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勇攀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引言
中医眼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在眼病诊治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眼科疾病因、机、证、治的规律进行理论阐述和运用的学科。自《黄帝内经》成书开始,历代名医已对眼的解剖结构、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等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在诊疗经验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来,在历代中医眼科诊疗的因、机、证、治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新兴的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研究和实践运用探索[1,2],中医眼科研究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等典型的研究成果。
客观揭示中医眼科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而剖析中医眼科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指明发展方向。文献计量作为一种定量的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可通过文献本身及其所表现出来的题名、著者、参考文献及文献内容等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学方来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学科结构、特征和规律[3]。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医眼科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揭示。
1 数据来源與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
1.2 检索方法:进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在“检索条件”的“主题”中选择“中医”并且“眼”,时间限定为“2007-2016”,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
1.3 分析方法:检索并将结果保存为文档,利用Excel2013和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1.4 分析内容:分别从中医眼科文献的年度态势、期刊分布、机构分布、项目资助、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中医眼科研究的综合发展态势。
2 结果分析
2.1 研究总量快速增长
近十年来,中医眼科领域的研究总量快速增长(图1),说明中医眼科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相应的成果产出颇丰。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政府对中医药研究和运用的进一步重视相关,也与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简、便、验、廉”特点在眼科疑难杂症中的运用效果相关[4]。近年来,中医药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得以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推动中医药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政策的推动下,包括中医眼科在内的各中医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到资助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的多类研究基金对中医眼科研究进行了资助(图2),资助后以研究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各地方对于中医眼科的研究进行了资助。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生活方式的变化、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各类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有约4亿近视人群,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各类眼科疾病患者基数庞大。与此同时,泪道病、青光眼、角膜炎、结膜炎、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眼底病等及眼科疑难杂症的治疗较为复杂,部分疾病易复发。在这些眼科疑难杂症面前,中医药防治具有整合调节的综合效应的优势[5],在临床疗效上呈现起效慢但作用时间持久、远后效应和综合效应较好的特点,因而受到了重视。
2.2 研究主体分布广泛
对2007~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眼科研究论文进行机构分布的研究分析(图3),发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各地的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研究主体(图3)。
从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看,领先的研究者有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篇)、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3篇)、王彩霞(辽宁中医药大学,9篇)、王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8篇)、张殷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8篇)、庞荣(河北省人民医院,7篇)、张彬(河北省人民医院,7篇)、郝小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篇)、秦微(辽宁中医药大学,6篇)、刘玲(山东中医药大学,5篇)、毕宏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5篇)、谢立科(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5篇)。
2.3 干眼症是研究热点
从2007~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眼科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4)来看,“干眼症”是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究其原因,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日趋流行,加重了眼内睫状肌的负担,在引发视疲劳的同时,还导致干眼症等眼表疾病的多发。近年来,各地的门诊干眼症患者日渐增多,患者多出现眼部干涩、异物感、痒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6]。从中医学的研究来看,五脏为“燥”所伤,致使肺、肝、肾津伤液耗,无法发挥其生理功能,因而出现“神水将枯症”、“燥症”。尽管已有的研究中以肝肾阴虚以及肺阴虚诊治为主,但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来看,干眼症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辨证论治[7],因而“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中药”等关键词也成频繁出现。
结语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得干眼症、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成为了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这些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发展的进一步重视,中医眼科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应的研究成果产出也在日渐增多,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在眼科疾病辩证诊治上的发展潜力。尽管如此,社会上对于中医药在防治生活方式性疾病的作用认识仍然有待加强,中医眼科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的挥中医在防治眼部疑难杂症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健生,接传红,张丽霞,等.刘完素“玄府学说”及其对中医眼科学的指导意义[J].中医杂志,2008,49(7):584-587.
孛立甲,金明.中医眼科辨证理论的发展沿革[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3):219-223.
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60-68.
张伯礼.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8,1(2):1-2.
金茹娜,吴丹巍.中医眼科之“治未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5136-5137.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3-75.
刘畅,姚靖.干眼的中医论治思路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6,44(2):1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