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灵
如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熊志灵
随着人们思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对于历史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正确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既包括物质的完整状态,还包括视觉景观和社会功能的连续性。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后,进一步归纳出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影响因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键措施,确立了科学的发展与保护观念,协调社会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 整体性
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时代在历史进程中所留下的痕迹,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为了社会的建设而忽略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事实上,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社会与政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保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变得十分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物质结构由遗产实体和外部环境两个要素组成。外部环境是指历史文化遗产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历史文化遗产形成过程中对遗产的价值造成影响,致使其价值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遗产实体是形成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物质组成和这些物质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结构的整体性既要包括能够体现历史文化遗产普遍存在价值的因素,也要有能够使历史文化遗产体现其重要性的规模。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结构是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不同地域文化文化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觉景观是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诸如自然景观、建筑物、地理形态、人类活动等因素,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的精神、文化氛围的综合表现。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觉景观整体性在现代化工程的改变下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觉景观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不仅其遗产主体的规模不断缩小、改变,而且其历史文化氛围也随着时间和现代化工程的外力干预逐渐丧失。如今,已经很难在一些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到其精神文化氛围,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已经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亟待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的根本是一面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主体与其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保障其社会功能使文化与精神氛围不发生改变,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所携带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遗产保护是对功能整体性的保存,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以维护为主,减少其改变。若部分构件转移或缺失,那么历史文化遗产遗产的存在价值就会被严重削弱。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被忽略,不断遭到破坏和损毁,使历史文化遗产受到重大的损失,历史文化遗产急需全社会的保护。
树立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可持续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不能竭泽而渔,只有细水长流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不过,很多人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认为在经济与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先进的、发达的高科技产品与现代化建设才是重要的,而那些落后的、陈旧的历史文化遗迹不值得被保留,事实上,保留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留历史的见证,更融入进社会的发展中,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中,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中,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作为历史的精华而被保留下来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仍在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针对正在被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每个人应当树立可持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存在的价值,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在法律的监督,政府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南先锋.以陕西为例谈文化遗产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4):28~30.
[2]朱丽娜.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3]赵艳喜.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J].贵州民族研究,2009(6):49~53.
[4]赖金凤.广东省河源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5]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与实践:基于宁波案例的讨论[J].西北民族研究,2016(3):185~192.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熊志灵(1983-),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华侨华人历史、少数民族史、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