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猛于虎

2017-11-30 14:48周易戴兆国
畅谈 2017年17期
关键词:酒桌饮酒量酒局

周易+戴兆国

长期以来,无论官场商场还是坊间巷里,粗鄙的“酒桌文化”摧残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污浊了政风、民风,危害匪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历史传说中不乏与酒有关的佳话。但当下,酒桌呈现出很多不良风气,入此局者深受其害,却又难以脱身。

去年9月,在海南文昌一場婚礼上,28岁的伴娘杨某因酒精中毒身亡。“酒桌文化”猛于虎,此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也在互联网朋友圈上被“刷爆”,引发激烈讨论。

有人说,推杯换盏中,喜事变成丧事,这具有偶然性。婚嫁酒宴几乎每天都有人办,并不是所有伴娘都会这样拼,也不是所有宾客都会这样劝酒,有的人即便酩酊大醉也不见得有殒命之虞。伴娘醉亡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具备典型性。

但更多的人借此批评国人的劝酒习惯,批评当下不文明的婚俗以及一些地方盛行的“酒桌文化”。批评和反思除了发人警醒,往往还能推动人们对号入座、反求诸己,并且从自身开始有所改进,比如生活中习惯劝酒的收敛些,经常拼酒的平和些,请客的对来宾保护和照顾得更周到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四年前对1094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0%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82.1%的受访者感觉会喝酒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受访者中,“90后”占28.9%,“80后”占46.1%,“70后”占15.4%。35.7%受访者:

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酒局

李亮(化名)在某国企做项目经理助理,经常需要跟随领导到各地下属子公司谈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经连续三天参加了三个酒局。李亮说,近来公司接待费用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是在餐桌上,喝酒仍然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环节。“上学时我也和同学一起喝过酒,感觉自己酒量很好,工作以后才发现根本应付不过来。工作以后喝酒的频率明显变高,适应过程很辛苦。”

李亮向记者解释了谈工作喝酒的原因:子公司有自己的利益,在项目上需要和总公司讨价还价,有时他们想要的降价幅度很大。如果直接提出要降价,又被一口回绝,显得很伤感情。饭桌上,大家喝点酒,可以半开玩笑地去谈这个事情,还可以反复地商量,即使被回绝,也不伤面子。

赵先生是河北省某县的一名基层干部。他告诉记者,虽然上级三令五申禁止公务接待喝酒,但是他们接待上级仍少不了要摆酒席。“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喝酒,但是不摆宴席又担心上级有意见。”他表示,一些爱端架子的领导,喝过酒以后,容易和下级变得热情亲近一些,显得不那么尴尬。

调查显示,朋友聚会是受访者最常喝酒的场合(40.8%),其他依次是:家庭聚餐(12.7%)、公务接待(12.6%)、托人办事(11.0%)和商务洽谈(8.6%)。

在喝酒的频率上,20.1%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一到两个酒局,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酒局,几乎不参加酒局的受访者占26.8%。从不喝酒的受访者仅占11.0%。

37.4%的受访者喝酒的原因是身不由己;29.9%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活跃气氛,打开话题;13.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联络感情;10.5%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不好启齿的目的做铺垫;5.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表达诚意。

《小酒桌》《酒杯里的中国》作者李冬认为,中国人喝酒,其中有传统文化的因素的影响,追溯到古代,喝酒是隆重场合的一项活动,是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另外,一些情况下中国人喝酒包含个人情绪,酒桌经常被当作表达或发泄情绪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酒杯里还包含了感情和面子,这让喝酒这件事变得复杂很多。”

84.0%受访者:反感当下的酒桌文化

“80后”的向华是一名工程设计师,他坦言自己不是一个能喝酒的人,对酒桌应酬也不在行。“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大部分人都喝得情绪高涨,在席间大家借着酒劲儿或逢迎别人或吹嘘自己,称兄道弟。我常常因为融不进去感到不知所措。”向华说,大家私下聊天时,有很多朋友一边表示自己不喜欢酒桌的气氛,一边又会嘲笑不善于酒桌应酬的人,这让他很反感。

“其实,不少人对于喝酒的态度很矛盾——喝酒应酬伤身又伤神,自己不愿意参加酒局;但是如果朋友摆酒不请自己,又感觉不被重视;自己不敬别人酒,担心显得不尊重别人;不接受别人敬酒,害怕驳了对方面子。”赵先生说,因为喝酒,他患上了胆囊炎,之后尽量避免喝酒。在别人敬酒时,有时推辞不过,他只能喝一杯。但是接下来就更难推辞其他人的敬酒,无奈之下只好牺牲健康成全情面。

他还告诉记者,当下,一些基层官员在为百姓办事时,依然有吃拿卡要的现象。有的人即使不明说,也会暗示别人要摆酒请客,甚至会故意多拉上同事或朋友一起去吃席。“在他们看来,不让百姓摆酒请客,不能体现自己权力和职位的重要性。”

调查中,84.0%受访者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其中74,9%受访者表示非常反感。

具体而言,受访者眼中三大酒桌不良习气分别是:劝酒(31.2%)、拼酒(22.8%)与逢迎吹嘘(13.5%)。其他不良习气还包括:炮制不必要的酒桌潜规则(9.9%)、以酒桌表现精明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8.8%)、借酒劲肆意发泄个人情绪(7.2%)、追求高价酒(4.2%)等。

“酒桌是一个舞台,酒桌上的行为常常被看做礼仪和个人性情的体现,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有的人摆酒喝酒动机不良,敬酒劝酒目的不纯,让中国酒桌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李冬认为,酒文化里存在一些糟粕:通过酒桌审视别人,把喝酒不豪爽与办事、交朋友不实在划等号,借此强行劝酒;酒桌上,把情面、私交与公事混在一起,借敬酒增加他人心理负担。他指出,公务接待喝酒常常都有利益关系,与“官本位”的价值观密切相连。

82.1%受访者:喝酒已成许多年轻人的必备素质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感觉会喝酒己经成为现在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endprint

由于经常去外地出差,李亮对于各地喝酒的规矩礼仪颇为了解。“在山东,一般情况下,接待方代表和我们的代表都要分别先敬在座者三杯酒,然后每个人要跟在座的人逐一敬酒。”他向记者抱怨,最小的酒杯,五杯的容量也有一两多。如果一桌有十人,至少要敬两圈,大约半斤酒就下肚了。李亮说,他一喝酒就容易脸红,却被看做是能喝酒的标准,更常常成为别人劝自己喝酒的理由。

“喝酒脸红的人过量饮酒所受的伤害更大。”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科乔岩博士向记者解说道,酒精进入人的身体后,首先要变成乙醛,然后再变成乙酸,最后,乙酸参与代谢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才能排出体外。“研究发现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身体中缺乏将乙醛变为乙酸的酶。而乙醛在身体内蓄积危害比乙酸更大。所以喝酒脸红是身体对不能饮酒者的一种警告。研究还发现,喝酒与早老性痴呆也有密切的联系,一些癌症的发生也与经常酗酒有关。”

乔岩建议,从不饮酒的人最好不要饮酒,经常喝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适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份饮酒量,女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1份饮酒量(1份饮酒量相当于355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是45m140度烈酒)。

赵先生说,公务接待不喝酒,其实对于大多数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种解脱,避免劳神伤身。现在为了逃掉一个酒局,他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不过,他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文艺社团,社友们偶尔也会摆酒聚一聚。“在这种酒桌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借酒找话说。酒只是一个助兴的工具,兴致来了,抿一口就可以,不能喝也无须勉强。这才是真正在享受聚会的乐趣。”

在李冬看来,“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划等号。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也喝爱酒,并借着醉意写下了千古佳句,所以喝酒不是原罪。要想驱逐酒桌上的世俗、功利之风,就要在酒桌上拾起文明、礼仪和理智。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在喝酒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

铲除“酒桌文化”之害

酒是文明的产物,这种以粮食原料做成的饮料源远流长,已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助人兴,酒壮人胆,演绎出多少动人的文化故事、英雄诗篇。但是,酒毕竟是一种酒精饮料,对人的神智具有麻醉作用,多饮伤身甚至致命,因此限酒、戒酒的文化也同样古老。远古时代的贤德君王如大禹、周公,他们之所以认为饮酒作乐有害国家事业,就在于他们心中装着百姓的疾苦,时刻以事业的成败兴亡为念。反观那些纵情挥霍于酒池肉林的暴君恶主,他们只顾自己的享乐,恣意盘剥民脂民膏,最终难免被人民所唾弃。

国家如此,对个人生活而言同样要保持警惕。一些“酒桌文化”的倡导者,动辄邀三喝四,人越多越好,台面越大越好,最好有佳人相伴,方可兴味盎然。迷恋酒桌的人,总会振振有词地强调他们弘扬的是酒文化,诌几句顺口溜,加几段小段子,佐证饮酒的妙处,助推醉酒的在理,于是在软硬兼施中,很多人都附和、哄闹,昏昏然半斤一斤,朦朦胧人间天上。日常生活中,被这种文化携裹,甘愿沉沦者有之,痛苦不堪者亦有之。如若到此为止,叹一叹意志薄弱,怒一怒自损身体,也就罢了。怕的是有的人还借助酒桌,敞开江湖本色,张扬匪气精神,在“大哥”“老弟”的话语环境中,笼络人心,结党营私。一些党员干部,身居公职或者位高权重,一旦涉足其中,损害的不只是自己的身心道德,还有政府的形象、党的威信。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之前,很多官员醉死于酒桌,就充分说明贪酒者的本色。“柒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以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为例,从2015年到他案发这半年的时间内,他多次接受公款宴请,包括出入私人会所大吃大喝,次数就达到了三四十次之多。谷春立并非不知道这样的吃请应酬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但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真正当回事儿,“规定是肯定学了,但是有时候氛围整得融洽一些,我也觉得,有时在酒桌上协调点事,能够增进一些感情相互了解,所以协调起来工作比较方便。”

中纪委有关人士指出,不少领导干部对于吃喝应酬,都是以“为了工作”“方便交流”为借口,但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饰不了贪图享乐的实质。有的领导干部带头大吃大喝,久而久之甚至变成了一种爱好,甚至成了一种风气、一种规格。

八项规定,以及当前各级政府對“酒桌文化”的治理,把广大干部从酒桌上解放出来,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的爱护,更是帮助嗜酒者戒除酒色,保持旺盛的精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最好的状态。一个人只有保持清醒的状态,才能够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过上平静的生活。心动神狂之人,很难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安定的心态,自然也就难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孟子说:“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绝不会把对酒色的追求、荒淫的享受、物欲的无度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桌饮酒量酒局
在酒桌圈子里,你会哈酒吗
世界上最能喝酒的国家:立陶宛
各职业酒量大比拼,CEO位列第一名
智利人酒精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
碰杯
中国商业酒局全攻略
长安酒局,终将酿成珍贵回忆
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
玩转酒桌