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浪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 浪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简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探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以期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启迪。
高校 互联网+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及思维方式,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股寒流也吹来了一阵暖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对当代大学生依赖信息技术的现状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时出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片面性的理解与表面性的探究;在育人观念上缺乏开放性、创新性,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1]。
纷繁复杂的教育内容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关注不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缺乏必要的超前性,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思想、政策上的指引。同时,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强,以往简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难以奏效,这要求高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特征,转变育人的观念,创新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为各类反动、色情和暴力等负面信息开拓了巨大的传播空间,各种不诚信、不安全的因素也随之陡然增长,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容乐观。此外,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备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奖惩机制,无法形成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的管理与运行体系,这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有效推动,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习近平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业团队,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高、专业知识扎实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涵盖政治觉悟高、网络技术娴熟、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志愿者,还可组建一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互助团队,并定期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政治学习,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好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4]。特别是要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定期对网络平台进行监管与维护,及时处理网络突发事件,要时刻关注网络舆论动向,定期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先进的网络文化占领舆论领地,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高校要整合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加强学生互动社区建设,及时创建并妥善运营论坛、易班、网上团校等网络平台,将优质网络成果纳入教学成果评价体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体系,把传统方式与网络思政高度融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理论丰富学生的头脑,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政治敏锐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因此,高校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专门对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准确把脉、理性引导,对各职能部门及学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点进行重点协调,对二级单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等,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的挑战,从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王莹,于钦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
[2]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人民日报,2016-04-20.
[3]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西华师范大学)
张浪(1991-),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