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幼儿双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2017-12-01 09:54:24刘天禅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藏语藏区双语

付 磊 刘天禅 杨 田

藏区幼儿双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付 磊 刘天禅 杨 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我国的法定语言,是全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它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生活中,较强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成为每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

双语教学 藏区幼儿教育

如今许多大中型城市,许多孩子一出生便接受了普通话的熏陶,很自然便学会了讲普通话,但是在藏区农村人们普通话的意识较淡,藏区孩子学习普通话显得更加困难。

经过我们的多次调查发现,藏区农村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将一个字一篇文章读的通顺准确;另一方面,在口语的交际过程中,学生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不规范的方言,一旦脱离教师指导,便又回到熟悉的藏语中去。所以,系统的语言专业训练,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掌握说话的艺术,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同时增强自信,积累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藏区幼儿双语教学的发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普及,普通话作为我国国语也随即被使用的更为普遍与重要。但是在现如今,针对有着各民族语言的地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少数民族的地区”而言,普通话受地区以及方言的影响,它的普及与重视却远远不及经济发达地区,但普通话作为现如今公用的语言沟通体系却是需要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所掌握。有些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三大荒”的情况,也就是对于汉语言普通话的“不会读、不会听、不会写”。偏远地区接受教育程度远远落差于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普及普通话的观念弱。

如今许多大中型城市,许多孩子一出生便接受了普通话的熏陶,很自然便学会了讲普通话。而在在藏区一些偏远的乡村,教学起步较迟,环境条件艰苦,经费投入不足等等,所以人们普通话的意识较淡。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会的自然是藏语。藏区农村小学生学习普通话就显得更加困难。相对城市小学生来讲,藏区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远不如城市里的孩子。因为藏区农村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听得、说的都是藏语是家乡话,很少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应如何培养藏区农村小学生养成用普通话讲完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值得关注的。作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智力开发以及身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历史原因以及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则会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双语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藏区幼儿双语教学的研究分析

(1)课题组此次以四川阿坝壤塘县幼儿园作为调查研究点,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藏汉双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入考察,经过我们多次调查发现藏区农村幼儿园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往往形成这样的两种情况:一个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将一个字、一篇课文读的通顺、准确;可另一方面,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会冒出一些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字不正,腔不圆的,听着感觉别扭。一旦与他人进行交际、沟通,便又回到熟悉的藏语中去了。原因是他们受祖辈父辈的影响,时常运用藏语,所以要他们准确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是有困难的。

(2)为了让藏区农村孩子说普通话,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使孩子们产生说的欲望。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情绪总是从:非常积极→灰心丧气→厌学→放弃。因此,抓住学生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是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特别是有些孩子害羞、害怕听不懂,或是说的不好,不愿意张口。我们必须积极耐心的沟通,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用欣赏的态度告诉他“你能行”、“读错了没关系”。是给学生提供感受和应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三、藏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思路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但有时其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会惊人的相似,而相似的社会背景会带来相似的基本社会问题,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相似性。再因人类的共性,任何一个时代、国家、地区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其他时代、国家、地区总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我们也不能不加反思地吸收和借鉴这些教育思想,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适合藏区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方法。

(一)借鉴“沉浸式”的汉藏双语教育

沉浸式双语教育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称为“浸泡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入式双语教育”。其目的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把孩子培养成为掌握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人才。有上千项研究表明,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获得了成功,而且被很多国家借鉴,且获得了成功。藏区实施“沉浸式”的汉藏双语教育的客观条件:首先,藏族儿童的母语是藏语,而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汉字是我国的通用文字,藏族儿童必须要掌握汉语,才能谈及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的为民族地区的建设做贡献。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而目前藏区小学中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有两种:其一,在有一定汉语环境的地区和某些藏族方言、土语区以汉语授课为主,藏语只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其二,在有藏语言环境的地区,各学科以藏语授课为主,汉语只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所以,从藏区已有的经验和将来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目标来看,藏区实施“沉浸式”的汉藏双语教育是非常可行的。藏区“沉浸式”汉藏双语教育的特点:首先,在有一定汉语环境的地区和某些藏族方言、土语区采用“完全浸入式”双语教育。因为很多地区的方言、土语与标准藏语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刚进入幼儿园同时用汉藏双语教育,幼儿相当于同时学习三种语言,就会增加幼儿的负担。因此,采用完全浸入式双语教育,其特点是刚入园时,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开展活动时,方言作为辅助语言,并且鼓励家庭和社区创设学习汉语的环境。但是,允许幼儿用方言进行交流,学习汉语采用随意的、无意识的,类似于方言习得的方式。两三年后,让幼儿学会用标准藏语表达日常用语。其目的是不仅在入小学前过汉语关,而且也为以后学习藏语打下基础。其次,在有藏语言环境的地区,以“部分浸入式”启蒙汉语言的运用。其特点是刚入园时用藏语教学、开展活动,然后逐渐使用汉语开展一部分活动。其目的是在入小学前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基本能过汉语关。

(二)在幼儿双语教学中融入小主持人课程

小主持人课程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孩子在众人面前敢于说话,主动与人交流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该课程通过正规,系统的语言专业训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掌握说话的艺术,培养孩子艺术才能,还能增强自信,积累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除了讲好普通话之外,我们研究的目的还在于培养藏区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幼儿小主持人的课程内容将其融入到藏区幼儿园双语教学中是值得尝试的。

总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符号与特征。双语,是由民族之间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现象。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教育的终身化等趋势的发展,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加深和普及,语言教育就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双语教育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正视藏区双语教学现状,深刻剖析藏区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政策,有效的解决困难和难题,从而推动藏区双语教学高效发展。

[1]王大胄.甘肃甘南藏区藏汉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琼州学院报,2007(4).

[2]谢继胜.国际藏学研究新动向——第九届国际藏学讨论会论文综述[J].中国藏学,2001(1).

[3]雷经国,苗学杰.双语教育目的与实施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0(10).

西南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藏语藏区双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客联(2022年2期)2022-04-29 22:05:07
汉藏语及其音乐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24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西藏研究(2020年1期)2020-04-22 00:38:00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0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西藏研究(2017年3期)2017-09-05 09:44:58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8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西藏研究(2016年5期)2016-06-15 12:56:42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