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现代化问题初探

2017-12-01 09:54:24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国学现代化文化

任 科

国学现代化问题初探

任 科

中国国学作为文化瑰宝,对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如何推动国学现代化发展,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国学及其现代化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国学现代化的现状及其条件,并提出了国学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以期推进国学现代化。

国学 现代化

一、国学及其现代化问题概述

(一)国学

国学,亦称中国之学说。“国学”之谓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余英时曾提出国学概念传自日本;姜义华认为,国学之称本源于日本江户和明治时代的古学复兴。从国内来看,最初提及国学,见于章太炎在日本组织的国学讲习所。整体而言,从国学出现到被学界认可,始于20世纪初期,历经确认学术与国家的关系、重建学生的的自觉意识及全面接纳现代知识体系等过程,之后才得以确立。

(二)国学现代化

1、现代化

对于现代化,它内涵包罗万象,在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中》对现代化的定义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而言,指社会生产方式大变革,引起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狭义而言,就是落后国家赶上先进国家和适用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把截止到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的实现及其过程称作是“现代化”,而把工业化之后的阶段称为“后工业化”或“后现代化”。从我国现状来看,所追求的现代化以赶超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最终目标,兼具广义和狭义内涵。面对这一大趋势。我们的国学也应用一种新的富有当代特色的形态出现。

2、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谈及国学现代化,溯及学界的相关观点,主要涵盖以下层面:第一,构建国学现代伦理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梳理国学伦理体系,形成涵盖生态伦理、人际伦理等现代伦理体系;第二,促进国学“潜在现代性”和现代性相接轨。国学并非是复古之学,其中暗含现代性。如国学中提出的民本思想,“君轻民贵”、“众为邦本”,等等,对我国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能提供“本土”思想资源。第三,创造性转化,发挥国学现代化价值。

二、现代化视阙下的国学

(一)发展现状

纵观历史,国学存在了几千年,发展至今,国学的研究热度只增不减。然而,国学认知现状却不容乐观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国学经典读物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国内不少青少年对西方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如数家珍,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异常淡漠;国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下降,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粗俗。”这些现象与国学的现代化发展相脱节,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国学教育的缺位,忽视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国学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条件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国学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遭遇发展瓶颈,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境遇下,国学现代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学现代化发展观念,国学现代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较以前有所更新,这为国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

1、重建国学观念确立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学者金耀基认为把它分为器物、制度、观念行为三个层次的现代化,提出“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是最难的,因为它牵涉到一个文化信仰系统、价值系统、社会习俗等最内层的质素。” 的观点。据此,国学要实现现代化,其发展的观念就需与时俱进。从学界的相关表述来看,近代以来,对待国学现代化发展态度体现为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两种。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此种观念无法适应文化发展潮流。随着研究的加深,对国学研究的观念日趋理性,重建国学观念,更注重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审视国学,这为国学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指引。

2、国学研究方法变革

学术的现代化,应是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等同时发展的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术的蓬勃发展,受益于学术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进步。国学研究立足于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不仅需要落叶归根,立足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还需要包罗万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近代以来的学者研究国学,特别强调研究国学的方法重要性,他们在吸收旧时代的治学方法,借鉴西方的科学精神,并结合时代的特点,使国学研究方法得到了的发展。”研究方法的变革为国学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3、学术交流领域扩大

跨界的学术交流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若要使国学走向现代化,广泛的学术交流必不可少。当前,国学交流的空间不断的到扩大,从空间领域来看,实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双重发展;从传播手段来看,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从交流项目来看,实现了学术成果和学术资源的交互共享。此外,“国学的学术交流专业领域,不仅是同学科、同专业的交流,而且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交流的扩大和深入为国学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契机。

三、国学现代化的价值

国学现代化对推动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结合学界有关研究材料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文素养提升三个层面,对国学现代化的价值归纳总结如下:

首先,有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我们所倡导的“三个代表”之中,其中的一条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科学杰作或思想成果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当然,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思想精华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代表,这其中,就涵盖了中国国学。因此,促进国学现代化发展,对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有助于文化素养的稳步提升。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历史文化经典薪火相传?如何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如何稳步提升整体人文素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能从国学相关理论中找到答案:《大学》中谈及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篇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虽然只是简单的文字,但是在方法论上给了我们以启示:即外在的强迫措施无法使人心悦诚服,唯有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才能使人心存敬畏。由此看来,推动国学的现代化进程,实际是在传播一种文化教养的方式,为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信用缺失、文化素养低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缺位等问题,提供了一剂猛药。

四、国学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探究国学现代化的路径,是当前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要使国学中蕴藏的文化基因在新时期重新绽放出光彩,我们需要具有世界眼光,意识到在科技革命、市场化进程、全球化进程视域下,国学需要转型,即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发展。在此基础上,立足时代发展背景,更新发展观念,利用现代社会的交流传播载体,以宽阔的眼界,以高度的自信,全面推动国学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推动国学现代化发展,需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契机

国学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理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为国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从经济领域来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打破了旧有的国学研究体系,为国学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时代背景,指引国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自身发展;从政治领域来看,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国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民主政治和法制社会建设呼唤国学的现代化,在助推的过程中又构建起新的国学研究体系。

(二)推动国学现代化发展,需要抓住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全球化作为一股历史发展潮流,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各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区域间的跨文化对话交流日渐成为一大趋势。对待这股潮流,要实现国学现代化,必不可偏居一隅、保守残缺,远离时代,而应冲出区域的限制、历史的局限,走向国际、走向世界,与世界先进文明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以积极地姿态应对挑战,在挑战过程中,在交流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的现代化。

总体而言,国学发展应该而且也可以做到现代化,但观之现状,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时代背景、历史潮流为国学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同时出了难题,唯有立足时代背景,树立文化自信,以积极地姿态迎接环境变迁,挖掘国学的现代内涵,为国学现代化开辟一片空间,构建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

[1]唐丽莉,徐佩瑛.国学的当代思考及其传承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2]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3]王志超.关于国学现代化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单培勇,高居家.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内涵评估、界定及内在关系—基于概念属性的学理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任科(1990-),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多元文化与国情教育。

猜你喜欢
国学现代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边疆治理现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文化之间的摇摆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