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017-12-01 09:54:24苏辛欣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课程体系

苏辛欣

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苏辛欣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精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招生、培养、监管以及平台等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强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途径。

研究生培养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加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就在当前来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培养与招生质量、培养方式、监管机制以及创新平台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招生质量,改善生源结构

(一)改善人才选拔机制

高校想要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可以从其人才选拔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对专业学位教学的改革,输出更多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精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招生选拔方式,看重对实践经验与培养潜力兼有的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在进行入学考核的复试阶段可以加强对其科研成果与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考察,设置符合招生目标的复试方案;同时专门对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进行评价考察,而非像以往只凭成绩录取。对人才选拔的优化和改革,也可以形成一种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的风向,从源头上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

(二)改善生源结构

高校在改善生源结构方面,首先可以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同一标准,统筹管理。

其次,协调好学术型与专业型的研究生之间的资源分配,针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要更加看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其做出及时的调整,

最后,高校还要尝试模糊掉一些专业之间的界限和壁垒,进行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主要可以尝试在考试内容上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及运用理论的成熟度,增加学科交叉等前沿知识的考核,鼓励多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加大跨学科研究生选拔力度,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布局上,要兼顾学科特点、学习方式及学制的不同,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出发,精心安排,科学设置。按照招生类别、专业领域、研究方向重新设计培养方案,全面布局课程体系,突出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不同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计要兼顾职业发展与理论学习,均衡知识传授与应用实践,加强实践课程设置,突出实验实践环节。比如,要合理安排专业课与选修课的比重,增设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方法与设计、学科交融与创新、前沿发展与开拓等相关领域的课程,侧重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满足不同层次研究生对知识和学术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模式

一方面,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查阅学术资料或获得研究成果中遇到新的观点、解释、阐述或理论时,要有存疑的态度,要思考这些观点是从哪方面切入的,试图解决怎样的问题;如果换一种表达或研究方法,结论会否不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讨;等等。

另一方面,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前沿意识。前沿是很少涉足或还没有涉足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视为一种突破和发展。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僵化的研究方法,大胆尝试开辟出崭新的研究领域,这样取得的研究成果才更有价值。

(三)改善导师指导模式

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常态就是导师给予研究生正确的、全方位的教育与引导,研究生参与及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而有些研究生导师可能兼有多重身份,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可以对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改变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形式,采用主副导师制或协作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合作、校际导师合作、校企导师合作等三种形式,一实现多元化指导,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搭建顺畅的沟通平台。

三、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管

(一)提升研究生教学管理水平

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统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涉及研究生招生、培养、授予学位,以及学生管理、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与考核、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等内容。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建立与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势在必行的。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生管理机制,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研究生教学体系,扩大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制定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对研究生的教学监管

建立研究生教学检查制度,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由研究生教学检查组对研究生开课、授课、研究生到课等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以往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临时停课不向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备案、随意缩短授课时间、由其他任课教师或研究生代课不提前备案、研究生到课率低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秩序和质量。加强对研究生教学检查监督管理,随时查出问题随时解决,制约研究生授课教师的随意性,把研究生课堂出勤情况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标准中。

(三)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的考核

对研究生而言,其毕业论文包含着其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高校可以加强对研究生开题的审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设置中期预警和考核机制,对不满足学位申请条件和在修业年限内无法完成课程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提出预警并规定达标条件,符合规定者则可继续完成学业,不符合规定者则实行分流淘汰;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量,定时开展主题报告和专题演讲,以多样化形式来督促其的自主学习与科研,以良性竞争来促进学术交流创新。

四、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

(一)加强国际合作

高校可以加强国际联合培养,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有效传导,规避滞后性。通过国际合作,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其前沿敏感度,改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二)构建多方联动机制

增强与企业、行业、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启校企联盟,建造卓越人才工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依托人文社会科学或科学技术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构建产学研联动机制。专业院校与综合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利益合作契合点,增进开展合作创新的广泛性与深入度,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加速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立体培养机制的构建。

(三)开发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开发相比于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能够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优质创新型研究人才还是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实践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其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启发、在创新思维上得到拓展、在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结合各培养单位实际,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建设,因势利导促进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与回炉锻造,培养其以问题为先导开展实际研究的意识,从而实现学术和科研成果在量与质上达到均衡。

[1]韩国高.方法类课程加强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176~177.

[2]焦海霞,贝绍轶,王志华.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04):371~375,396.

[3]丁英宏.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163~164.

包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课程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