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护理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7-11-30 15:20王月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血流髋关节血栓

王月明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髋关节置换手术可减轻关节疼痛、矫正畸形[1],使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是治疗多种骨科疾病的常用术式,由于伤后运动障碍,接受手术治疗后肢体受限可能会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痛苦,延迟康复时间,因此需做好护理工作。为了观察术中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本文将6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见正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抽取6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存在沟通障碍与合并精神疾病、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感染的患者排除。病例选取时间是2016.03.01日-2017.08.31日。

采取抽签分组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3例患者。

观察组(n=33)——男、女患者例数比=18:15;年龄范围:下限值36岁,上限值71岁,年龄平均值(51.26±9.64)岁;疾病类型:3例股骨头坏死,6例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陈旧性骨折,16例髋臼发育不良。

对照组(n=33)——男、女患者例数比=19:14;年龄范围:下限值35岁,上限值72岁,年龄平均值(51.41±9.23)岁;疾病类型:4例股骨头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陈旧性骨折,15例髋臼发育不良。

2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中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密切关注生命指标,与手术医生相互配合,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术中护理——观察组。术中护理内容包含以下几点:①备好术中用品。术前将术中需用的各种器械、药品等准备齐全,术中及时传递手术医生要用的工具,缩短手术用时。②调节室内温度。术中手术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分别控制在50-60%、22-26℃,利用棉毯等保暖设备对下肢进行保暖,预防静脉瘀滞,同时做好上半身的保暖,使正常体温得以维持。③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穿刺血管最好是上肢静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掌握穿刺技巧,避免损伤血管壁。④体位摆放。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最佳体位是侧卧位,适当固定上肢,避免长时间压迫腓总神经、桡神经以及臂丛神经。抬高患者下肢至二十度左右,术前在健侧腿部下方放置专用的体位垫,屈曲膝关节至十五度左右,促进下肢静脉正常回流,避免髂骨静脉受压。⑤按摩腿部。术中每隔一小时按摩患者腿部一次,促进腿部血流正常,抑制凝血因子黏附与聚集。⑥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术前在患者下肢套好充气腿套,将充气装置连接好,术中应用该装置的充气、放气原理促进下肢静脉正常回流。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①在术前、术后检测两个小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切和高切)。

②在术后两周及术后四周测量两个小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③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以加压超声后管腔无法压闭、血流信号消失、回声变强为血栓形成标准[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的形式表示凝血功能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计量资料),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相差不明显,p值大于0.05,手术后,除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别较大,p值小于0.05。

2.2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3 讨论

骨科患者或者是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和血管长期受压、活动受限、手术应激性、外源性凝血因子刺激等因素有关,调查发现,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3-4],创伤或者是手术带来的应激性会激活凝血机制[5],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引发凝血功能亢进,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6],大量的血小板和血红细胞集聚,引发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围术期需做好护理工作,术前主要是手術风险的评估以及术中用品的准备,术后是手术疗效的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术中作为中间关节,不但会影响手术疗效,还会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因此做好术中护理十分必要。提前准备好术中所需用品,可缩短手术用时;术中合理调节温湿度,做好保暖护理,可使患者术中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7],预防下肢血管因寒冷刺激而出现血液瘀滞的情况;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是提高药液输注质量的关键[8];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且舒适体位,可避免血管压迫,降低血液流速;对腿部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流正常;借助间歇式充气压力同样具有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

表1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1.54±0.16)、低切全血黏度(3.09±0.26mPa·s)以及高切全血黏度(8.44±0.76mPa·s)都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更好。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两周与四周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7.11±2.25)cm/s、(27.13±2.12)cm/s,都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可见术中护理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表3数据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6.06%,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提示术中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实施术中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还可提高凝血功能,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张帅.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06-207.

廖素清.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35-36.

吴雪梅.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2):1389-1390.

屈煜涛.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49-150.

张景玮.整体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5):183-184.

丁兰束,刘曙光,朱燕娴.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74-175.

钟敏兰.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133-136.

植莲芬.优质术中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6):1156-1158.

猜你喜欢
血流髋关节血栓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改良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牙髓活力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