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简介英译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2017-12-03 09:59吴泓泽刘继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翻译旅游

吴泓泽+刘继华

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旅游景点为例,讨论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发现导致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直接音译、对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解释不够、对汉英语言风格缺乏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在旅游景点汉语简介的英译中,应注意中国文化的恰当传递,并举例说明译文中尽量完整呈现中国文化因素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旅游 景点简介 翻译 文化缺失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旅游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景区的一个窗口,作用日益重要。旅游景点简介属于皮特·纽马克根据原文功能作用所概括的三种文本类型中的呼唤功能文本,这一文本不仅要表达源语的信息,同时还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说服读者。[1]张玮利认为这类文本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具体来说,这类文本及其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求作者和译者将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阐释清楚,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甚至达到以言行事的说服效果。[2](P296)之所以有此要求,是因为此类资料的功能不仅包含景点的信息,向目标读者介绍景点的概况,而且还需要激发目标读者即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实现文本创建的目的。

宁波作为新兴旅游城市,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笔者对宁波的主要旅游景点(慈城古镇、天一阁、梁祝文化公园、郑氏十七房等)作了实地考察,收集了部分旅游景点英译资料,发现目前宁波大部分的景点简介都有对应的英文翻译,但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优秀的旅游景点英译作品不在少数,不少英译作品的确能够起到呼唤作用,吸引游客。但是也有很多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作品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且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文化缺失现象。文化缺失现象不仅让外国游客感到疑惑,降低景区吸引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因此,解决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迫在眉睫,需要寻找适合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偿。

二、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自20世纪中叶起,文化内涵在翻译中的地位逐渐得到翻译界的重视。翻译学家奈达曾说,翻译并非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转换,真正的翻译是能够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加的关键。[3](P199)王佐良(1984)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文中提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4](P2)。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使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力求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而且是一个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5](P90)。总而言之,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使得语言和文化相统一,这一要求,在翻译充满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简介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

三、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同种类,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对原文所含的文化因素处理不当。以笔者所搜集的宁波市旅游景点简介英译资料来看,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在于原文所含文化的缺失。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导致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未对一些专名作必要的解释,直接以拼音译出;其次是对中国特殊文化背景缺少交代;再次是在语码转换时对中英两种语言习惯与风格的不同注意不够。这几个问题,由于在文化因素上没有能很好处理,致使目的语读者不明所以,未能完成文本的功能任务。笔者以宁波市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为例,对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應对策略。

(一)直接音译导致的文化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直接音译是汉英翻译中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它的好处是简洁、直接,有利于保持原文韵味,并能避开繁杂的处理要求,因此为译者所常用,旅游景点英译中也是如此。如在宁波市慈城孔庙景区之中有名为“名宦乡贤祠”和“忠义孝悌祠”的景点,其对应的译文为“Minghuan and Xiangxian Temple”和“Zhongyi and Xiaoti Temple”,采用的就是直接英译的方法。这样的译名简洁,作为地名,便于游客记忆,但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一译法只能告诉他们这个是“temple”,但无法说清是哪一类“temple”,而且对于“temple”在中国的含义也有可能产生误解:究竟是宗教一类的庙宇、寺院,还是专供某种活动之用的殿堂、会堂?更不用说让外国游客理解“名宦乡贤”和“忠义孝悌”的意思了。如此,外国游客对此景点传达的信息一无所得,这与慈城孔庙这一充满历史文化的景点不相称,外国游客接收不到丰富的历史信息,造成文化缺失。笔者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试译为“Zhongyi and Xiaoti Ci(Loyal and Filial Ancestral Hall)”和“Minghuan and Xiangxian Ci (Ancestral Hall of Famous Official and Locals)”。这样翻译,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在旅游景点简介中,文字略微复杂并无大碍,关键在于,它在保留其中文名称的情况下进行注释翻译,这样既可以保留此景点名字的原汁原味,也可以让外国游客通过解释了解景点的功能、意义以及包含在景点中独有的中国文化,应该说是一种比较恰当的翻译方式。

(二)对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解释不够所产生的文化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悠久的历史使旅游景点包含了大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景点简介英译处理时不可不注意完整传达,即使是人名、朝代名称这样国人相对觉得简单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时也应尽量传达中国文化内涵。但事实是,许多景点简介的英译处理并不注意这一点。如宁波市“天一阁”景点凝晖亭的简介中,有“四明为文物之邦,文献渊薮,与王羲之及其《兰亭序》有深厚的渊源”一语,其译文为:endprint

Known as the State of the Literature,Simi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There have been many masters of calligraphy,many of who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Wang Xizhi and his Orchid Pavilion。

国人对王羲之及其作品比较熟悉,但是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看到“Wang Xizhi”也许知道这是个人名,至于此人究竟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成就等等就不得而知了。而看到“Orchid Pavilion”可能会认为这是个类似于亭子的建筑,很难想到这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这样,这句翻译所带给外国游客的信息不完整,更别提外国游客能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缺失就此产生。对于此类文化缺失,翻译时除了采用直接英译的方法之外,还应对人物的生活时代和背景等信息进行补充。笔者试译如下:

Known as the State of Literature,Simi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There have been many masters of calligraphy,many of who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Wang Xizhi(the sage of calligraphy,321-379)and his Orchid Pavilion (Wangs calligraphic masterpiece).

又如在宁波市慈城孔庙,景点简介“东庑西庑”时提到这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韩愈、欧阳修、文天祥等,其译文为:

Dong Wu(East Wing-room)and Xi Wu(West Wing-room)sacrificed with ancient Chinese sages,such as Dong Zhongshu,Han Yu,Ou Yangxiu,Wen Tianxiang,etc.

这里出现的诸多人名都是儒家在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可在译文之中并没有过多提及,只用“ancient Chinese sages”一语带过,这就会产生诸多问题。中国从古至今在不同领域被人尊称为圣人的人有很多,但是这个景点是孔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在这供奉的也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的著名人物,这一点在汉语简介中已注明,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却省去了“儒家学派”这一重要信息。除此之外,对于人名的翻译也不够详尽,应补上人物的生活时代等必要的信息。笔者在尽量保持原译面貌的前提下作修改如下:

Dong Wu(East Wing-room)and Xi Wu(West Wing-room)commemorating ancient Chinese Confucian sages,such as Dong Zhongshu(179 BC-104 BC),Han Yu(768-824),Ouyang Xiu(1007-1072),and Wen Tianxiang(1236-1283)。

以上两例的处理弥补了原译的不足,使目的语读者明白其中的人物及其作品与所处的时代,使他们对景点简介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有较好的了解。

除人物名外,景点简介中还涉及许许多多其他英语文化中所没有的因素,匾额就是一个典型。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起装饰之用,而且能够反映建筑的名称和功用,特别是有部分题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宁波市慈城孔庙大成殿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生民未有”的意思是有人类以来还没有超过孔子的人。在景点简介的英译文中,这一匾额题字处理为“four Chinese characters of‘Sheng Min Wei You”。该翻译使外国游客感到疑惑,几乎得不到一点实质性的信息,原因在于直接省略了其中的文化内涵,造成译文很难被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国特殊文化因素时,译者应首先理解文化的内涵,忠实文化信息的传递。这一点,慈城清道观景点简介英译中做得比较好,如在介绍雷祖殿雷神神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时,译文处理为“Jiu Tian Ying Yuan Lei Sheng Pu Hua Tian Zun(the highest god in Thunder Department)”。此处不讨论译文的准确性,仅就译者文化传递的意识而论,原文比较复杂,如果只是采取直接音译或者字字对应的直译,都会使外国游客感到疑惑,这一译文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解释其中的文化信息,再用简洁明白的翻译进行注释,使得译文通俗易懂,完成了文化交流的目的。笔者借鉴这一做法,试译“生民未有”为“four Chinese characters of‘Sheng Min Wei You(No one is better than Confucius)”。同样,这一翻译似乎复杂了一些,但是,译文并不出现在建筑物的匾额上,没有字字对应和简洁的要求,而是出现在景点介绍文本中,因此这样的略微复杂不但不影响文本阅读,而且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达,应该说是一种恰当的应对方法。

(三)因汉英语言风格导致的文化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还体现在语言应用上。一般来说,在旅游景点简介中,汉语注重华丽对称,英文多简洁明了。一般来说,将华丽对称的汉语以简洁明了的英语译出,基本上可以较好地完成语言转换任务。但需要注意的是,汉语的华丽对称不仅是风格本身,其中还往往含有文化因素,英译中如果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处理,有可能会造成文化缺失。如宁波市“天一阁”景点在介绍神龙兰亭序的时候,对其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是后世人们对王羲之所书之作的评价,说他的字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龙,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之妙。尽管只有短短8个字,但蕴含的文化信息比较丰富,突出了王羲之的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特点。在该景点的简介中,其对应的英文翻译为“magnificent,fascinating”,虽然非常简洁,也对王羲之的作品做了很高的评价,但简洁有余而文化内涵不足,牺牲了王羲之作品的特点,对介绍王羲之及其作品来说会有极大的损失。其实,“magnificent,fascinating”的翻译可用,但只要加上表示飘逸的“flowing”和表示矫健的“robust”和“vigorous”,王羲之作品的风格内涵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又如在介绍天一阁时,简介中说“馆内碧水叠石,宛若天成;修竹樟木,随风得意,亭台楼阁,古朴宽敞;书香园雅,相得益彰”。可以发现这里用8个四字词语来介绍天一阁,使得行文充满诗情画意,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在语义上往往多有同义重复现象,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会使得译文臃肿而难以理解。为此,翻译时多采用省略的方法,抓住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概括出原文实质性的内容,传达给读者明确的信息。但是,在该景点的英译文本中,直接省略了这几句,文化缺失也就此产生。对于这类词句的翻译,不妨借鉴外国景点的翻译方式,译出景点的功能,注重游客的感官享受,使旅游景点简介和游客之间有着更好的交互性。笔者补上的翻译如下:“You can enjoy beautiful scenes in the museum,such as the bule water,bermian stones,flourishing plants and old-time buildings.”这样翻译虽然简单,但是将景点中所含的文化因素作了较为完整的传达,是景点简介英译中一个可取的做法。

四、结语

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作为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与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这一客观存在,有些译文总是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文化缺失。本文具体分析宁波部分旅游景点英译资料,针对由直接音译、对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解释不够、对汉英语言风格的不同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的文化缺失现象提出补偿。同时希望译者在准确表达原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翻译方法,考虑译文的目标群体,透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尽量使译文能够被外国游客所理解。这样,既有利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也与我国提高国际软实力的战略要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张玮利.旅游景点宣传资料翻译浅议[J].前沿学术论坛,2010(6):296-297.

[3]卢杰.浅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教育,2016,(10):199.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1):2.

[5]許文丽.文化因素与旅游资料的翻译——以河南省旅游对外宣传资料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版),2010,(5):90-92.

(吴泓泽 刘继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