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写作学之行文技巧探究

2017-12-02 20:46高李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启示

高李南

摘要:本文从翻译写作的角度,就当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从写作的角度,对提升翻译技巧及其效果进行一定的探讨,旨在为译者从写作学的角度,提供一些行文技巧,使译语更加符合母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流畅。

关键词:翻译写作学;行文技巧;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234-03

一、引言

翻译是对原作的一种重新构建,这种构建非词汇意义的简单的堆叠,而是对原作深层次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语信息重新筛选组合,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生成和再加工。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罗杰·贝尔(Roger Bell)提出了翻译过程的最简单模式,即首先对源语语篇研究,其次解读语篇,积累语意表征,最后对目标语进行合成。这就对译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是文本编译能力,其次是对两种语言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黄燕,谢芳;2014)。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让·德利尔(Jean Delisle)在其释义论专著《释义翻译探究》中提到:“实用语篇翻译是基于写作技巧上重新表达的一门艺术。”翻译是基于写作技巧和两种语言知识上的重新表达艺术(黄燕,谢芳;2014)。杨士焯提到,“翻译即写作,翻译就是再创作。因此翻译写作学的基础是写作学”(2008:19)。翻译是一个过程,一个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重述和构建的过程。

二、当前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计算机附属翻译软件的迅速推广,给当今的译者提供了很多便利或唾手可得的参考译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端,翻译不再追求精益求精,译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再追求母语表达的要求,只是将信息简单罗列,将词汇层层堆砌,整个段落或者篇章的结构冗杂,原文的逻辑在译文中完全无迹可寻。在表达方面也完全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如著名景点“大雁塔”被望文生义地直译为“Big Wild Goose Pagoda”,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实际上,翻译包括很多步骤,理解、构思、重述,最后再进行检验,这些都是不能省略的,要有写作般的翻译功底,需要很多知识储藏,这样才能有好的翻译。

三、从写作的角度进行翻译

从写作的角度研究翻译,首先必须了解写作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要素,并从逻辑上对整个文章进行把控,这个层面主要涉及的是结构的处理,比如观点的提出、具体的论证以及最后的结论。但是上述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篇文章的完成,作者需要再次对文章进行研究,从细节上进行润色,主要涉及观点的完善和准确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最后的重点——语篇的衔接度、连贯性,整体的可读性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接下来将侧重于从语篇衔接、结构、文本的流畅性以及具体的细节上对英汉互译过程中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英译汉

1.汉语的“四六”特征。中国成语短小精干,文言文、唐诗、宋词中大量采用“四字格”或是“六字格”,“四字格”的语言表达效果往往简洁明了,不冗长。所以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汉语的特征,要从汉语写作的角度出发。

例句1:Our military has no peer.The odds of a direct threat against us by any nation are low,and do not come close to the danger we faced during the Code War. Meanwhile,our economy remains the most dynamic on earth,our business the most initiative. Each year,we grow more energy independent.

译文:我们的军队天下无敌,任何国家对我们构成直接威胁的概率微乎其微,而且与我们在冷战时期所面临的一切危险都相距甚远。同时,我们的经济活力世界第一,我们的企业创新能力首屈一指,我们的能源獨立性与日俱增。

在这句话中,英文句子的意思较容易理解,但是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译者再对目标语进行深加工,如将“no peer“处理为“天下无敌”,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四字格来替换,如“无可匹敌”“所向披靡”“无懈可击”等,增加原文的可读性是关键。依据“四六”特征,通过词性转换和增译(补充信息)等手段,完善信息,使翻译出彩。除此之外,汉语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汉语中以中、短句为主,长句不宜连续使用(《文体与翻译》,刘宓庆),因此,在上述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就句子的长短做了非常恰当的处理,避免了句子的冗长和累赘。“句子四六字特征”正是汉语短句表达习惯的具体化,也是英汉翻译中具体的翻译技巧,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译入语的行文和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2.主语一致性。英语属于重形式的语言,即“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英文中的代词和替换词使用较为平凡,在行文时强调避免重复,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英语中多变的主语类型,有施动主语、受动主语、工具主语、时间、地点、事件以及it做主语或者是形式主语,但是汉语是“主题突出型(topic-prominent)”,汉语重视的是语言的内容,“形散神聚”是汉语的特点,汉语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汉语的主语必须非常明确。

例句2:The second weapon in the arsenal,section 301,is “scarier” than 201,says Kim Elliott,a trade expert. The grounds for taking action are less well-defined”. It allows the administration to take action against “unfair” the practices.endprint

译文:特朗普军火库中的第二件武器是301条款。贸易领域的专家金·艾略特(Kim Elliott)称此条款要比201条款“可怕些”。相比之下,它“采取行动的依据界定得不是那么清楚”。301条款是美国政府可以针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采取行动。

在这个例子中,出現了代词“it”,原句中的it代指的是“section 301”,而且整段的主旨就是“section 301”,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汉语的行文特征,应该将英语中同义替换词全部替换为统一的主语,以增加汉语中的主语突出型特征。如果仅仅是按照原文中的单词进行字面上的翻译,那么“it”则有指代不明的嫌疑,翻译成“它”也会使中文读上去没有那种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我们必须对原文中的同义替换词进行修改。

3.尽量避免使用“的”字和“被”字。英译汉时,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避开语言的欧化现象,使汉语表达自然顺畅,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是避免过度使用“的”字,特别是涉及到原文定语过多时的情况,很容度造成多个“……的”的叠加,这会使行文拖沓冗长,而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其次,译者需要考虑“被”字的使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因此在表达上,应该根据中英文的特点,进行转换,即英语的被动语态转化成为汉语的主动语态。

(二)汉译英

1.翻译具体内容。汉语表达上常常喜欢在具体信息后面添加一些抽象的词汇和信息,我们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里面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如“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前面四个句子已经详细描述了具体的政策和方针,最后的“政策思路”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省去,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句3:保持政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译文:We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a tough stance against tough corruption. With the focus on key areas,we will conduct full investigations into and punish corruptions and other forms of misconduct that undermine peoples interest.(中国政府网)

英语往往习惯“开门见山”和“直抒胸臆”,那么在翻译中可以将该词直接省略,只翻译“corruption”即可,使文章更加简洁自然,流畅清晰。如果将原文中的“……之风”和“……问题”分别译为“problems”和“tendencies”,译文则有画蛇添足之嫌。在这句话中,“腐败”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且是“问题”一词的具体化,在翻译时,只需将具体的问题翻译出来即可,使译文简练准确。

2.语内衔接。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注重行文的语内衔接。汉语虽不如英语句子那样逻辑分明,但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汉语句子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都非常鲜明。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并列关系可以用“和”“与此同时”“除…之外,还有…”“跟”“与”“同”或者直接用逗号进行连接,表示动作和行为的一致性;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即使…也…”“尽管…还…”,或者“而…”等;假设关系可以用“若”“如果”“若是”“假如”“倘若”“假使”“譬如”等。在翻译的过程中,从汉语写作的角度出发,将英文中的各类关系用汉语表达出来。英语句子的衔接通常会通过连词、介词,或者非谓语和不定时来衔接,也会采用一些关联性的短语,或者根据对文本的逻辑分析,用句子进行连接。英语中陈述事实背景是常用“as+句子”和“with+句子”的结构,也会用一些非谓语动词构成的短语来表示事实背景,如“faced with…”“in the face of …”“under circumstance of”等,用“doing something”来表示结果等,用“so that”“in order to”“so as to”等结构表示目的,根据这些表达特点,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从英文写作角度出发,将译文的逻辑层次呈现出来。

3.意义相同词汇采用合译法。汉语中有一个明显的表达特征就是使用“同义词”重复,一是起到加强语气和抒发情感的作用,二是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它注重的是严谨、准确,强调科学性,因此在表达时追求简洁明了、短小精干,以最简洁准确的表达说明强调的事实。根据英汉两种行文的特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该对中文中冗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译文准确流畅。

例句4: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译文:We need to increase consumer spending to improve peoples lives,and boost investment to strengthen areas of weakness and sustain development,so tha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becomes mor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and supply-side reform and demand-side regulation reinforce each other.(中国政府网)

汉语多重复,特别是涉及到形容词的时候,如果根据原文将两个单词全部翻译,即“supplement each other and bring the best to each other”,“and”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英语并不常用重复,而是强调信息的简洁和准确,那么根据这一原则,上述译文并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四、结语

面对当前翻译市场和翻译活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语意的表达和衔接方面存在的错误问题,文章从翻译写作的角度,从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方面探讨了翻译的行文技巧,从语篇衔接、词汇转换、结构分析等角度,为译者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作为参考,使翻译更加流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现在翻译市场译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使翻译更加规范,使译文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黄燕,谢芳.翻译写作:译者与作者的和谐共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C].2007.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刘金萍.基于写作学视角的英汉翻译思考[J].英语广场(翻译研究),2014.

[6]杨士焯.简论翻译写作学的构建[J].写作,2005.

[7]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