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产业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对策

2017-11-30 17:25伍亮
绿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伍亮

摘要:指出了我国已进入农村扶贫冲刺期,发展其特色产业正是完成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地区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各类问题,若没能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整体发展。基于此,以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大林村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地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农村特色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战略思维,详实介绍了实施方法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农业科技推广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1015202

1引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今年中国扶贫的核心工作。产业扶贫至关重要,扶贫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当前,应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将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其他扶贫方式的关键基础。易地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均需要以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收入增加及就业的稳定增加。

2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2.1是国家层面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立足当地条件,挖掘区域发展的独特资源和积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特”扶“贫”事业。《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服务基地。[1]”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阶段农业工作主线”,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就是要将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施行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将适宜本地特色产业升级,推进地区农产品公用的品牌树立,支撑各地以行业协会和优势企业为依靠建设地区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提升改造传统品牌[2]”。由此可知,特色产业的成长是贫困地区切实脱贫,协助农村发展稳步前进的重要推手,聚焦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

2.2是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特色产业的内涵是产业收益高、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产业。特色产业的特点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吻合,也有利于培育地区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且具规模效益的产业,所以只能深入解析本地资源优势后,有较强针对性的引进外部技术及领军人才,创造性的培育特色产业才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形成规模优势,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2.3是有效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生产经营方式,从生产者到经营者全流程通过差异化竞争形成产业优势,从而有效的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分享其过程中的增值利益。

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不利因素

贫困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制约因素包括:一是国-省-市布局与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农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二是贫困农村自身条件相对落后,当地民众的思想理念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布局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其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各地农业区域间的产业协调能力较弱,低水平重复竞争严重,沒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4案例分析——以怀化市靖州县大林村为例

靖州县寨牙乡大林村为2017年预脱贫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450户1870人,大林村生态环境优美,获得过2013年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2014年 “国家级唯一的知青小屋村”,2016年 “国家级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村”。全村耕地总面积3200亩,可利用林地4万亩,可利用水域3500亩。共有低保户15户,2016年底,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元。

该村107户贫困户共计458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8%,2017年还有未脱贫的贫困户58户252人。致贫原因一就是该村无主导产业。一个村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95%的村民只靠种点田地收点稻谷自给;无主导产业,就形成不了市场效能,村民发展产业无方向,无动力,导致90%以上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打工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村民生活还十分贫穷。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没有人能带领他们打开市场,或使产业形成很好的市场效益机制。

根据大林村基础特点与经济发展基础情况,脱贫事业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4.1大力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

立足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以在大林村对江和花桥头等地带大力发展200亩湘莲种植业为抓手,运用“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走”产业发展模式[3],按照“八有”标准(有产业项目、有投资规模、有能手带动、有市场机制、有利益联结、有规范管理、有档案资料、有脱贫成效),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开展产业帮扶。依托专业的科技技术推广机构有方向性的引进农业与种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运行管理模式,健全制度机制。

4.2大力推进“两基”建设

按照贫困村出列“两基”建设标准,结合村里实际,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部分建设资金;主动向该县相关领导汇报,与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大力推进大林村“两基”建设,确保大林村“两基”建设按贫困村出列标准如期完成。

4.3努力建好建强基层组织

大力加强阵地建设,全面完成合并后新村支部楼的维修、改造,购置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重新制作各种制度牌等,彻底改变办公无场所,党建无阵地、工作无依据的现状。

5对策建议

5.1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贫困县特色产业支撑保障体系的投入

国家及政府应从政策、金融、设施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保障支撑体系。建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营销全流程一体化协同合作体系。

5.2强化科技推广,稳固特色产业作为农村市场创新的主体地位

政府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当地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鼓励各级贫困村依托专业的科技技术研发推广机构找准特色产业,搭建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依托,进而推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踏实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5.3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实施“特色人才兴村”战略

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以“特色人才兴村”战略推动扶贫工作中。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以传、帮、带等形式培养特色人才;二是协议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培育;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方针,学习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以人才为支点,撬动贫困村脱贫攻坚。

6结语

当前,政府在运用宏观调控的大势下,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效益,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创业,稳固特色产业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实施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助力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2016

[2]王大明.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J].华西示范大学学报.2017(1).

[3]邓文.湖南优势农产品生产县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域.2016(11).

[4]赵剑斌.砚山县油茶种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7(3).

[5]屈静芸.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从“8310”工程起步——以广西毛南县扶贫攻坚的情况为例[J].绿色科技,201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基于特色产业新闻宣传的地方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特色产业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