郭春彦,2007)。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Daro & Fabbro(1994)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译员在4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发现同声传译之后的工作记忆容量远不及另外三种情况,由此他们认为较为复杂的口译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要求加高。另外,Padilla Benitez(1995)通過4组西班牙语的受试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发现专业译员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非专业译员组。由此,他们提出高容量的工作记忆能提高口译质量。然而,Kopke & Nespoulous(2006)通过听力广度测试来考察不同记忆容量的译员和非译员,他们却发现,除了在各种简单短时记忆任务外,职业译员、同学译员和控制组相互没有显著差异。另外,Christoffels等人(2006)通过译员在工作记忆容量及语言加工能力方面与普通双语者进行比较,发现语言加工中的词汇提取能力与同传加工能力相关,二语水平对用二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比母语要慢。此实验说明,语言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声传译的质量,但他们的研究还缺乏进一步的证实。
在国内,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刘敏华(2004)对专职译员的英译中同声传译表现与学生译员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专职译员比学生译员能提取更多的重要信息。但是,也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了不一致的结果。鲍刚(2005)研究了英汉交替传译中记忆与笔记的关系,他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一定对笔记起到决定性的刺激作用。张威(2008)从静态分布、动态分布、语言形式和语义信息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记忆负荷的影响没有呈现线性关系。
综上所述,学界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尚存有四大问题。其一,研究者们对工作记忆容量对口译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其二,虽然已有实证研究显示语言能力对口译质量产生影响,但缺乏进一步的实证支持。其三,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声传译方面,而在口译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交替传译的研究显得不足。其四,很少有研究把工作记忆容量和二语水平综合起来考虑对交替传译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二语水平和英汉交替传译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工作记忆容量大小对英汉交替传译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
2.二语水平不同对英汉交替传译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
3.工作记忆容量是否与学习者二语水平交互作用影响英汉交替传译?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人,女生74人,所有学生都接受过英汉交替传译培训和实战。
(三)数据收集
1.工作记忆容量测量:本研究采用Daneman & Carpenter(1980)的阅读广度实验来测试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本测验可以同时测量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存储两大功能要素。实验中共有70个句子,均为一般陈述句,句长在7~10个单词之间,把它们随机分为包含2、3、4、5个句子的句组呈现给受试,呈现间隔为4秒。为实现测试的目的,一半的句子为不合情理句,受试需要判断该句是否合乎情理。在每组句子呈现结束时,受试需要回忆出该组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他们需要在每个句子呈现结束时,在答题纸上的括号中填写“√”或“×”以表示合理性与否。当两个句子呈现完毕时,写出两个句子的句末单词。每正确判断一个句子得1分,每回忆出一个单词得1分,不考虑出现顺序、大小写和单复数。最后得分是两项成绩的平均分。
2.二语水平测量:二语水平测试将采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模拟试卷,正常测试严格按照TEM4的标准程序进行。二语水平测试的评分参照TEM4的标准执行。endprint
3.英汉交替传译测量:本研究将使用两个段落的英译汉口译,每个段落包含8~10个句子,100~120词,由英语国家外教以中等的自然口语速度朗读。被试的口译录音进行文字转写,并根据口译信息单位(单词、词组、意段或意群等)评分。
(四)数据分析
为回答研究设计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将利用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三个研究问题,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一)工作记忆对交替传译的影响
表1呈现了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学生在交替传译的质量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交替传译的质量随着工作记忆容量的增加而提升。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工作记忆容量中组(p=0.009<0.05)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工作记忆容量中组与工作记忆容量高组(p=0.000<0.05)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工作记忆容量高组的均值虽高于工作记忆容量中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7>0.05)。
本研究结果与李惠岚(2012)、张威(20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工作记忆对提高口译效果的促进作用。Baddeley(1998)认为,工作记忆不仅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产生影响,也对长时记忆中搜索已有信息的速度产生影响,即工作记忆容量大的学生能存储更多外部信息并能转化为长时记忆。Gile(1995)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认为,口译可分为听取信息和译出信息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对议员的认知资源提出了要求。在译出阶段,译员需要将注意力资源分配给记忆提取、解读笔记、译语产出和认知协调。一旦其中一项活动的认知负荷超出可用资源,就会造成产出的不流利。所以工作记忆容量越大的学生其调用已存储的信息能力强且他们的认知负荷压力小,交替传译的质量越高。但是为什么“工作记忆中组”和“工作记忆高组”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呢?我们认为,借助口译笔记等外在的存储,在真正的交传实战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张威,2008,2012;杨柳燕,2012),对原语信息的检索、提取等要求差异不大,加之学生的二语水平相当,所以“工作记忆中组”与“工作记忆高组”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二)二语水平对交替传译的影响
表2呈现了不同二语水平的学生在交替传译质量上的区别。结果显示,二语水平高的学生比二语水平低的学生在交替传译的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本研究与Blasco (2015)、Tzou(2008)Cai(2015)、杨志红(2014)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即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有重要作用。Blasco(2015)通过对学生进行托福考试、WAIS-III(口语流利度)等二语水平测试和交替传译关系的实验中发现,二语水平和交替传译的质量成显著正相关。Tzou(2012)的一项关于高水平译员的汉英口译中也发现,二语水平对于高水平译员也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即初级译员,还是资深的高水平译员,二语水平都起到关键性作用。杨志红(2014)的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随着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增加,翻译能力体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发展程度不同,并且翻译能力不同成分的发展程度亦有所差异。Cai(2015)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初级译员,二语水平对交替传译影响的重要性超过了工作记忆对交替传译的影响。
以上一致的研究发现都说明二语水平是任何语言产出的基本要素,二语水平越高,语言产出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所以,在日常的英汉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翻译技巧的训练,而是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这对除了口译外的其他语言技能产出也同样适用。
(三)工作记忆与二语水平的交互作用
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我们没有发现工作记忆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交互效应。也就是说,英汉交替传译中,工作记忆不会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关于工作记忆与二语水平的交互效应研究在口译研究领域不多,但是在其他语言习得领域有所涉及。Yang(2015)研究认为,工作记忆容量与外语水平有显著相关,研究发现二语水平较低的被试在工作记忆上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二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中,工作记忆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时,其认知程序的加工逐渐达到自动化。我们的研究中受试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了长期的英语和口译训练,二语水平相对较高,且本次测试的结果显示,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是本次研究中为什么没有发现工作记忆与二语水平不存在交互效应的原因。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工作记忆容量和二语水平进行测量并探讨他们对英汉交替传译成绩进行,同时考察了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差异均对英汉交替传译产生影响,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对完善口语教学与改善口译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学生对工作记忆的意识,并适当做增加工作记忆容量的相应训练;加强学生的口译实战训练,这将有效增加他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张威,2012);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综合能力,而非过分注重翻译技巧等,从而提升学生的交替传译质量。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Y201326932],宁波大学科研基金(学科)[项目编号:JDW15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Baddeley,A.D.Human Memory: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8.
[2]Blasco Mayor,M.J.L2 proficiency as predictor of aptitude for interpreting:An empirical study[J].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2015,(10):108-132.endprint
[3]Cai Rendong et.al.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for beginner student interpreters[J].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2015,(3):104-120.
[4]Christoffels et.al.Memory and language skill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The role of expertis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6,(3):324-345.
[5]Daneman,M and Carpenter.P.A..Individual 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and read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80,(19):450-466.
[6]Daro,V.& Fabbro,F.Verbal memory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Efforts of phonological interference[J].Applied Linguistics,1994,(15):365-381.
[7]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8]Kopke,Barbara & Jean-Luc Nespoulous.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in expert and novice interpreters[J]. Interpreting,2006,(1):1-23.
[9]Liu.M.,L.Diane & P.Carroll.Working memory and expertise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J].Interpreting,2004,(1):19-42.
[10]Padilla,P.,Bajo,M.T.,Canas,J.J.& Padilla,F.Cognitive processes of memory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A),In J.Toimnola(Ed.),Topics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C].Txiiku:Centre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University of Turku,1995:61-71.
[11]Tzou Yeh-Zu.The roles of working memory,language proficiency,and training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D].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2008.
[12]Yang Pi-Lan.Interaction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J].Concentric:studies in linguistics,2015,(5):95-115.
[13]鮑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14]郭春彦.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07,(1):1-7.
[15]李惠岚.工作记忆及笔记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杨柳燕.交替传译学习者英语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7]杨志红.中国学生英语能力与汉译英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54-59.
[18]王非,梅德明.交替传译过程中的错误记忆现象实证研究[J].外国语,2013,(2):66-75.
[19]张威.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发展潜势的特殊影响研究[J].现代外语,2008,(4):423-430.
[20]张威.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机制研究[J].外国语,2010,(2):60-66.
[21]张威.工作记忆与口译技能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与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751-764.
(郭泉江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赵艺潮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