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2017-12-01 03:38张海灵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李平五四运动梁启超

张海灵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张海灵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以学生为主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后重心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爆发,首先是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其次,梁启超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为间接的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 梁启超 反对 革命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有志之士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口号,进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基本主张为: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国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会,梁启超以个人的名义参加会议。

二、促成五四运动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以及在当时中国动乱的社会背景下,一场运动随时开展,却缺少了导火索。而梁启超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其中就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以及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等要求。在此期间,梁启超一个人的身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梁启超在和日本芳泽君谈论山东问题时,态度明确指出收回山东权利。他说:“我们对德宣战后,中德条约废止。日本在山东继承德国权利之说,当然没了根据。”①其后,梁启超相继会见了美国、英国、法国等代表,恳请他们能够支持山东问题。但是,段祺瑞在1918年曾经以山东权益为交换条件,向日本借款2000万元,这一协议成为日本的筹码,英法等国也不支持中国。梁启超对此深恶痛绝,并且立刻发电于国民协会,强烈建议发动不签字运动。先后发电文为:“查自日本占据胶济铁路,数年以来,中国纯取抗议方针,以不承认日本承继德国权利为限。本去年九月间,德军重败,政府究用何意,乃于此时对日换文订约以自缚。此种密约,有背威尔逊十四条宗旨,可望取消,尚乞政府勿再授人口实。不然千载一时良会,不啻为一二订约之人所败坏,实堪惋惜。”②;“汪、林两总长转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③林长民在接到电报后,按照梁启超的意思在《晨报》中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的警钟警醒了国人。五四运动相继爆发,运动首先从北京大学的学生示威游行开始的,后相继蔓延全国。梁启超虽然身在国外,却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之一。从中看出,梁启超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反对革命

不得不承认梁启超在思想上仍然有保守的一面。梁启超是反对革命的,反对五四运动的爆发。由于受本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时代的局限性,梁启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是没有冲破原有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藩篱的。梁启超提出发展实业,发展教育。他提出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而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梁启超在肯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如在《欧游心影录节录.社会主义商榷》中提出:“社会主义,自然是现代最有价值的学说”④。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并没有形成具备使用社会主义的条件。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必然要先经过资本主义这个阶段,否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中国尚未形成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时,“要反对阶级斗争,提倡阶级调和”⑤。梁启超的这些思想无疑是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党等对抗的。同样,这些思想在当时受到了批判。

四、结语

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⑥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值得肯定得。梁启超自幼接受封建思想,后得到改进,但是固有的局限仍旧没有突破。但是梁启超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也是不能否定的。既有积极作用,当然也有消极的作用。我们也只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加以论述,不能轻易的下定论,留给历史去评判,毕竟“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⑦。

注释:

①李平.梁启超传[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245.

②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879.

③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880.

④李平.梁启超传[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303.

⑤李平.梁启超传[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304.

⑥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0.

⑦李平.梁启超传[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308.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4]李平.梁启超传[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216.

[5]易鑫鼎.梁启超选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746.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海灵(1992-),女,汉族,山东安丘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李平五四运动梁启超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李平,漫游在文坛的梦境
四季的美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第三个小板凳
梁启超的开场白
联墨双馨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