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实践

2017-11-30 22:27刘丁慧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思政

刘丁慧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育人理论和实践方法,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理想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一支高水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等是提升高职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孔子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建。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主要在《论语》中集中体现,其中蕴涵的育人理论和实践方法即便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对于做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大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孔子教育思想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启示

1.“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相辅相成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一种解释是学生无论贵贱,不论品行高低,不论地区国别,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凸显了孔子强调教育公平的思想。然而,谢质彬先生在1989年第11期《文史知识》则提出:所谓“有教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其强调“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笔者认为这两个观点皆有可取之处。在倡导“以生为本”高职教育中,我们要坚持教育公平,不歧视,不放弃,最大限度地给予每个学生成材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从遗传学角度出发,我们要客观地承认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教育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差异,但是可以通过“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结合,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志趣、天资等诸方面的不同和个人实际需求,施以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不断超越自己,在各自的人生中成为赢家,从而实现有教无类。

2.“学思结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孔子不仅教育理念值得称颂,其学思并重的教育方法也很值得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孔子主张学思并重,学思结合,他善于运用问答、讨论、案例分析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他强调学习是思辨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动因。“学而知之”“知不足而后勇”就是这个道理。在强调终身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们就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引导他们通过独立的思考,自我的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君子不器”与“创新教育”的萌芽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一则指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囿于一技之长;另一则也指君子不应拘泥于形式教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人不应当像器具一般,只满足于获得有限的才能和用途,而首先应着眼于心性的成长,从不断地自我突破中拓展自己心性的成长空间。同时,孔子也强调“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学生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有创新。孔子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创新教育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自信心。

4.“为人师表”与“诲人不倦”的启发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万世之师”不仅因为他卓越的教育成就,更重要是他“敏而好学”的求知欲望,“每日三省吾身”的嚴格要求,“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论语·子路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高职思政教育的开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教育工作者能以孔子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加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使思政教育更好地得以实施。

二、高职思政教育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由于大学扩招,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下降。高职学生较之本科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强,意志力不坚定,自我控制力差,参与校园活动热情不高,求优愿望不强等问题。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石。因此,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要做好高职思政教育,必须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更为人性化的思政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2.高职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

孔子教育思想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品德养成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并且最终将爱国主义作为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不同,所学专业不同,个人理想定位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况,因此,借鉴孔子教育思想有助于提升高职思政教育质量。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教育过程的递进性;同时,必须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孔子教育思想虽然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但与现代思政教育存在共通的地方,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文化底蕴。

3.高职思政教育得以发展完善的需求

任何一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不是凭空而出的,必须要根植于肥沃的文化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孔子的教育思想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其中的教育思想更为当今各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要批判性地学习和吸收孔子的教育思想,从中吸取更多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开阔思路,举一反三,彰显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塑造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endprint

三、借鉴孔子教育思想,提高高职思政教育质量的实践途径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全面育人”其包含三层含义:首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实施教育,使其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观;第三,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看待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中坚持点面结合,要有层次性和传承性,每个学生思想意识进步的一小步,就是思政教育成果进步的一大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差着变优,优者卓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面对多种思潮和互联网技术的洗礼与变革,高职学生的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因此,高职思政工作不能仅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承担,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其中学生也不列,他们即是思政教育的对象也可以成为实施者,因为身教胜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创新教育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水平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在学生在校期间,更应是学生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教育不应如法律、制度一般仅满足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更应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可以心悦诚服地接受它,践行它,发展它。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僵硬的说理,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假设”“社会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求真。同时,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真诚的交流,和其建立真实的情感互动关系,将思政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才能持久的发挥作用,内化在学生心里,外化在社会行为中,使他们无论何时何地,即便是毕业之后,也能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善行之”,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3.理想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高职学生或是因为高考失利、或是由于一贯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或是长期缺少关注和欣赏等原因,普遍存在缺乏自信、缺失信仰和理想等問题。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赋予学生追求梦想的能力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学生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求知的愿望、努力进取的恒心、自我发展的动力,所以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将理想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高职学生是处于中职生和本科生的夹心层,就业和生存压力巨大。这就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更为现实,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因此,高职思政教育不能以传教士的姿态高高在上,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指导性和实用价值,即要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塑造学生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健康心理为基础,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践行的执行力为抓手,发展和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当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赋予他理想和力量的时候,当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给予他指引和帮助的时候,思政教育的实施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也自然能做到“君子不器”。

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政教育队伍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思政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思想品德的矛盾运动,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由此,思政教育者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导致高职院校重专业教学轻思政教育,致使思政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严重受阻。思想为先,行动为重。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养成,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技术奠定基础。鉴于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思政教育者要向孔子学习,做好“正人正己”,努力提高政治品德修养,用坚定的政治信仰、温暖的语言、高尚的德行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培养教师“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必须拒绝以学历论和职称论来评价教师,应倡导德能论。鼓励教师扎根教育,专心教学,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学生而非谋求个人名利。

孔子教育思想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悠久历史文化的熏染和积淀的,对解决今天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然,由于历史环境局限,孔子教育思想也存在不合时宜的封建思想,当今的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批判地传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将其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的时代主义、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工作实际等相结合,使高职思政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程颐,程颢.河南程氏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4]卢有志.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ybfz1600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立美德育模式及践行方案研究》(2014JKDYY46);2014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立美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1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思政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孔子的一生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