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萌
老子美学中的“虚与实”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闫 萌
本文基于老子美学中的“虚与实”,分析探讨了空间、空间意识及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在建筑中实现虚实空间的营造可采用的几种方式,指出在建筑艺术中建筑艺术中,理解和驾驭“实体”与“虚空”无疑会在营造艺术感受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只有正确分析虚与实的个性特征并且加以应用,才能创作出美感效能高的作品。
虚与实 建筑空间 园林建筑
“虚实论”具有老子美学意味,但在《老子》全文中却没有直接论述“虚实”。“虚实论”从哲学层面转到艺术层面有一个内在过程,这种转化在《老子》中还未明显形成。但它“有无相生”的思想中实则蕴含了“虚实结合”的艺术内涵。老子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指的是作为万物本体的“道”,是虚(无)与实(有)的统一。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以及偏向于把“无”放在主要位置,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前进方向。
“虚与实”这一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大部分其实应用于哲学范畴,除了庄子在美学这一概念上相对应用较多。直至唐宋以后,“虚实”这种说法更为常见,几乎遍布文学、绘画、戏剧、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比如就审美来说的“实中见虚”,或“虚中见实”。再者就艺术创作而言,倾向于得当处理生活和艺术以及真实和虚构的关联。
各种艺术门类中,虚与实的概念不尽相同。建筑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能够给予人十分广泛的视觉影响,从外观上讲,建筑作为一种实体构筑物,它本身的体量感就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在建筑中,虚与实的概念大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建筑作为一种物质实体的表述,如墙、屋顶,基座是“实”,而柱廊、门窗是“虚”的。另一方面是从建筑空间占有的对象来说,既实体和空间的辩证统一。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老子思想中的“虚”与“实”,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体现了中国古代以虚为用,注重实用空间的建筑观。本片论文我想主要谈论建筑空间层面的虚与实。
理解和驾驭“虚”与“实”空间的交叉是创造空间感的关键。所谓实的空间就是实体,虚空间是实体的扩张,即“得之于外”的形象,即实体限定的空间。
(一)从空间组合的角度
关于建筑艺术的空间美感和实虚空间感的关系,在明代计成的《园冶》中就有过阐述:“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中国园林传统建筑,就是如此注意隔扇、月门、漏窗、空窗之类的铺排和揣摩,十分追求景物的错落有致和内外空间的交流。这样才能塑造就合中有开,实中有虚的建筑空间。
在现代住宅虚实结合的设计中, 以日本的梅田蓝天大厦为例。两栋高层塔楼顶部用现代科技悬置了一个掏空的空中花园,是一个真正的体现虚实交错的建筑,除了玻璃幕墙外,还有“中空之门”的强烈形体对比。力求具有哲理的虚实空间效果。
(二)从建筑材料的使用角度
建筑通过材料的变化形成多层次的空间。不同的建筑材料,很多独立的体块和一系列的构件碎片加强了分散感以及虚实空间的相互作用,使空间领域边界变得模糊,具有多方面和多样性。例如,马赛公寓混凝土的表面不做粉刷,留有木模板的木纹和拼接,显得粗狂有力。现代建筑为了取得纪念性的美学效果,极力夸张建筑的物质性与真实感。用厚重的建筑和粗糙的表面创造建筑装饰材料,以纪念气质。材料的质感可以调节空间尺度,形成特定的氛围和意境。有光泽的材料很容易显得空间充满开放性。粗糙的材料可以使空间紧凑。
在各种材料中,玻璃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虚”,而现代技术让玻璃幕墙在虚实处理中有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玻璃和钢铁混凝土的强烈对比已经是设计师最常用的产生虚实效果的手段。
(三)从光照与色彩的调和角度
建筑空间利用光来实现艺术形象的塑造,光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计划的创作、形象的塑造、环境的重建、气氛的对比等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光照是一种奥妙无穷并可以长久利用的资源,它可以使设计作品完美的契合与环境,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光具有表达意义和象征作用,可以表现出特殊的情感,其艺术效果取决于建筑师是否有能力发现和处理抽象的视觉美感。室内空间的合理配置离不开颜色和光正确使用。冷色的使用使人们感到轻松、安静,而温暖的色调则给人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再加上适当的收集自然光,依靠其丰富的光线变化,可以增强室内空间的动态性。合理的布光构思、色彩搭配,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唤起使用者不同的联想。例如众所周知的光之教堂,通过表现光影,使得进入这座教堂的人们从中体会到建筑师传递的感情。
建筑艺术中的实、虚空间只有表达出“虚”与“实”、“有”与“无”,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共鸣,使人们感受到愉悦和无穷的遐想。
所谓“虚”,既是说空,也叫清空或空灵,再者可以说是无;而“实”,既是实在,结实或质实,再者可以说是有。后者更加具体,更容易被感知,前者则有些不稳定,虚无缥缈,模糊,不易为人们所感知,而空间艺术中却不能缺乏这两种状态中的任何一个。建筑艺术中,理解和驾驭“实体”与“虚空”无疑会在营造艺术感受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闫萌(1994-),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