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2017-12-01 09:54:24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卢梭资产阶级主权

钟 谋

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钟 谋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启蒙思想运动中,卢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社会政治哲学,可以说是十八世纪以前资产阶级思想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所以,今天我们研究和剖析卢梭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卢梭的历史面貌及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卢梭思想是法国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时代的产物,它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给人类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表现,就是启蒙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神权的斗争。

雅克·让·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近代自然法学说、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说等为理论依据,充分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深刻地预言了古老的封建社会的大厦必将在革命风暴中崩溃、覆灭,并提出了一整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政治学说。这些思想表明,他超越了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狭隘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范围。因此,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的理论旗帜,成为处于革命中的各国资产阶级的福音。他的思想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一、人民主权论的起点

作为“君主主权”的对立物,人民主权是近代启蒙家们顺应市民阶级反对专制而求取民主的时代要求,基于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假设而推导出来的民主政治理念,而率先对人民主权问题进行阐述的是直接参与英国民主革命的宪政家洛克。根据英国的宪政传统,他指出,“虽然只能有一个最高权力,即立法机关,其余一切权力都是而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但是立法权既然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行使的一种受委托的权力,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同他们的委托初衷相冲突时,人民自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①不难看出,洛克在此尽管没有使用“人民主权”术语,但他强调国家最高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而非议会,更不是传统的君主。

政治社会的国家是根据人们订立的契约而产生的。由于每个订约者都是平等的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由契约组织成的国家,并且被共同置于国家的支配之下,这样国家便拥有支配每一个人的绝对权力,拥有支配一切的巨大权力,这种权力就是国家主权。②而说到人民主权则不能不提到社会契约论,卢梭从他的社会契约理论出发,明确的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确认建立在基于人民自由意志并赖以维持的社会契约基础上的国家,他的根据既然在人民的同意,因而国家最高权力即主权应当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学说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精华和根本特点。早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就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公民社会起源于契约,缔结契约标志着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卢梭指出,社会契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通过人民以契约形式组成的政治共同体,保障每个结合者的利益和权利。

根据这一宗旨,卢梭认为契约是人民协议的产物,合法的国家只能是由基于人民意志的社会契约而产生,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

二、人民主权论的本质

作为所有权利、责任和权力之源,由于社会契约构成的政治体被称为主权。那么主权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呢?主权是由集体意志引导的集体权力,集体意志是由个体意志所组成,必须既来于源于全体,又适用于全体”。在卢梭看来,对于所有人有用的任何事物,对每个人来说也是有用的。共同利益通常是每个个体的利益。也就是说,只要个体意志的政治目标是一种抽象的自我利益,那么普遍意志就是所有个体意志的平均数。就此而言,我们得出了结论,既然普遍意志主要由目标限定,它就不能仅仅是甚至本质上是集体意愿的特殊行为。只有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普遍意志就不是其自身。集合起来的公民也有可能形成一个不能表达普遍意志的决定。③

在卢梭看来,主权就是集体力,是通过基本契约建立起来的,为普遍意志服务的。因此,人民主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主权是不可转让的。这意味着,它甚至不能通过代表行使。只有当普遍意志通过多个个体意志的中介而得到实行的时候,主权才可以被转让。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也许今天主权碰巧符合某个个体的需要,可是,什么能够保证它明天也能呈现出这种和谐状态呢?在卢梭看来,意志是不可转移的。卢梭关于主权不可转让的思想,不仅旨在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也反对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

二是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指出:“由于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同样的理由,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代表主权的公共意志是一个整体,这一意志要么是公共的,要么就不是公共的。只有当社会的某个部分能够决定其他部分时,主权才可能被分割。人们有时认为,立法权是主权的一部分,执行权是主权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权利共同置于相等的基础上。不过,这无异于说,人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其中一个有眼睛没胳膊,另一个有胳膊没眼睛。可见,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不仅反对君主专制,也反对分权说为理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坚持主权在民、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主张建立一个把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在一起的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三是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卢梭指出,“既然公意是永恒的,不可摧毁的,主权就是受公意指导而建立起来的以支配全体公民的绝对权力,因此,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说明了主权的权威性。

四是主权是不可代表的。因为主权在本质上是有公约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而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因此,卢梭认为,只有人民才是主权者和国家的主人,行政官并不是人民的代表,而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们的职能是基于对国家委托给他们的义务的服从,人民有权选举、罢免、和撤换他们。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强调国家的全部政治应当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体,不容君主和贵族插手主权,这是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的有力批判,是对君权的彻底否定,在当时法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巨大的革命意义。它反映了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反封建斗争的要求,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起了革命的先声作用。

三、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影响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不仅为新兴市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民主革命和共和政治实践提供了思想向导,而且特别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在“一切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汲取传统人民主权说的同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结合劳动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经验,使人民主权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马克思指出,专制的本质和前提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只有承认“现实的个人”以及经济民权,那么人民废除旧约而订立新约,改组政府才是正当的。尔后的实践表明在近代市民阶级的民主革命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人民主权论,是人类政治意识形态史上一次质变。

总之,卢梭的政治思想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中,得出暴力手段推翻封建专制政权的激进的革命结论,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把封建君主的国家政权彻底改造成为民主国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这一富有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的民主思想,明确指出国家的政治权利应当归还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求实现人民主权、体现公意的法律,强调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卢梭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民主主义的精神,闪耀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启迪了人们的头脑,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绘制出一副比较完善的政治蓝图,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英]洛克.政府论[M].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②陶际恒.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宪政内涵及其制度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7).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卷[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0.

[1][法]卢梭.卢梭民主哲学[M].陈惟和,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2]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法]爱弥儿·涂尔干.孟德斯鸠与卢梭[M].李鲁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卢梭资产阶级主权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环球时报(2009-05-14)2009-05-14 15:47:19
钓鱼岛主权考
军事历史(2003年6期)2003-08-21 06:47:18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32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军事历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