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赟
摘要: 在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涉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是重要的一方面,在办学实践中,医学人文课程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本文将从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出发,从人文课程的内容建设、质量管理、师资建设、纪律管理等角度,探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Abstract: In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specially Private vocational medical specialti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practice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humanities course i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artisan spirit.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humanities cours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eacher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management of medical humanities course.
关键词: 涉医类专业;人文课程;工匠精神;培育
Key words: medical major;humanistic course;craftsman spirit;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240-03
0 引言
工匠精神自提出以来,已成为社会的热词。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有涉医类专业的民办高职院校,如何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办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也是其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办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发挥医学人文课程的特殊作用,将其注入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之中,已成为共识。本文将就涉医类专业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一些探讨。
1 高职涉医类专业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的工匠精神
医学人文课程是为高职涉医类的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大健康类专业开设的综合性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医学人文修养。
工匠精神定义为: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其精神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的统一体。[1]2016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至此,成为全社会各行业运用频率很高的热词。
高职涉医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大医精诚”的品质:即要成为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从业者,又要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和专注、坚持、耐心的职业道德与品质。
2 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2.1 是高职教育理念回归和完善的时代要求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把培养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其办学理念,重视技术应用、重视实践操作,但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缺失容易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缺乏认同和热爱,对工作缺乏激情,对技术缺乏坚守,因而陷入焦躁、急功近利和眼高手低的状态。[2]这些,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目标渐行渐远。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对工匠精神的重提,高职教育理念也逐渐回归到技能和人文并重的轨道上来,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高职涉医类专业来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加需要医学人文课程的助力与渗透,这是高职教育理念回归和完善的时代要求。
2.2 是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与升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源数量的显著下降,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转型和升级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院在“医养结合”的大背景下,建立了包括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等专业在内的“大健康专业群”,成功实现转型。今年,在总结将近2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钟山2.0”发展理念:即努力构建“健康钟山、创新钟山、人文钟山、和谐钟山”的发展战略,以发展大健康专业群为主要方向,努力办好涉医类专业。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涉医类专业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为学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文钟山”作为学院发展的一个维度,其重要作用日渐显现,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助力我院的转型升级。
2.3 是高职涉医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于开办涉医类专业的民办高职院校,这些专业承担着学院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重任。对于如何办好此类专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自己不断地摸索。据了解,在办学实践中,民办高职学院总结出了一整套专业发展的思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合作办学、引进具有临床经验的教师等。此外,鉴于人文课程在涉医类专业的重要作用,为突出涉医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会专门设立人文系,统筹规划、设置、教授人文课程。在涉医类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本专业的相关技能课程和人文课程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医学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涉医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endprint
2.4 是高职涉医类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必要途径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如果人文素养缺乏,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涉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以本院护理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要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满足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并能为社区及各级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服务。还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精神和责任意识,成为适应生产、经营、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群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精神,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等职业品质,而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得到成长和进步。
3 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的途径
工匠精神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的统一体。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高职涉医类专业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改变长期以来重技能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观念,加强人文课程建设。[3]培养合格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具体途径有:
3.1 统筹课程内容建设,丰富工匠精神的培养内涵
涉医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门课程能够完成的,因此需要构建人文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最主要的是,通过多门人文课程的内容渗透,来丰富涉医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内涵,让学生在多门人文课程的知识海洋里汲取营养,丰富工匠精神的培养内涵。
以《医用语文》课程为例,本课程选取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让学生汲取中国传统医学典籍的精髓,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涉医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情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为主线,介绍和讲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代表作品,通过介绍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的旷世名医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医德。如李时珍一介布衣,穿着草鞋,跋山涉水去采药,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而初衷不改;为了证明某一种药物的药性,更是多次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尝药,用毕生精力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再比如讲到药王孙思邈的千古名篇《大医精诚》,要成为一名大医生,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要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些名医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对医学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无比专注与坚持的工匠精神;这些苍生大医所体现出来的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品质,正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好素材。不仅是《医用语文》,很多人文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涉医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生动的素材,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3.2 重视人文课程培养质量的管理,增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人文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途径,通过课程的过程控制(教育教学改革)和终端控制(考风考纪建设),提升医学人文课程的培养质量,增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3.2.1 过程控制——重视人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涉医类专业学生来说,医学人文类课程并不是其专业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也不很浓厚,人文课程教师只有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在讲到患者心理这一节内容时,授课教师采用角色扮演法,提前两周布置任务,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指定组长,要求每组表演一个医生和患者之间交往的故事;每组学生自己编剧本、自己找演员、自己来演绎,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通过角色扮演法,学生对患者心理、医生心理都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再通过播放医患关系矛盾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服务,提升自己的技能,处理好医患关系。
3.2.2 终端控制——重视人文课程考风考纪建设
没有好的考风就没有好的学风,为加强人文课程学风建设,给学生的平时学习增加动力和压力,杜绝学生的蒙混过关和侥幸心理,就必须在终端控制上下功夫,即要加强人文课程的考风考纪建设。医学人文课程类的考试是相当严格的,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考勤、课堂实操,或者是最后的期末考试,每一个环节教师都严格把关,丁是丁,卯是卯,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紧迫感,对人文课程等非专业课的学习也就重视起来了。特别是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对作弊学生更是“一票否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诚信以及大学期间的评优和进步,这种严格的考风,使得学生非常重视平时学习和复习环节,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课。用终端控制来强化学生的过程学习,培养学生诚信、认真、踏实的品质,这本事也是工匠精神的要求。
3.3 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匠师”,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水平
3.3.1 教师要成为“工匠精神”的示范者和践行者
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一定要先有具有工匠精神的“匠师”。高职院校要注重优化医学人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让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相关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人文专业教师的医学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特点,学院可以提供条件,通过邀请医学专业教师讲课等形式,弥补人文教师医学知识的不足;同时,让他们去临床一线体验、学习,这样,在面对涉医类专业的学生时,就会更加地自信与从容。作为人文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匠师”,让“工匠精神”成為自身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职业素养,对教育教学工作执着坚守,坚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化当成人生的追求。[4]endprint
3.3.2 教师要成为“工匠精神”的引领者和传播者
教师要以身示范,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平台。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浸润学生的心田,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民办高职涉医类专业的人文课程教师,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力求成为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雕刻师。坚持育人为本,把正确的医学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观、职业态度和职业纪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养成高尚的“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文情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敢于担当、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医学工匠精神,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成长长才。[5]
3.4 加强人文课程培养的纪律约束,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秩序
职业纪律教育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效果,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3.4.1 做好手机管理
手机管理是目前各大高校比较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管理好手机,专心听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人文課程在教学过程中,统一采取课堂上交手机的规定:每个班级一个手机袋,上面写好所有班级成员的名字,每人将手机放在自己的小格子里,班级派专人管理班级的手机袋。上课前,教师按照手机上交情况点名,没有交手机的视为旷课,每节课都要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只要在大一新生入学时狠抓一段时间,等养成习惯以后,管理难度也就不大了。手机管理作为康复与护理学院学生管理的一个亮点,要常抓不懈。手机管理好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3.4.2 做好考勤管理
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每门课开始的时候都有“课前告知”: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考勤管理制度,重点对于平时的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等请假考勤进行约束,并与课程的最后成绩紧密挂钩。一般情况下,平时的考勤分数为10-15分,迟到、早退扣1分;旷课扣3分,旷课4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考勤与分数严格量化,对学生的威慑力较大,保证了课堂的出勤率。
医学人文课程中所实行的这些纪律教育,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纪律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民办高职涉医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从业者。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了较好的工匠精神培养的氛围,提升了高职涉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工匠精神”词条: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27637554.html.
[2]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15.
[3]张清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4):251-254.
[4]阚国坤,沈世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高职教师的培养与塑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3:280-281.
[5]王炎斌.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成为“教书匠”——从“匠”意的本源说起[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12):19-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