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移山,不一样的晚年生活

2017-12-01 03:48:23贺文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贺愚人知青

贺文

“愚人”移山,不一样的晚年生活

贺文

图/毛诗童

有人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那么写作者就是“愚人”。年轻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文学,共同的理想,让他们走在一起。如今,他们已年届花甲,但生活的信念之火不灭,追求缪斯的理想之心犹在。年老了,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甘为他人“作嫁者”

一张方脸,慈眉善目;一头短发,黑白相间,从中透露出年老的气息。上班的车流人潮中,有一个60多岁的老者每天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奔走在街路上,他就是泉州“老记”团的郑亚鸿。

采写、编辑、校对……谈到编志写书,内行的人都知道是一份呕心沥血的苦差事,而郑亚鸿从单位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却偏偏干起了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

退休之后,他以对经历过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通过“作嫁”把历史的记录、文化的内涵、语言的艺术传给读者。七年来经他主编的《泉州水利志》(续志)、《岁月知青——泉州知青上山德化45周年纪念文集》等书籍达100多万字。在主编《泉州水利志》的4年时间里,他经常下基层采访,核实资料。他己记不清经过多少次反复修改、校对,征求意见,直至通过评审提交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才松了一口气。可老领导说,市水利行业协会马上要进行换届了,原来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因故不再担任,要他接任此职,筹备换届工作。这样,他又承担了一份工作。现在,他同时兼任《泉州水利协会》《泉南会刊》杂志编辑,每一篇文章修改后,都是署上别人的名字,他只是一名“作嫁者”。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工作就是读书、读书就是工作。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无怨无悔。

当然,除了担任的这些工作外,他的兴趣和爱好广泛,读书、写作、摄影、集邮、旅游等等都喜欢,退休生活过得很充实。退休之后,他最喜欢的还是写作。在网上,他认识了一些老知青朋友,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写出了一些有关知青的文章以及游记等。几年来,他在博客和知青网上发表了博文500多篇(首)。特别是回忆插队生活的辛酸苦辣,沿着他的墨迹,追寻知青的足迹,这一篇篇对上山下乡生活了如指掌的文章,是谁也编不出来,非知青秀才莫属。他的知青情结从言谈中可见一斑。另外,他结合编写水利志,同时写一些有关水利方面的文章,大多是他所熟悉、所关注的话题。他将写的小说、散文、诗、影评等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一本《郑亚鸿作品选》。他说,争取几年后能再岀一本书。

花甲之年写人生

他,粗壮的身材,黝黑的圆面庞,如果蓄起胡须,稍加化装,俨然就像张飞。而实际上,他是个作家,他就是65岁的贺彦豪。

老贺是知青,插队时,他就喜欢文学,坚持写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发表处女作。老贺的经历比较丰富,离开农村后,他当过兵团战士、林业工人、矿工,握过风钻、抡过大锤,做过企业报的编辑、记者。

插队当知青时,17岁的他经常吃不饱。一次与农民打赌,一餐吃下八斤番薯,被起了个绰号“八斤”。在当矿工和遭遇下岗为生活奔波时,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许正是这种底层生活的体验及磨炼,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也坚定了他追求缪斯的信念。

退休前,他已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对于普通工人家庭出身、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可以想象,要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呀!

走过蹉跎岁月,走过沧桑风雨,前几年他退休了,本可享享清福,含饴弄孙,可他闲不住。退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开车。年纪大了,手脚不像年轻人,但经过勤学苦练,他拿到了驾照。于是,他经常带全家自驾游,扩大视野,获取灵感;或者开车四处采访,收集写作素材。他还应一些企业、公司之邀,编厂刊、搞宣传,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

当然,文学写作依然是他的最爱。正如他所说:“我想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能够与文字结缘。唯有文字,给了我一生的快乐和幸福。”“尽管明知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从不言放弃,也许今生今世成不了什么‘家’,但我曾经努力过、学习过,也不枉此生。”凭着这种信念和执着,退休后,老贺仍然笔耕不辍。

退休后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也有更多的作品见诸各级报刊,这几十年有100多篇作品获奖。他的文章生活气息浓郁,特别是他的散文,描写细腻,叙事生动,散发出真善美,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及深厚的文学功底。

如今他已出版7部个人文集。不久前,他又有一本著作出版,书名叫《暮年看人生》。他在书中写道:“一路走来,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忍受了让人难以面对的清贫生活,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一个文学的梦想,我就像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执着地坚守这块文学园地……”

老贺虽已到花甲之年,却依然豪气十足。他用他的勤奋、用他的作品,在花甲之年继续书写着人生,迎来了写作的笫二春!

坚守文学笔耕不辍

清癯的脸上,笔挺的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有点书卷气;看书、写作的时候,他习惯了托一托镜框。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风很盛,曾耀文就喜欢写作,和文友一起分享作品,忙得不亦乐乎。

耀文说起他对文学的坚守。那时,20岁出头,他没日没夜地写作,投出的稿件常常石沉大海。正当他怀疑自己时,一天深夜,他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听见隔壁同事嘲弄他。只听一人说:“耀文不知天高地厚,天天都在读书写作投稿。”另一位接话:“他没上过大学,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不是块写作的料?他能当作家,人人都是作家了。”

这番话,令耀文很受刺激,当晚一直睡不着。从此,他暗下决心,从不放弃读书写作,他想用实践证明自己。耀文说:“如果说我今天在写作方面能取得一点成绩,真的要感谢那两位同事。”

有人告诉耀文,写作要从最简单的新闻报道短消息写起。于是他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写作题材包罗万象,有单位的新闻报道,有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有好人好事。他知道新闻要有时效性,稿件一写完就骑着自行车到报社、电台转交给传达室。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印成铅字时,他总是激动万分。

爱读书改变了耀文的人生。他常常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让他兼职当信息员。业余时间,他勤奋创作,在各级报刊发表300多篇作品,曾经被泉州市总工会评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后来,他还加入泉州市作家协会、泉州“老记”团。57岁的耀文心中有一个愿望,出一本自己的书。他说:“我文化基础差,靠的是勤奋,勤能补拙,靠生活积累和读书,厚积薄发。”

曾耀文正在看报

猜你喜欢
老贺愚人知青
老贺月薪一千多
爱你(2020年7期)2020-11-18 12:36:13
老贺月薪一千多
冬 渔
椰城(2018年7期)2018-07-24 10:49:46
难忘知青岁月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老贺相亲记
家庭百事通(2017年8期)2017-08-12 06:48:53
谁是愚人?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愚人食盐
愚人=娱人?
娱乐节目不能愚人并自愚自乐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