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浙江省地理学考与选考选择题的复习策略

2017-11-30 14:11陈柯娜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选择题基础知识试题

摘要:浙江学考与选考选择题共用,因此选择题复习,适用于全体学生,复习课具有普适性。本文以高一《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选择题复习课为例,从“依托考标,抓住重点;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迁移原理,建构认知;多向反馈,查漏补缺”四个维度阐释地理复习策略。

关键词:地理复习学考;选考;选择题;地理思维构建

复习课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点在于如何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建构,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让知识点之间意义关联、逐步深化,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严密、灵活可迁移的认知结构。浙江省新课改后,高考试题为一卷两用,前70分为学考、选考共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适用于全体学生,复习课具有普遍意义。因为时间短、内容多的关系,各校在必修地理知识复习策略上差异较大,方法不一。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笔者看来,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要做到“四有”:“有据”,依托考试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有理”,注重原理迁移,培养能力和素养;“有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有法”,地理问题解决中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等。下面我就以高一《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为例,来谈谈选择题复习课的一些所思所想。

一、 有据——依托考标,抓住重点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开始。地理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应对考试,因此在教学开展前应该仔细研究地理学考选考标准(以下简称“考标”),因为“考标”决定了复习的内容要点、呈现形式、方式方法等。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这部分在“考标”中的考查内容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图示”和“地质构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都是C级的必考要求,是浙江考试的考查重点。在近五年学考、选考试题中都有涉及。从考标看,都提到了“图示”两字,所以图在这部分内容试题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复习时,要让学生重点回顾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会识图辨图,看图说话。

二、 有趣——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浙江学考、选考的选择题在呈现时会出现各种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包装的“伪装者”。这些“伪装者”以生活实例为引,或以文字变式出现,或以图形变式出现。有些还是同图不同问,同问不同图。但是深挖而言,试题多变,知识点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课时,应该创设一定的试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辨识,提高基本审题、解题技能,不要被试题的表象迷惑,了解到层层剖析之下就是最基本的知识点。

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而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加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这节复习课中,笔者针对浙江学考、选考的该部分试题的特点,对这些试题进行“变式包装”,利用贵州兴义市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地质地貌景观进行串联,让学生在“新”试题中,解题辩题,落实基础知识,掌握思维方法。本节课的情境创设如下:

学生活动一: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的马岭河峡谷,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它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深切的大裂谷地缝,峡谷内河水奔腾、群瀑飞流、下切力强;灰色的峡壁中镶嵌着桔红、绛紫、果绿等各色粗细不等的“线条”,层层叠叠,浓墨重彩,好似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屏。

问题1马岭河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A. 甲B. 乙C. 丙D. 丁

问题2马岭河峡谷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外力沉积—地壳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B. 地壳断裂抬升—外力沉积—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外力沉积—地壳断裂抬升

D. 外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断裂抬升

学生活动二:

问题3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问题4形成图③“千峰林”所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

“有趣”的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活化,本节复习课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教学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预期的复习目标。

三、 有理——迁移原理,建构认知

在浙江学考、选考的选择题中,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同时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选择题集中于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组合选择题考多个知识点,多种能力要求,考试要求上体现知识综合和能力综合的统一。

但高一学生做选择题比较“粗放”,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往往没有看清题意,就凭自我感觉选择答案。针对该问题,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做选择题的一般方法:

1. 看问题、明意图。留足时间看清问题,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此外,“意图”两字,还有看清地理试题文字含意、图片信息的意思。

2. 理线索、调知识。明白的“意图”就是理线索的思维框架,从图文中找到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调取基础知识。

3. 知联系,巧迁移。出题者喜欢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整体性地看待基础知识,总结知识网络,知联系,巧迁移。

四、 有法——多向反馈,查漏补缺

教学反馈不是简单的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同,因此他们在摄取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反馈会呈现多样性。教师在提供反馈的时候,要保证公平开放,乐于倾听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并灵活进行不同的反馈。而多向反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来调整教师的反馈及行为,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掌控学生行为。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反馈—引导—再反馈—再引导,这样一个循环的教学程式。

在学生活动一问题1地质循环教学中,在学生描述答题思维時,只着重于地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而忽略了文字材料的提示,明显是审题不清。针对这种情况可趁机抛出“选择题答题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方法”慢下脚步,仔细审题,整理线索。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89-90.

[3]叶立军,彭金萍.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4):37-40.

作者简介:

陈柯娜,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市第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择题基础知识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三角函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