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于兴华
编者按:经过数年的努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开展脱贫攻坚战,以往积贫难改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五年里,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人。按照规划,2020年前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近日召开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上,各地在搬迁、就业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西部地区通过统筹规划,千方百计帮助搬迁人口发展产业,使他们搬出去、富起来,安居乐业;将服务型政党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加深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与联接。东部地区因地制宜,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人口多就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这既考验政府的执政水平、能力,也考验共产党员的担当。在扶贫工作中,一些原本致富无门的贫困群众,看到了光亮、找到了门路,走上了小康路。为此,本栏目从搬出来、富起来的视角,从中央领导的批示、讲话,政策导向,到地方工作思路,再到区县的具体举措,最后落脚到脱贫致富的个人,全景式展现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迈出脱贫奔小康的坚定步伐。
全世界都面临贫困难题,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有决心有毅力帮助那么多人口摆脱贫困。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564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剪断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群众的贫困根源,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就易地扶贫搬迁有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克 难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事业。国家发改委也不例外。除调动全委力量扶贫外,国家发改委还承担了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易地扶贫搬迁。
杨椠认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党组高位推动、周密部署,相关司局和单位紧密配合,围绕各自职能,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基础司推动的“双百”交通扶贫,农经司推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扶贫,高技术司推动的网络扶贫,国家能源局推动的光伏扶贫,等等。总体上看,国家发改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但是,中央直接将全部工作交给国家发改委执行的是易地扶贫搬迁,这既是对我委的信任,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杨椠说。
根据资料,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一批”,其中包括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易地扶贫搬迁,是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条件较好地区,并通过改善迁入地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后续产业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逐步脱贫致富的一项工程措施。
杨椠表示,易地扶贫搬迁不同于其他领域单一维度的扶贫,而是一项着眼于從改变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入手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工作链条长、实施时间短、安置方式复杂、质量要求高,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
据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涵盖两个阶段和多个环节。两个阶段,指搬迁安置阶段和后续脱贫发展阶段,后者涉及到产业培育、就业安排、劳动力培训,以及教育、医疗、社保兜底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由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多个环节,包括人口精准识别、安置区选址、住房建设、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搬迁安置、社区管理、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安排等,最终目标是让搬迁群众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实现稳定脱贫。
杨椠说,这些群众属于贫困程度最深的人口,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搬迁建设和脱贫发展的任务,难度确实很大。
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自2016年起,在5年时间内需要搬迁约1000万人。
实际上,“如果加上同步搬迁人口,数量要远远超过这个规模”,杨椠表示,“虽然这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领域广,但是,在资金、政策方面,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截至8月底,全国22个省(区、市)累计承接2016、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约2914.6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投入各渠道资金近60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成 效
当前,易地扶贫搬迁的速度明显加快、做法更加成熟,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同时,随着脱贫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内需、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作用也正在显现出来。
项目建设和搬迁安置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网站公布的信息,今年以来,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全年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坚持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并重、搬迁安置与脱贫发展并举,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扶持搬迁群众后续脱贫发展。
同时,根据地区司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开工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万多个,项目开工率达95%,累计竣工项目4000多个,项目竣工率28%。
根据初步统计,各地已为纳入2017年搬迁计划的1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谋划或落实了帮扶措施,户均帮扶1人以上。
杨椠认为,“我国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贫困人口分布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差异很大,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出许多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椠举例说,内蒙古易地扶贫搬迁除按照政策规定建设了人均不超过25平米的住宅外,还为每户围出一块较宽阔的庭院,这是由于内蒙古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样是易地扶贫搬迁,四川、重庆、贵州这样的省市就做不到,这些省份的安置区大多地处山区,用地资源十分紧缺,就不能照搬内蒙古的模式。如四川省的做法是,在规划安置住房建设时,同时在房前屋后为每户开辟少量“自留地”发展“微田园”,主要用于满足日常蔬菜、肉类等家庭消费之需,以降低生活成本。endprint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四川渠县渠南乡大山村已经入住了54户13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当地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搬迁户户均种植柠檬树20株以上,挂果后每年纯收益可达3000—4000元,村里还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点,创建了“大山鸡蛋”等品牌,帮助搬迁户增加收入。
从整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是多方面的。“易地扶贫搬迁首先对供给侧改革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由于住房、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和劳动力的需求很大,有利于消化我国过剩的建材产能,增加就业。有的地方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搬迁群众在县城、乡镇购买积压的商品房,也可以达到房地产去库存的目的”。“其次,易地扶贫搬迁进一步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有些地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按照新农村的要求设计施工的”。“再次,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激活消费动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非常大,但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让他们有消费能力,因此,扶贫开发对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具有很大的拉动潜力。”杨椠说。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消费市场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880亿元,增长12.1%,而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99428亿元,同比增长10.1%。
可以说,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经 验
杨椠说,中国的扶贫攻坚事业能够不断推进,大量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最根本的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其他国家难以照搬照学的经验,而恰恰又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坚强、最有力的保障。
根据相关报道,有境外媒体认为,中国有能力完成扶贫工作目标,而且拥有几个优势,包括中央政府的坚定决心、立足长远的规划设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性优势等。
第二条宝贵经验,杨椠认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有明确的目标。
就脱贫攻坚而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就易地扶贫搬迁而言,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对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搬迁脱贫,总量约1000万人。
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发改委有重点地向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的地区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将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同时要求,有关省份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时,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优先足额保障“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所需资金。
“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第三条宝贵经验,杨椠认为,实行精准扶贫战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六个精准”要求,这就使扶贫开发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各项资源资金投入从以往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资金项目安排从以往的“撒胡椒面”变为因人因户施策。为此,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农村地区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和建档立卡工作,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通过精准识别,把最穷的人找出来,同时要知道每个贫困家庭、每个贫困人口的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贫困程度如何,以及最需要得到怎样的帮扶措施等,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情况不明、投入分散、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进而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看,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复杂、十分艰巨,但效果十分明显。
第四条宝贵经验,杨椠认为,中央确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这是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得以有效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落地生根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中国政府强大组织动员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个机制下,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签订军令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自上而下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使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在这个机制下,中央各部门重点抓好政策供给和督导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则重点抓落实、抓紧推进实施,形成了五级书记齐上阵抓紧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确立了上述机制,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该《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
在执行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选派优秀党员干部、业务骨干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打造“坚强作战堡垒”,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第五条宝贵经验,杨椠认为,严格的巡查督查和审计监察等机制,可以更好预防扶贫领域违规违纪和职务犯罪行为,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他说,监督检查的目的,一是防止基层干部不作为、防止资金沉淀,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价值,二是防止滥用、挪用扶贫资金,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第六条宝贵经验,杨椠认为,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他说,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就是很好的范例。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最终逐步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一对一结对子方式去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8月,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指明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并从社会专业人才、帮扶对象、帮扶项目等方面对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做出规定。endprint
截至2017年8月份,贵州省怀仁市动员全市148家企业、商会、协会、合作社结对帮扶60个贫困村2487户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4347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该市的脱贫攻坚事业。
展 望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以每年超过1000万人口的速度脱贫,到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杨椠说,我们对在2020年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非常有信心。
但是,为了能够如期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三年,我们仍有许多需要坚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从过程看,贫困是个动态过程,由于致贫返贫因素错综复杂和贫困人口的脆弱性,一个贫困人口在一个时点上实现脱贫了,但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重新返贫,因此还要持续跟踪、持续帮扶。
杨椠说,虽然部分搬迁人口可以做到搬迁后很快脱贫,但更多的情况是不会立即脱贫。他们在许多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比如,心理适应、环境适应、生产方式适应甚至生活习惯适应等,还要大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做好转移就业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叫做过渡期安排。这个阶段,政府还需要持续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对搬迁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既要掌握脱贫致富的劳动技能,同时要激发他们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持续帮扶是一方面,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另一方面。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着脱贫攻坚的进程,也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败。杨椠说,帮扶只是暂时的,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持久之道,这也是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力度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但由于教育引导工作没有跟上或者说做得还不够,部分群众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或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贫困人口脱贫后,国家的帮扶政策迟早是要退出的,不可能永久帮扶下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国家帮助他脱贫了,也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调动贫困人口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树立光荣脱贫的观念,是各级政府未来一个时期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一个问题。
尽管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或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如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