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领域为视角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7-12-01 05:02王玉泰杨星海江海鹰
价值工程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专业学位职业能力

王玉泰++杨星海++江海鹰

摘要: 在对国内信息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跟踪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导师制、校企培养基地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in information field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by taking the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as guidance and makes exploration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double tutoria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training base and quality assurance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信息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个性化培养;职业能力

Key words: information field;professional degree;cultivation mode;individualized training;profess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189-03

0 引言

当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先导与战略性产业,国家对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呈现出巨大的需求量。作为高等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已成为紧迫的任务。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获得都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状况和执行情况密切相关。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

为全面掌握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现状,2016年下半年,课题组设计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对国内、省内部分信息企业进行了实地和电话调研,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进行了详细分析,感到绝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强烈的职业能力发展意识,非常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职业创新能力,只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去做,希望导师能提供职业能力发展方法的指导,同时高校应从物质、氛围、环境、制度上提供保障。

2017年上半年,针对专业学位毕业生关心的热点内容,课题组进一步设计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调查问卷(修订版)》,并在浪潮集团、国际商务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大峡谷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济南中创等企业,以及济南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硕士1421班的毕业生中进行了调研测试。

为了验证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课题组首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初步筛选实验,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对问卷内容进行了主观评判。

通過筛选,课题组从毕业工作一年、工作二年、工作三年及以上的三类专业学位毕业生各自100份调查问卷中,分别选择90份有效问卷构成调查问卷数据库,同时课题组从每份问卷中挑选8项关键的内容进行详细定量分析,对其他内容进行定性分析。

经过问卷分析,课题组认为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因素有: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包括研究生独立意志人格、实践能力等;次因素有:导师因素、创新环境,包括导师的指导、实践平台搭建、研究创新环境等。许多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在自由发挥的问卷题目中纷纷献计献策,认为自学能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尤为重要。

在国内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对国外部分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网上调研。主要表现在:

第一,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人意愿,师生平等交流,为启迪和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机会。

第二,根据信息领域的市场发展需求,及时完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例如,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先后经历了研究型、应用型与研究型并存的几种方式,直到本世纪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在根据信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背景推动下,不断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重心。

第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跨专业学科的交叉。比如日本毕业要求以阶段性的相关实习报告代替最终的毕业论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除了基础课程,大力增加跨学科课程。

第四,重视专业学位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衔接,使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切实面向行业实际发展需要。

总之,上述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是在各自不同的信息行业背景下,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包括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导师指导、专业实践)和质量评估等主要因素,这些要素在运行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endprint

同时,信息領域的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职业特性的学位类型,应以满足信息企业需要,服务信息企业为价值取向,侧重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因此在信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充分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和和创新性的三大基本特征。

3 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3.1 尊重研究生个性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归根结底取决于研究生个体和育人环境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研究生个体是内因,它决定着培养目标的方向,而培养环境是外因,它通过研究生个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信息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的过程中,能否尊重研究生的个人意愿,如何形成一套与之配套的有效育人目标,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另外,信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和和创新性的三大基本特征,同时也要强调身心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3.2 加强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完善研究生入学选拔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选拔,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生源是培养优秀研究生人才成功的开始和基础。

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分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初试的专业课应该主要考核学生对技术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信息学科可供选择的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自动控制等。专业课成绩达到90分以上,并且符合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控制线就可具有复试资格,复试人数按照拟录取人数的1.5倍左右安排。

课题组认为,复试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最重要的一环。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终成绩为初试和复试各占一半,但我们认为研究生的录取应该以复试成绩为主,初试成绩为辅。为了确保这一思想的实现,就要大力拉开复试成绩的差距,增加复试成绩的区分度。复试环节主要有: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应用型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难易要适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争取选出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直接录取。其次,考察学生大学期间参加的竞赛和科研项目,现场问答,判定学生的参与情况、擅长软件还是硬件开发,以及证书的真实性,争取再录取一部分学生。如果还有录取名额,再考察大学期间学过的技术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了解学生除了考研课外,是否对其他重要学习内容也能认真掌握,而不是只学考研初试的课程,为了考研而考研,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课程的掌握程度,最终选出其他的拟录取研究生,圆满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和入学选拔工作。

3.3 提升职业能力,完善协同育人过程

3.3.1 建立与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课题组充分调研了国内部分特色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结合信息行业自身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予以创新,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训练,着重建设“信号与系统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系统能力”课程群;形成学校特色,建设 “网络环境”、“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 “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课程群;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探究性实验、前沿性实验四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课题组除了积极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外,还积极与中创、惠普、Cisco等企业合作,从相关信息企业中挖掘相关的项目案例。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参加案例教学实践,模拟了项目研发的全过程,不仅让专业学位研究生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项目实践的经验和自信心。

3.3.2 建立与个性化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双导师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性别、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个性,在研究兴趣方面、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具有差异性。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正是在这种差异中迸发出来的。

我们认为建立与个性化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双导师制的关键,就是要明确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以及校内与企业导师的各自责任。

首先必须以研究生个性发展为中心,而导师指导则为补充,其次校内、外导师分工要明确,达到优势互补。比如,校内导师主要在个人擅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选课、中小型实践课题指导和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以及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规范性方面多投入精力。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大多参加过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对信息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也比较了解,因此,校外研究生导师,应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课题的指导。

同时,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人意愿,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如果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分主次地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脱离社会现实,就有可能将自己陷入创新能力发展的困境之中。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育人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不能放松指导。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正确地引导其在相关信息领域的实践学习;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正确地面对压力、挫折与困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3.3.3 建立产学深度融合的校内实践创新平台

济南大学信息学院积极加强产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构建校内联合培养平台。在已建有中创、山大地纬等联合实验室基础上,再筹建济大-大疆联合实验室、济大-NI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济大-ARM联合实验室、济大-达梦联合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充足的内部动力。

同时,进一步依托济南大学信息学院,筹建信息学科综合创新实践中心。包括软件创新&ACM 实验室、虚拟现实创新实验室、移动互联创新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实践环境,支持创新型教学与研究生的科创、科技竞赛等活动。中心占地面积约600 平方米。endprint

3.3.4 建立与企业接轨的校外工程实训基地

坚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国内信息企业的大量优质资源。这些信息企业的技术手段一般非常先进,有些甚至达到国际水平。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不仅能够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技术与行业的接轨,而且也有利于研究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比如,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我们与浪潮集团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近五年共投入资金823万元,建立了5个实训平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杂工程实践提供了实战基地。

坚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继续完善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近三年力争完成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济南特普软件有限公司、山东正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企业选择机会。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与济南市市中区共建了创业基地,以创业基础教育、培训孵化、产业服务为宗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者提供服务与支持。

3.4 构建以培养质量考核为特色的多元保障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线,校内培养过程质量保障和校外用人单位反馈机制是质量保障的两个重要方面。校内培养过程质量保障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符合培养目标,而用人单位的反馈则是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并且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3.4.1 组建校内外结合的教学保障机构

组建信息领域各专业的教学保障专家委员会,由校内教学专家、行业和企业专家6-8人构成。其次,组建毕业研究生信息反馈机构,由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研究生督导组、学院主管副院长、学院研究生办工作人员、毕业生代表组成。

3.4.2 建立规范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加强日常的常规教学规范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各教学环节的评价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实力和就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学科评价,重点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效果予以评价。

3.4.3 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教学质量跟踪反馈机制

定期与毕业生用人单位展开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调研工作,建立长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评价和需求。

建立毕业研究生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制度,定期抽查部分毕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其就业状态、发展状况、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及对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见建议等信息。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将其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努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研究生就业对企业的适应度。

3.4.4 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积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评价方式仍以毕业论文质量为主,课题组认为建立对专業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的全方位、多方面评价非常重要。当然,毕业论文仍然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但必须在操作上需要进一步细化。

比如,对基本知识水平的评价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进行;对校内和校外实践,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两周汇报一次,并撰写实践课题进展报告;对毕业论文开题,应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初步实验结果,并重点检查论文选题是否结合专业实践,是否有利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良好应用背景;对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提供原始实验记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除了满足一般的校内外审核程序之外,还必须满足学校督导组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审查标准进行的抽样检查。

同时,在评价主体上积极引入中介机构的社会评价机制。克服高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综合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的评估结果应更有权威性和发言权。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主动邀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中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中发挥作用。同时,社会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及时公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实现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 结束语

信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以尊重研究生个性为前提,通过营造研究生职业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实践环境,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保障体系的优化完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努力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平,刘美平,葛宝山.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62(2):77-80.

[2]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3(5):63-67.

[3]武巍,时贵仁.中美研究生职业能力构建及培养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3):102-106.

[4]卢曼萍,许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及培养路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1):37-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专业学位职业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