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懿,b,李秋艳
(云南大学 a.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b.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 昆明 650091)
旅游融合发展自组织演化机理与进程研究
杨 懿a,b,李秋艳a
(云南大学 a.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b.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 昆明 650091)
旅游融合是旅游系统内外部不同行业或要素相互延伸、渗透、重组、替代,逐步形成新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内外力因素驱动下,旅游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旅游融合演化表明:旅游融合演化在逻辑上呈现初化、优化、深化和分化四个阶段,要素、投资、创新和价值四种主导因素,依托、交叉、嵌入和排斥四种演化方式,依赖型、延伸型、渗透型和重组型四种融合方式,资源、技术、组织和市场四维融合层面,旅游产业边界随之呈现较清晰、逐步模糊、彻底模糊和边界扩大四步趋势。
旅游融合;自组织;演化机理;演化进程
旅游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旅游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业内不同行业相互延伸、渗透、重组、替代,逐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旅游者求新求异的需求浪潮中,旅游业务横向发展或纵向延伸的迫切性越加凸显,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响应了主流市场诉求。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度,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通过功能互补、功能延伸,旅游融合能赋予相关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竞争力,旅游融合在新兴技术及政策等多方推力的推动下迸发出极大的活力。
旅游融合演化指旅游融合的阶段性过程。旅游融合的演
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分化—融合—再分化—再融合……”的自组织螺旋式循环过程,具体表现为旅游融合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文所指的旅游融合演化是这一无限循环过程中一段相对完整的“分化—融合—再分化”单元,本质上是一个旅游融合从出现到实现再到淡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旅游融合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从简单向复杂发展、从浅层向深层推进的过程。
学术界对旅游融合演化过程的认识成果较少且研究起步较晚。施蒂格利茨从融合程度的视角,认为产业融合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业间在需求和供给上都毫不相关;第二阶段是产业间出现融合,表现在产业边界、市场结构和公司行为都开始发生变化;第三阶段是两个产业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具有相关性,且市场稳定化[1]。郑明高从融合阶段的关系出发,认为产业融合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四个阶段是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的,并对融合过程中的各个融合步骤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认为技术融合是基础,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是积淀,市场融合是“半成品”,产业融合就是整个融合过程的“产成品”[2]。陈林娜从系统角度构建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模型,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认为融合分为动力驱动过程和融合发生过程两个阶段,并阐述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机理: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经历了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再到融合竞争三个阶段的转化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都不同,并且促使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变的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李峰等依据融合效应过程,结合旅游产业特点,重点分析了旅游融合路径的演化:融合创新旅游企业凭借领先优势,利用规模效应、协作效应和垄断效应取得先发优势,通过正反馈来强化这种路径变迁,实现旅游产业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旅游产业在网络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中获取最大利益[4]。这些研究还处在借鉴研究阶段,对旅游融合演化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演化主导性因素等问题的分析还不充分。
3.1 复杂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是一类开放环境中的复杂系统,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预期目标为导向,通过系统成分和系统内外部要素之间的自主交互或自行演化改进自身结构和功能,其形式包括自创生、自生长、自复制与自适应四个方面。其中,自创生是指在没有外力影响下的自我创造,形成新结构和新功能的过程;自生长是指在自创造形成的新系统中构成要素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增大的过程;自复制是指在自生长状态有序保持下去的过程;自适应是指在外力影响下通过适应环境的结构功能变化过程[5]。自组织系统演化即是自创生的发生,自生长、自复制与自适应发展的过程。
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自组织系统的演化条件、动力、过程、机制等相关问题,内容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熵变论、突变论、超循环论、分形理论和混沌论。其中,耗散结构论是自组织理论的核心,用于描述自组织系统的演化过程;协同论用于比较不同自组织系统的演化过程;熵变论分析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熵变规律;突变论探讨自组织系统可能的演化路径;超循环论应用于自组织系统融合演化的效率分析;分形理论探究自组织系统的演化方式;混沌论探索自组织系统演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旅游融合系统:旅游系统既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又是一个旅游者通过旅游业的运行与旅游资源发生“接触”的互动系统,也是一个客源地通过旅游通道与目的地对接的关联系统,还是一个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相互匹配的功能系统或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旅游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即在与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身演化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旅游融合系统既包括了旅游系统内部的融合,又涵盖了旅游系统与外部多维系统的融合,旅游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符合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系统的内在要求[6],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自组织系统。
3.2 耗散结构原理
耗散结构原理是自组织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耗散结构原理最早应用于热力学研究领域,后来成为揭示复杂系统中的自组织演化规律的理想方法论。核心观点可概括为: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在非平衡态情况下,非线性作用将导致的系统涨落,进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突变,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的复杂结构[6]。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关系和系统涨落,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即构成了旅游融合自组织演化原理。
系统开放性: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封闭系统的熵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当熵达到最大值,系统将处于最无序的平衡状态,因此孤立封闭系统不可能出现耗散结构。旅游融合系统的“融合”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开放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不间断地对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做出反应,及时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这种开放性促使负熵流抵消了正熵流并渗入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使旅游融合不断深化并实时调整,是旅游融合系统在复杂环境中有序演化的重要保障。
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是指在没有外力影响条件下系统长期保持均质状态。旅游融合系统平衡态即融合相关要素均匀分布,而远离平衡态就是指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旅游融合要素出现极不均匀状态和非线性平衡,这是旅游融合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负熵流进入到旅游融合系统,在开放性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其远离平衡态。正是由于旅游融合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性环境中,面对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外部环境,“融合”才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非线性作用: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是耗散结构产生的内部动力,自然也是旅游融合系统实现自组织演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旅游融合系统内部存在大量相互关联且处于竞合关系的子系统和变量要素,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力决定了旅游融合演化的进程与走向。旅游融合系统在各子系统和变量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的共同影响下,实现融合后的价值高于各单要素价值之和,这是旅游融合发展最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优化融合资源配置,提升融合竞争优势,实现融合目标。
系统涨落:涨落是指对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以子系统的实际观测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这种偏差是偶然、无章且随机的。旅游融合系统涨落是指旅游融合发展受随机非平衡因素影响呈现的与平均状态之间偏差[6],包括内涨落和外涨落两个部分。内涨落是由旅游融合系统内部结构要素非线性变化导致的涨落,具体表现为融合主体或客体范围的拓展、新融合方式或融合媒介的形成等;外涨落即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涨落,具体表现需求、技术、政策、管理的变化与创新等。在涨落机制的作用下,旅游融合自组织演化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进程处于不断自我调整状态并逐渐有序化。涨落及其大小既会影响融合演化的方向,也会影响着融合演化的进程,这一过程往往通过微涨落积累、凸显、质变为巨涨落来实现。
3.3 四个发展阶段
纵观旅游融合演化历程,在逻辑上呈现出初化阶段、优化阶段、深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四个演化阶段;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价值导向四种主导因素;依托、交叉、嵌入和排斥四种演化方式;依赖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渗透型融合和重组型融合四种融合方式以及资源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和市场融合四维演化层面;伴随着融合演化过程产业边界呈现较为清晰、逐步模糊、彻底模糊和边界扩大四步趋势(表1)。
表1 旅游融合演化阶段特征
4.1 初化阶段
演化特征——初始状态:初化即变化的开始,初化阶段是指旅游融合演化的初始状态和逻辑起点,是旅游融合主客体的相互适应和磨合期。初化阶段,旅游融合表现为要素导向,旅游融合发展动力主要是从外部获取生产要素,包括相关行业的整合、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相关生产要素的获取。此时,旅游产业边界较为清晰,以资源融合为主要形态,依托为演化方式,属于依赖型融合。融合的目的在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保障旅游发展。
演化方式——依赖融合:依赖融合是旅游融合主客体互为资源依托实现融合发展的演化方式。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外部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在初化阶段,融合是旅游业获取发展必须的要素和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融合可有效整合餐饮、住宿、交通、景区、购物、娱乐等多个行业,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协调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电信、金融、文教、卫生、环保、公安、海关等诸多部门,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客观环境;获取与旅游业发展必需的各类外部生产要素和资源,为旅游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初化阶段的旅游融合演化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性融合。
演化层面——资源融合:资源融合是将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资源通过创新性重组、开发、利用为旅游业服务,并实现自身增值的过程。旅游融合演化层面上的资源融合包括旅游发展所依赖的一切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实质上就是要在旅游融合的主客体之间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两者的互补互促。在初化阶段,由于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功能和效应尚未凸显,更多地表现为旅游业从外部获取资源以促进发展。
演化业态——观光业态:在初化阶段,融合的对象较为原始和简单,仅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少数几个方面;旅游业态较初级和单一,以走马观花式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内容主要是观赏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景观和风土人情,旅游组织形式主要是团队包价旅游。
4.2 优化阶段
演化特征——协调发展:优化即使其更好,优化阶段是指旅游融合演化的协调发展期,是旅游融合主客体的良性互动阶段。在优化阶段,旅游融合表现为投资导向,旅游融合发展动力主要是从国家或企业获取投资意愿、投资渠道和投资能力,为适应旅游者需求变化、保持旅游吸引力等旅游业扩大再生产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此时,旅游产业边界逐步模糊,融合型旅游业态大量出现,以市场融合为主要形态,交叉为演化方式,属于延伸型融合。融合的目的在于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演化方式——延伸融合:延伸融合主要是以投资为导向,赋予旅游融合主客体新的附加功能,以延伸价值链,增强竞争力,形成融合型新产品、新市场的过程。投资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目前,旅游投资主体已由各类旅游企业不断扩展至农业企业、工业企业、科技企业等众多领域,多元投资主体、多业交叉经营趋势十分明显,有利于不同类型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和运营优势,促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演化层面——市场融合:市场融合即旅游市场与非旅游市场以结构合并、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一体化双赢发展的过程[7]。旅游融合演化层面上的市场融合既包括了市场主体即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也包括市场的客体即交易物。在优化阶段,投资的多元主体和领域交叉导致旅游市场与非旅游市场边界趋于模糊,交集日益扩大,使旅游企业业务、旅游者诉求、旅游产品形态都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造就了大量复合型旅游企业,复合型旅游产品,甚至是复合型旅游者。
演化业态——复合业态:在优化阶段,融合的对象不断拓展,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生态、科技、城市、乡村发展的相互交叉,形成了大量的复合型旅游业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置业旅游等。这类复合型旅游业态本质上就是以“旅游+”或“+旅游”的融合型旅游供给方式满足不同游客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以求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8]。
4.3 深化阶段
演化特征——深度拓展:深化即向更深层次发展,深化阶段是指旅游融合演化的纵深拓展期,是旅游融合主客体的深度融合的阶段。在深化阶段,旅游融合表现为创新导向,旅游融合发展动力主要是在应用、改进和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强化旅游领域的技术适用性开发,实现旅游技术创新。此时,旅游产业边界完全模糊,专业型旅游业态大量出现,以技术融合为主要形态,嵌入为演化方式,属于渗透型融合。融合的目的在于提高旅游技术含量,凸显旅游综合功能。
演化方式——渗透融合:旅游融合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既是旅游生产方式的创新,也是旅游服务流程的创新,还是旅游经营方式的创新。渗透融合就是以创新为导向实现的旅游与某一专业技术特征明显的行业或其他部门的融合形式。该融合过程主要是其他行业或部门专业技术特征较明显的生产要素跨越其产业边界,并基于某种共用平台应用于旅游产业之中,对相应的旅游业功能模块进行创新[9],进而改变旅游产品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的技术路线,降低生产成本,甚至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最终达到提高旅游技术含量,凸显旅游综合功能的目的。
演化层面——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即将其他行业或部门之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技术性因素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各项活动环节中[10]。这类技术性因素包括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以交通技术为代表的传统技术,也包括了演艺、医疗、养生、影视等专业技能。在深化阶段,各类产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融入,大大地提高了旅游产品和经营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层面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效率,增强了旅游出行方式、支付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效率性和便捷性,拓展了旅游产业的关联渠道和发展空间。
演化业态——专业业态:在深化阶段,融合对象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在不断提升,旅游业中大量嵌入了信息、交通、教育、医疗、文艺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形成了大量的专业型旅游业态,如智慧旅游、旅游电商、旅游综合体、旅游演艺、邮轮旅游、养生旅游、教育旅游、影视旅游、动漫旅游等。这类专业型旅游业态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为游客提供便捷度大、专业性强、体验性好、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4.4 分化阶段
演化特征——分化排斥:分化阶段是指旅游融合演化的自然选择期,是旅游新业态与传统的旅游业态的更迭阶段。在分化阶段,旅游融合表现为价值导向,包括旅游企业的财富价值和旅游者的自我价值。生命力更旺盛、更贴近市场需求、技术含量更高、扩张能力更强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排斥的传统旅游业态。此时,旅游产业边界不断扩大,集聚型旅游业态大量出现,以组织融合为主要形态,替代为演化方式,属于重组型融合。融合的目的在于优化旅游结构,提升旅游品质。
演化方式——重组融合:重组融合是具有相似功能和特征的旅游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替代性整合过程。该融合过程是一个分化和排斥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交织发展,但由于新业态在价值实现的速度和效率方面优于传统业态,因此不断分化和排斥传统业态,抢占其市场份额,不排除完全替代传统业的可能。可见,重组融合的结果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新业态对传统业态的重组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替代性整合[11]。
演化层面——组织融合:组织融合即旅游企业组织以价值的实现与增值为目标走向集群化、网络化、模块化的过程。旅游融合演化层面上的组织融合,既包括履行吃、住、行、游、购、娱不同职能的六要素类旅游企业组织的竞争替代,也包括旅游企业组织的集团化发展、连锁经营扩张和战略联盟的构建,还包括了对旅游组织形式的变革。在分化阶段,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组织的分化与竞争,较好地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了旅游业态的集聚化发展。
在分化阶段,旅游的产品形态、旅游的经营方式、旅游的组织形式部分或整体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甚至重新洗牌,具体表现为经济型酒店、民居客栈、精品酒店逐步分化为传统星级酒店;旅游电商分化为传统旅行社;高铁、自驾、骑游分化为传统的旅游交通方式;散客、定制式旅游分化为团队、包价旅游;旅游企业重组与集团化扩张趋势明显等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分化阶段的发展预示着旅游融合即将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演化周期单元。
旅游融合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自组织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性环境中,系统内部存在大量相互关联并处于竞合关系的子系统和变量要素,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要素的变化都会引发系统的涨落。当微涨落能量积累超越旅游融合系统的稳定性束缚时,旅游融合演化发生。
纵观旅游融合演化历程,呈现出四个演化阶段阶段,即初化阶段、优化阶段、深化阶段、分化阶段;四种主导因素,即要素、投资、创新和价值;四种演化方式,即依托、交叉、嵌入和排斥;四种融合方式,即依赖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渗透型融合和重组型融合;四维层面,即资源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和市场融合。伴随着旅游融合演化过程,旅游产业边界呈现较为清晰、逐步模糊、彻底模糊和边界扩大四步趋势。
[1]Stieglitz N.Industry Dynamics and Types of Market Convergence.Paper to Be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on“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and Old Economy——Who Is Embracing Whom?”[Z].Copenhagen Elsinore,2002∶1-6.
[2]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陈林娜.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机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6)∶12-13.
[4]李锋,陈太政,辛欣.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9-76.
[5]胡金星. 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14.
[6]沈莹.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3-35.
[7]刘雪婷.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3.
[8]张文建.市场变化格局下的旅游业态转型与创新[J].社会科学,2011,(10)∶30-38.
[9]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张建华.基于产业分工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0.
[11]李玉红,齐荣光.金融业的产业融合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2)∶114-117.
[12]张凌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J].旅游学刊,2011,26(4)∶6-7.
[13]严伟.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10)∶97-101.
[14]段圣奎.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演化模式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9,(6)∶51-54.
[15]陈林娜.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机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6)∶12-13.
[16]李锋,陈太政,辛欣.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9-76.
[17]蔡荣慧.基于演化视角的企业合资融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2,(5)∶28-39.
StudyonTourismIntegrationDevelopmentundertheEvolutionMechanismandProcessofSelf-organization
YANG Yia,b,LI Qiu-yana
(Yunnan University a.School of Business and Tourism Management;b.Theoretical Economics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Kunming 650091,China)
Tourism integration was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extended,penetrated,recombined,replaced,gradually form new types of business.Tourism integration was a trend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actors.Based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integ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integration arised four stages:Initialization,optimization,further and differentiation,four leading factors:Element,investment,innovation and value,four modes of evolution:Supporting,crossing,embedding and rejecting,four modes of fusion:Dependent mode,extensional mode,osmotic mode,recombination mode,four-dimensional fusion level:Resource,technology,organization and market.The boundar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was also showed four trends:Elear,blurred,completely blurred and expansion.
tourism integration;self-organization;evolution mechanism;evolution process
10.3969 /j.issn.1005-8141.2017.09.0015
F590
A
1005-8141(2017)09-1100-04
2017-07-07;
2017-08-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研究”(编号:14CJY08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传导机制与影响评价研究”(编号:2015M5725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路径依赖与逆变机理研究”(编号:2016T90875);国家民委科研基金项目“旅游经济依赖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脆弱性调控对策研究”(编号:2016-GMC-014)。
及通讯作者简介:杨懿(1984-),男(白族),云南省大理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