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探析

2017-12-01 09:54:24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集群文化企业

朱 辉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探析

朱 辉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上的相对集中,而且要求在生产和创作上要相互匹配和协调。因此,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且通过产业柔性集聚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域,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功能和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 集群化 竞争优势

创新是区域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企业很难单独开展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创新才可能获得成功,这一要求恰好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集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式,集聚区也成为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焦点和亮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从全国整体的布局来看,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趋势日益明显,在空间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三大创意产业区域: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时尚创意、旅游休闲等为优势行业的环渤海创意产业区;以上海为龙头城市,带动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创意产业区,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等为优势行业的长三角创意产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意产业区,广告、影视、印刷、动漫等行业走在国内前列。这些依照区位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带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的空间依托。概括起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竞争力

1、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

由于存在着学习曲线效应,集群内许多专业化中小企业之间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加上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另外,产业集群内,创新者更容易找到所需的设备、人才、资金甚至技术,相关企业的合作既可以分散风险,减少困难,又能提高创新速度。集群内还隐含着一个地方市场的形成,使创新产品能较快地从已经建立的诸多市场关系中受益。所有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可以觉察到的、使企业不能退出的风险。因而,集群在创新的动力、环境、组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促使集群成为创新的主体,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力量。

2、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内部企业的协作

产业集群的网络加强了协作,使企业获得额外收益。以市场交易方式构筑的供应链会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采取转包、卡特尔联合体及建立在区域网络之上的企业协作群等方式构筑的供应链可以节省费用。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等。产业集群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和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与合作,可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可以使信息的流通更为顺畅,加快观念、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减少交易过程的障碍,从而获取集群整体效率。

(二)激活区域创新系统

1、在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累积效应

在产业集群内部,集聚着数量众多的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在产生较强的专业知识、生产技能与市场信息累积效应的同时,大量生产企业也时刻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这既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及所需的物质基础,也使集群内的企业时刻保持创新的动力。

2、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机制可以进一步促进创新

企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使得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

随着集群集中面积的扩大和外部效益增强,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更加显著,外部效益使更多的企业受惠。区域网络规模也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在网络效益的作用下,集聚区内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企业之间的交易联系会更密切,相关企业增多,为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必然增加;而且随着集群聚集作用的增强,人员共同的职业背景、兴趣爱好和频繁的交易往来,以及技术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效益也不断增强。创新不断丰富了集群区的知识,提高了集群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新带来的经济回报,使创新系统更有效。

(三)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集群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1、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

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域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在这种集群内发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外,还由于空间的临近性,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此外,在现代产业集聚体内,经济活动主体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这种基于社会网络信任基础的合作分工,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相互欺诈,对于维持集群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产生“滚雪球”效应

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便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通过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扩大和加强集聚效应,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放大了这种集群效应,如此往复,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在集群内部,不仅有很多的相关企业在此集聚,而且还有很多相应的研发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新企业在此发展,可以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获得更丰富的市场信息和人才支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而且由于集群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从而进一步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规划产业集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集群经济的规划与引导,做出合理的产业定位,使规划的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以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代替简单的产业布局。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靠市场生成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集群的引导和规划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各级政府要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对区域资源禀赋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空缺,辨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问题,由此来确定产业集群的定位;二是产业集群不可贪大求全,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优化集群发展环境,求专求强;三是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的资源,推动不同形态产业集群的形成。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资源和特色产品发展产业集群,也可以依托当地的大型企业、拳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为之提供配套产品,还可以利用人才、信息和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等,同时要加强区域之间产业规划的协调,做到错位发展,以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竞争。

(二)注重品牌建设,坚持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并重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例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在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必须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因为波特集群竞争理论认为,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是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特色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例如,在好莱坞,有电影拍摄公司、经纪人、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剧本作家,甚至有卖道具的、有从事艺术授权的、有开发衍生产品的等,但这些从业者全部都是围绕电影这个核心。“电影”成了好莱坞具有品牌意义的文化符号。因此,必须坚持集聚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形成产业链形态的企业集聚势在必行。

(三)构建公共平台,营造良好产业服务环境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创造和提供适宜创意企业集聚的环境,吸引企业和高端创意策划人才在一定空间地域内聚集,结合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整合产业链,形成创意产业的规模效应,推动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政府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应从集聚区和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力做好服务者的角色,不仅应在空间上使创意产业形成集聚,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设施、制定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英国创意产业的推动政策主要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慧财产和地方自主权六项。美国也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及全社会支持文化艺术,从法律、政策、资金、人才、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创造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建立产业联盟,加强集聚区企业之间的联系

产业集群不等于企业的简单集聚,集群内的企业只有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带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也绝不是简单的“艺术家+旧厂房”,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只是打造了一个外壳,培育了一种形态。地理上的集聚只是创造优势和保持优势过程的一部分,创意产业企业在一个地方扎堆,如果它们之问没有合作,就不可能促进创新。仅仅有企业的地理靠近,没有企业之问的紧密联系并不必然导致创新的产生,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创意产业战略联盟,通过成立联盟使企业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加强合作,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

(五)优化资金环境,建立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国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者各个行业分别设置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基金及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发放的专项基金谋求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的捐赠。二是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包括:首先,降低税率,通过给文化创意企业减负,提高各投融资主体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积极性;其次,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中的差别税率政策;最后,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鼓励企业和个人赞助或捐赠行为,对于赞助或捐赠的企业,实行税前列支或相应减少纳税基数,对赞助个人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回报。三是加大对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支持。具体的做法可以在国家开发银行成立面向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部门,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确保对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比例,扶持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六)注重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制度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所在区域的制度文化为基础。判断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内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之间所具有的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即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相邻,在共同的发展中产生的相互信任及合作的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社会资本缺乏、市场机制不健全、条块分割、低信任度、交易成本高,以及制度文化缺陷等问题,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和企业只注重使用内部资源,只注重提高企业内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不注重寻求企业外部资源,导致产业集群政策制定和实施困难,致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无法有效发展。因此,对于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重点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也要重视创新制度文化,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1]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8).

[2]张春梅.基于国际经验的大连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徐娜.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5湖南智造”高职项目《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BG011);长沙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长沙“非遗”创意产业走出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CSSKKTZC38)。

猜你喜欢
集群文化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谁远谁近?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