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惠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01
子宫肌瘤是当前常见的症状,生育期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30-50岁女性,其发生几率达到70%左右。针对患者的病症特殊性可知,为了避免出現损伤,在临床研究中多是采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能避免病症恶化。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按照药物剂量的要求给药。为了分析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选择99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99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进行分析。99例患者中最小患者为30岁,最大患者为51岁,平均年龄为40.2±0.5岁,患者肌瘤检查平均有1.5个,平均直径为4.5±0.2cm。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指标要求。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患者月经开始的1-3天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法治疗,睡前用药,药物剂量为12.5mg/次,一日1次。治疗三个月后观察效果,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身体指标,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测定[1]。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盆腔进行检查,对子宫肌瘤体积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用 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9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系进行分析,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明显少于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一:
对9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FSH、LH、E2、P对比,治疗后的指标系数低于治疗前,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如表二: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当前常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女性,其发病机制和正常肌层细胞突变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和患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各项因子控制不合理或者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则会导致病症恶化[2]。
根据研究可知,孕激素和雌激素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肿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类药物,直接和孕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抑制孕激素活性的作用,此外通过非竞争性的抗雌激素的作用,能使子宫肌瘤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米非司酮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延长内膜的亚发育时间,抑制腺体活动。根据现有治疗方案可知,药物剂量的选择是重点,通常情况下药物剂量分为12.5mg/d、10.0mg/d和25mg/d等,针对病症变化可知,如果不提前选择好药物剂量,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2.5mg/d的药物剂量符合患者自身要求,在病症分析阶段,要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了解各类激素水平,根据患者的病症变化给予针对性治疗[3]。实践证明,适当的治疗后能最大程度缓解不良炎症。根据现有治疗方案和具体要求可知,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预设要求实施,只有保证整体治疗的合理性,才能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让患者尽快康复。雌激素是促进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生长激素GH和肌瘤生长存在一定的联系,GH能协同雌激素能促进分裂,使肌瘤生长。卵巢功能、激素代谢等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系统的影响,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发病也可能产生影响。在病症分析阶段,只有做好病情分析工作,才能避免出现治疗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患者病症恶化[4]。
对9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系进行分析,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明显少于治疗前。对治疗前后的FSH、LH、E2、P对比,治疗后的指标系数低于治疗前,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说明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不良反应少,对该药物治疗方式满意率比较要,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王学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47-48.
冷如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100例[J/OL].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1):49-50.
蔡冬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5):47+49.
周涛,周文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04):3-5.
陈月娥.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86-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